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琼 郭旭霞 谢 翔 韦 阳 谭周荣
基于城镇化发展视角的“炮龙节”演进研究*
王艳琼1郭旭霞2谢 翔1韦 阳1谭周荣3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3.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广西 南宁 530031)
从城镇化发展视角出发,运用城镇发展理论分析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演进过程的正反面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的途径。研究认为,“炮龙节”是宾阳城镇化发展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媒介,是宾阳城镇化发展中实现特色宾阳的重点,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炮龙节”规范化,使表演舞台更加广阔。以“炮龙节”民俗旅游开发为重点的炮龙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加快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城镇化,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和过度商业的负面影响。在城镇化的未来发展中,应对“炮龙节”准确定位,着重开发“炮龙节”旅游生态链,强化当地居民对“炮龙节”的主观认知。
城镇化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炮龙节
“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地区以汉族文化、壮族文化为主,主动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生的一个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近几年“炮龙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宾阳县市政府已将“炮龙节”列入旅游开发项目,致力于打造宾阳县炮龙品牌,并成立了宾阳县炮龙协会,由宾阳县委政府主持举办“炮龙节学术研讨会”,研讨“炮龙节”的保护传承开发和利用问题。2007年的舞炮龙当天就有193名记者来到宾阳进行采访,炮龙达到历史最多的101条,宾阳人民称之为“百龙舞宾州”。“炮龙节”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与规模的不断扩大,显然与宾阳城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乡村旅游又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旅游引导的乡村城镇化是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1、2],这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炮龙节”的演进担当何种角色,“炮龙节”的演进是否也推动了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进一步解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机制,深刻揭示旅游对乡村城镇化的引导过程、发展模式和主要路径[3],以期为两者和谐发展的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集约、绿色、低碳、智慧发展,走的是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的发展道路[4]。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是受到民族文化的不断变化主导的,对构筑城镇民族特色文化和提升城镇民族原生文化有重要作用,同时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也是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如何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有效的平衡发展,在未来会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5]。
“炮龙节”是一种传统体育节庆,是把年味最浓的“龙”和“鞭炮”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宾阳独特的民族文化表演形式。在舞炮龙的活动过程中,舞龙队员都必须把龙珠、龙头、龙身及龙尾舞得勇猛异常、活灵活现。从宾阳舞炮龙人员来说,开过光的炮龙在狭窄的街道狂舞,不计其数的鞭炮从天而降形成火光和烟雾,护龙队和抛火药艺人配合着制造幻化出各种烟雾缭绕的场景,炮龙则在其中翻江倒海、气势磅礴,舞炮龙者任由鞭炮在赤膊的上身炸开仍不退缩,哪个地方鞭炮炸得多就舞到哪,鞭炮炸的越多越兴奋。自宾阳城镇化发展以来,“炮龙节”的庄严成分被逐渐的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娱乐成分逐渐增多。现在舞炮龙的过程在精神象征方面表现出五点:其一是喜庆,宾阳的鞭炮是红色代表喜庆,炸开的鞭炮纸铺满街道形成“红地毯”也代表喜庆,“炸龙”可以增加喜庆氛围;其二是祈福,谁家的鞭炮放得多,炮龙就在他家舞的时间越长,舞炮龙带来的福气也就越多;其三是助兴,舞炮龙可以参与的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不分等级和阶层;其四是财富,“炸龙”燃放鞭炮多少显示了家庭经济实力;其五是释放,“炸龙”可以释放情感,炸掉身心疲惫的状态。同时,每年正月初十一的宾阳“炮龙节”还可以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物资交流,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平台。“炮龙节”作为广西宾阳县城的“名片”、作为宾阳县城的民族特色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2.1.1城镇化发展,“炮龙节”成为旅游品牌
