业余青少年舞蹈培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11-26 02:33:06陈姜华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4期
关键词:舞蹈青少年教育

陈姜华

(武汉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

1 业余舞蹈培训中的认知问题

1.1 认识业余舞蹈中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强调舞蹈的育人内涵

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有的青少年呈现出接受能力比较强,学动作比较快,而有的青少年则反之。当然,舞蹈除了乐感、协调力外,还与个体的体质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且与性格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不是每个人适合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舞蹈的水准。尤其是一些体质偏胖、肢体不协调、反应慢半拍的青少年,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他们需要通过舞蹈重塑自信,弥补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教无类”,将舞蹈教育的核心传递出去,而不是为了谋取功利,一味地强调技术而忽视在舞蹈中的育人内涵。

1.2 舞蹈绝对不是只跳舞,要练就正气,以养正心

先贤讲“正心诚意”是学习开始的意念核心,这是教师和学生要做到的本源,舍本逐末追求的注定是一条偏离正道的路。现今,暑假舞蹈培训机构多如牛毛,以体育舞蹈培训为主导的拉丁舞,许多青少年在教师的引领下,强调速度、力量等元素,但是我们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青少年开始了舍本逐末,以快、以舞蹈的新等,甚至以比赛成绩等来进行价值取舍,且在家长的片面追求下这些也成为了舞蹈中不能养浩然正气的根源。最终,青少年会片面追求成绩、成果,而忽视了舞蹈的正心诚意。其实,舞蹈只是练就筋骨皮的手段而已,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在于享受过程。但是,这些正气现在在舞蹈培训中已经渐渐地忽略为其次。

1.3 舞蹈绝不是盈利的工具,应是文化的代表

有关学者认为:“中国现在很多场面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本质是文化仅仅是手段和媒介,而商人、大众都追求了后者,即经济。这就导致将追求经济作为目的、目标,而文化仅仅作为了追求经济的手段。实际上,我们应该真正地做一场由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事!”

当教育在商品经济的当下,成为商品时,客观来讲的确给大众带来了纵享教育的便利,但从深层次地看待这个问题,会发现教育也成为了许多人谋取教育红利、舍本逐末、追求功利教育的方法途径。当教育变成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目标时,那么舞蹈作为文化代表的核心本源实际上就已经迷失殆尽。

1.4 舞蹈应该是人全面发展其中的一环,需要客观审慎地对待

舞蹈不是无能的,但同样也不是万能的。在对于舞蹈到底应该处于人发展的什么地位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客观谨慎地认识。有许多人片面地追求舞蹈的功利,片面地追求成绩,以结果导向为宗旨,虽然这些会提高青少年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但是从大方向的角度而言,在当下这样一个知识经济、互联网全面升级迭代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应审慎对待。因为他们做的每一个决定轻则影响每一个青少年的未来,重则将影响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目前,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要么是重文化而轻运动(舞蹈),要么则是重运动(舞蹈)而轻文化,其实这两则都不可偏废。另外,将精力全面投入到单一的素质和技能上,已经不再适应和面向当下甚至未来世界格局的路径。教育是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的未知之旅,学无止境,尤其在当下信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怎么学,如何学,怎么学会取舍,怎么学会在逆境中学、在困境中学,在繁琐与未知中摸索着学,亦步亦趋又要敢于开拓,诸如此类,任重而道远。

2 舞蹈学习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在笔者12年从小学到大学的复合学生群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业余的舞蹈学生,总结方法和途径如下。

2.1 厚基础,以扎实准确的基本功为核心,以套路花样组合、表演成品舞为辅助

基本功,在任何时候都是学习的核心。只有牢牢抓准,才能够事半功倍。跳得多不代表跳得好,跑得快不代表最后不掉队。当然,也不能忽视青少年需要通过比赛、考级、表演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提升自己的兴趣,强化其积极性,任何没有及时肯定的事情,人都是很难坚持的。

2.2 运动技能形成三个阶段的科学训练

众所周知,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是三个,即:(1)泛化阶段:表现为动作不熟练,手脚不协调,节奏不稳定等。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帮助,不断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反复多次的强化。(2)分化阶段:表现为能够较好地完成整体动作,但是不够协调、熟练,容易在快节奏中出错等。这一阶段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梳理动作的细节,强化多次的训练。(3)自动化阶段:表现为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动作。这个阶段是自主阶段,在这个时刻辅助以身体更多的元素的训练,如情感、表现力等的训练为最佳。

2.3 心理学的记忆规律在舞蹈训练中的意义和实践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曲线显示,人体对事物的记忆往往得益于及时、多次地重复和复习。通俗地说,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重复教师上课的动作和核心内容,这样才能遗忘得少,且强调多次的办法是使学生进步的最佳途径。在教学和实践中,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及时回课的学生进步明显;(2)上课出勤率高的学生进步显著;(3)上课专注力强的学生进步较快;(4)能够反复多次地复习体能练习的学生进步神速。以上这些看起来容易,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客观因素,如家庭环境、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家长的配合等的影响,做到这些实则困难。

2.4 家庭教育不可估量的内驱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阶层固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阶层固化,有人认为是一种对努力者的公平。且不论其中的孰是孰非,单就事论事而言,在教育中家庭的内驱力和能量,家庭中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引领和影响是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取代的。在笔者看来这是青少年首要的、不可取代的终极第一任教师。在舞蹈教育实践中,有的青少年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但是正是家长的坚持才成就了青少年在逆境中的成长;有的家长在家里督促青少年练习,课间时在教师的应允下,利用手机媒体,拍视频、数节奏学、记录教师的知识点,不是单纯地把青少年送到培训机构就万事大吉,而是和青少年一起学习,以学为乐,见证成长,分享舞蹈的成就和欣喜,认可青少年的努力,而不是片面地以考级、比赛、表演为导向,以鲜花、掌声、荣誉为导向,而是引导青少年养成积极、乐观、上进、坚持的精神。

3 学有所成,而行成于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时代飞速进步发展的今天,我们一方面在享受知识经济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快速变迁带来的诸多副产品。例如,手机控的人们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颈椎、腰椎等疾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在快节奏的当下,人们急功近利,使得精神压力大,烦躁易怒,两极分化严重,代与代之间的代际差异变大,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这样的称谓在代际冲突中表现得更加尖锐而具体。所有的一切使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知当下的现状,认识到舞蹈的教育,甚至教育本身都不是万能的,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地认为教育是无能的。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资源的有限,尤其是优质资源的有限。应该抓紧时间,在决策的时刻审慎而积极地对待万事万物。教育是人进步的唯一路径,但任何教育都不是绝对的路径,人生面临的课题很多,需砥砺前行。

[1]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论[M].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2]谭焱良. 立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教育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06(1) : 43-45.

[3]李晓栋, 李金龙, 吕夏. 身体培养视角下体育与舞蹈之关系新解[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5, 29(1) : 97-101.

[4]吴东方. 中国体育舞蹈科学理论与研究[M].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舞蹈青少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青少年发明家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和舞蹈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