2005年6月,宾阳县召开旅游工作会议,将“炮龙节”列入旅游开发项目之一,做强做大“炮龙节”,打造宾阳县炮龙品牌。首先,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下,政府拨款逐年提升,“炮龙节”资金得到有力的保障,2007年县政府划拨专款60万元开展“炮龙节”活动。有研究认为:“民族特色产业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落实到位的行动力,在资金方面必须有计划的给予扶持并持续的规划发展前景,逐渐形成‘特色产业驱动型’的城镇化模式[6]”。民族文化旅游、民族节庆日等产业的开发能够让相关的产品生产链发展起来,还能解决当地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文化为核心带动地区的城镇化。其次,政府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使“炮龙节”特色凸显,“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是受到地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产业和思想观念,要想在城市规划和保护民族文化之间,形成平衡,发展出属于自身城市的城镇化模式,是推进城镇化发展设计的重大问题[7]”。宾阳政府牵头进行社会文化资源整合,针对宾阳县(“炮龙节”主要区域:芦圩镇、邹圩镇、黎塘镇等地)区域“炮龙节”特色资源情况进行整体策划,出台各种利于扩大炮龙节规模,提高利用效率的政策规定。城市建筑或文物的文化象征功能可以成为经济的增长点,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有效的保护文化古迹,使这些建筑和文物快速的产生经济效益[8]。最后,政府大力宣传,“炮龙节”方式多样。政府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加强国家文化建设,同时向世界输出中国非遗精品[9]。宾阳的城镇化建设是一座城市传统体育文化的体现,用“穿靴戴帽、地标建设、活动造势”等方式,显现出宾阳地域文化的特有性。“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大力提倡传统服饰的穿着,特别是在重大的节庆日里,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在生活中尽量民族化和地方化,保证体现民族特色的同时有机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生活[10]”。宾阳政府在“炮龙节”举办的前期时间,加大加强“炮龙节”的宣传力度,在报纸、电视、广告、电台、网络等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县城内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饮食、住宿以及出行等服务业的管理,着重建设和开发好宾阳县内或周边地区重点推荐的旅游景点等,使“炮龙节”把宾阳当地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方式多样,变成了可以转化成财富的商品,促使旅游的附加值增大,使旅游业能更好的发挥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2.1.2城镇化发展,促进“炮龙节”文化的传播
城镇化的发展,“炮龙节”传承观念的开放,制作技术的提炼以及表演内涵的发展,均促进了“炮龙节”文化的传播。首先,在传承的方面,“炮龙节”由祖辈传承和以宗祠为维系的血缘性宗族传承转变为师徒或者是配合政府相对应的政策在学校或社区内开展教学点进行传承,且已进入城市务工的青壮年作为舞炮龙人之首选。(“炮龙节”彩架艺人(表1)、扎龙艺人(表2)、舞炮龙艺人(表3)的传承谱系表)。另外,传播炮龙技术的学习方法和开放技艺的制作或演绎的过程,使当地的居民更深入的了解炮龙技艺,也在一年一度的正月初十一的“炮龙节”上给游客带来节日氛围的同时讲解炮龙技艺的知识。
表1 彩架艺人传承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民族传承方式居住点 第一代黄庭鲜男不详不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第二代黄庭会男不详不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第三代覃凤梧男1937年小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第四代覃志华男1969年初中汉族家传芦圩南街 第五代覃贵强男1990年高中汉族家传芦圩南街
表2 扎龙艺人传承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民族传承方式居住点 第一代邹贵升男1855不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第二代邹永生男1914不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林春茂男1930小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第三代邹玉特男1954小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李继得男1952小学汉族师传芦圩南街
表3 舞炮龙艺人传承谱系
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民族传承居住点 第一代黄荣新男1910不详汉族不详黎塘镇 第二代陈玉才男1916不详汉族不详黎塘镇 张阿东男1922不详汉族师传黎塘镇 第三代陈方松男1928师范壮族自学黎塘镇 邹宏才男1934初中汉族师传黎塘镇 韦育辉男1939高小壮族师传黎塘镇 黄子龙男1940高中汉族师传黎塘镇 第四代胡庆丰男1959初中汉族师传黎塘镇 覃健才男1962初中壮族师传黎塘镇 覃健威男1964初中汉族师传黎塘镇 覃健雄男1966初中汉族师传黎塘镇
其次,在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制作彩架和炮龙的相关物件的材料和技术都在相应的改变。炮龙的龙身制作上主要还是用砂纸、黄布、毛竹等材料构成,随着近些年工艺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传承人结合舞炮龙所遇到的情况,例如龙身上的黄布和麻绳都需要在盐水里浸泡,这样可以增加抗扯抗炸的能力,可以经受住“炮龙节”狂轰滥炸的考验。炮龙的制作材料质量越来越好,炮龙艺人则是相对应改革出更适合大众、符合各个年龄段和易学易懂的技术,利用拆分和降低技术的难度来融入当地人群和游客的生活里面。
最后,“炮龙节”在仪式和信仰上继承和保留了许多当地古老的宗教文化的内容,在现代文化碰撞下,又融合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及吸收各式各样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使宾阳“炮龙节”的活动在其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多彩; 2010年,宾阳“炮龙节”受邀参加新加坡举行的“新年妆艺大游行”活动,游彩架也受邀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广西周活动,跟随南宁市政府代表团友好访问韩国果川市,进行访问演出。2011 年 5 月,在人民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炮龙节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
2.1.3城镇化发展,推进“炮龙节”体育产业
2008年“炮龙节”成功申请并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列入民俗类遗产名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政府积极打造“炮龙节”经济产业链,从宾阳政府近几年的政策和配合当地居民的行动上可以看出,都是围绕着“炮龙节”这个项目做宣传,同时结合当地居民实地情况做出系列的规划,例如在推出“炮龙节”这条旅游路线之外,还有宾州古城、蔡氏古宅等宾阳景点可供观光旅游。“炮龙节”经济价值开发运用的过程中,相关产业的投资会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等连锁反应,带动了交通、饮食、住宿和招商等发展,还促进当地的鞭炮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宾阳县城内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在城镇化背景下,“炮龙节”成为宾阳县旅游开发项目,参与表演的当地居民越来越多,表演场次也越来越多,表演的场地也扩充至周边街道及乡镇,炮龙文化在老街区中心逐渐向新城区拓展。参与到“炮龙节”文化展演活动中的热情高涨,表演者、组织者或工作者对自身的炮龙文化产生自豪感,对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所以在城镇化发展造成的社会变迁的情况下,宾阳人对炮龙精神及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政府顺势主动地对“炮龙节”文化价值进行新的开发和创新,令“炮龙节”的民族历史文化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更精彩的呈现出来。
2.2.1环境污染严重
城镇化发展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可持续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作为巨大的代价换取短暂的利益。“炮龙节”的举行需要燃放鞭炮,鞭炮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气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每年宾阳政府都要面对舞炮龙产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燃放出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层后就会形成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电子设施等造成腐蚀破坏,更严重的是造成雨水、土壤的污染,刺激人体的五官并经呼吸系统伤害人体的咽喉和肺部。燃放鞭炮的响声也是一种噪音污染,人体长时间处在高分贝的噪音当中会对自身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导致听觉损伤。举行舞炮龙的当天,白天还是零星的燃放鞭炮,一旦炮龙开光过后,整个宾阳县一百多条炮龙同时舞动,鞭炮的燃放就会持续到凌晨三四点才会有所减缓(2007年101条炮龙,《宾阳信息》报道有20多万游客参与其中),从字语间就可知道燃放的鞭炮数量是多么的庞大。大量的鞭炮会形成漫天的烟雾,造成空气质量和可见度的下降,未燃尽的火药和过后沉积灰尘都会对当地造成二次污染。
2.2.2过分追逐商业
自2007年后宾阳政府把“炮龙节”纳入旅游开发项目,更多的人把精力关注于“炮龙节”的商业利益方面,品尝到了我国城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甜头,把传统的“炮龙节”活动最表层的表演经过精致的商业包装,导致“炮龙节”技艺的传承开始出现人才的缺失。这些传统的技艺项目的传承人有许多都年事已高,慢慢的退居幕后,传承人所传授的技艺逐渐出现失传的局面。
另外,由于宾阳城镇基础建设尚不完善,政府管理不当,当地居民为在“炮龙节”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占用安全区域来摆满小商铺,游客过多容易造成交通的拥堵和人群踩踏。在商品方面,一些商铺为了在“炮龙节”卖更多的商品,除了出售按照规格制造的“龙炮”之外,还出售许多威力巨大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鞭炮,这些威力巨大的鞭炮利润空间大,致使许多商家违规上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饮食方面,一些饭店特意利用外地游客不熟悉本地的机会,在宾阳的特色菜和风味小吃上做价格文章,“炮龙节”一过又恢复正常的价格,令有关部门难以审查。
根据“炮龙节”自身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向,把民族文化作为素材,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进行重新的塑造,最终的目的是进行宾阳人自己的文化生产。因此一是:在“炮龙节”宣传上必须要有“喜庆、祥和”的美好意境,盛大的节日仪式上要制造“普天同庆、全民参与”的活动气氛,来定位“炮龙节”的场景。二是:由地方政府作为推动力,联合媒体造势,地方社团的互助、地方学者的不断研究以及鼓励普通民众的参与,才能充分利用“炮龙节”的优点,浓郁的宾阳民族特色和高度的文化价值是“炮龙节”本身的优势,“炮龙节”不仅要展示狂欢和激情,还要体现出宾阳千年古城的韵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旅游娱乐的平台,整合成宾阳城镇化发展的优势,推进“炮龙节”稳定又健康的发展。
针对以往“炮龙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宾阳必须严格规划商业空间布局,建成集舞龙、餐饮、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多功能商业区域,因此一是: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游客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前提,各商铺严禁占用安全通道;二是:串联宾阳的旅游路线,加入周边乡镇的旅游景区作为深入性了解宾阳文化的路线,评选出如宾州古镇、程思远故居、蔡氏书香古宅群等名胜古迹作为示范点;三是:对纪念品的买卖,应多以声名远扬的壮锦、竹编及陶瓷为主体开发具有宾阳特色的产品,严格规定物价,保证物价在节日前后的统一;四是:在环境保护上,严格把控鞭炮的规格,研制污染较少的鞭炮种类,出售一些可以保护游客的护具(护镜、帽子、口罩、手套);五是:在活动开始前规范鞭炮的使用、安排表演路线和保护表演重点区域;六是:在活动结束后应迅速喷洒水雾清理纸屑,把烟雾和粉尘污染降到最低,给予游客最安全的通道和庆祝路线。
“炮龙节”是宾阳历经百年形成的文化瑰宝,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好这块魁宝,强化对宾阳地方文化、地方精神、地方宗族及文化特质的形象宣传,增强民族意识,强化当地居民对节日的主观认知。让当地居民深刻认识到“炮龙节”只有合理适度,才能健康发展和传承,因为它不仅是宾阳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民族精神的方式,是演示宾阳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舞台;而且是增强宾阳民族信心的重要手段,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外界的赞扬,还可以让宾阳人重新认识历史和文化;只有认识到建设特色宾阳及提高宾阳人正面形象的有效途径,才能使“炮龙节”加快宾阳的城镇化发展,让宾阳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1] 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 (8):1409-1421.
[2]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及启示.地理研究, 2006, 25(4):741-749.
[3]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地理学报, 2009,64(10):1193-1202.
[4] 王素斋.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5.
[5] 原秀丽.城镇化与节庆体育和谐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0,6.
[6] 柳建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城镇化问题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6-22.
[7] 杨建翠.民族地区旅游推动城镇化发展研究: 九寨沟县旅游城镇形成机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8] 蔡禾主编.城市社会学: 理论与视野[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P.57 -58).
[9] 董晓萍.政府非遗与民间非遗——从两种知识的角度切入[J]. 西北民族研究,2014,02:83-93.
[10] 管宁.城镇化:文化选择与实践理路——城镇化背景下文化传承的三重视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31-33.
On the Evolution of "Gun Dragon Festiva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WANG Yanqiong, 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准批号:13&ZD140);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壮、瑶族聚居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流变研究”(批准号:15BTY006)
王艳琼(197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谢翔(1960—),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