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梅,唐太文,谭成清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的肯定,也是对我国未来的展望。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党和国家面对新形势,为谋新篇、促发展、强国家、富社会、健人民做出的新的历史定位。
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开启我国建设的新时期,这对我国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体育事业也迎来了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新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2]报告中着重强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民参与体育、参与运动是发展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约翰认为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体育是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基础。重视和发展学校体育的前提是要清楚学校体育的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主要矛盾变化时期,研究学校体育的价值,就是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
杨文轩曾说:新形势下的首要问题就是价值判断问题。[3]新形势下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新目标,必须首先研究学校体育的价值。
本文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主要矛盾变化为背景,以哲学价值观为视角,探究学校体育价值问题,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本文通过“学校体育”“体育价值”相关关键词检索出700多篇参考文献,结合“新形势”,进行筛选整理出核心有效的63篇文献,进行仔细研读,同时查阅相关政策和文件,为论文完成提供理论基础。
1.1 学校体育价值“价值”从主体性的本质来说,认为价值是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客体进行有意识的赋予属性。这种价值形成的首要条件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价值所反映的则是两者之间的关系。[4]
依据价值中主客体的关系,认为体育价值是体育的功能与人类需要之间的主客关系。[5]
在价值理解的基础上,对于体育的价值可以理解为以下内容:以满足人体需求为主,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与能力,构建人与体育良性互动的关系。
学校体育价值是体育价值中的分支,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需求与体育价值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发挥体育功能在学生中的作用。[6]
1.2 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价值在当今新形势下,我国在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时,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可持续发展。学校体育隶属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一个分支。
在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开展应该围绕学校教育展开,使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在思想、理念、目标上形成统一。新形势下这要求两者价值观必须契合,学校体育价值应该与学校教育价值一脉相承,通过体育价值的功效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1 学校体育的本体价值新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的本体,本体是事物的根源和主体。[7]体育的本体是身体教育,其更加注重身体教育所带来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则是第一要务。
在学校体育中要求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本体价值是教育活动,不是竞赛活动,虽然两者都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在侧重点上明显不同。
学校体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向学生教授科学的体育练习方法、系统的体育训练计划、全面的体育训练手段以及强身健体的技术为形式。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促使学生对体育实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深化,在实践中科学的锻炼身体。学校体育不是竞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学校体育本体价值是培育完整的人。学校体育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
根据马克思的教育观点,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毛泽东曾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其中也体现体育是基础,是进行其他教育的前提,德才兼备的人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8]
学校体育开展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体质状况与他们能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有密切关系,从而使学校体育在以体促德、以体促智中富有更高更深的含义。[9]
学校体育的本体价值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育活动的良性互动,从事身体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 学校体育的人文价值在新形势下科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校体育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和培养完整、健康人格的人文精神。价值的主体定位以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为特征,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在学校体育学习中能动性的培养,强化学生社会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成为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主导思想,最主要的就是人们对健康的迫切要求。
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科学地处理好健康与其他体育功能、价值、目标三方面的关系,避免过度开发体育的竞技价值、政治意义,必须劳固树立学校体育开展的目的、方式、评价方法都是以“健康第一”为第一位。[10]因此,学校体育是培育人从一个自然属性的有机体的提高为基础,以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心智和精神的活动。
2.3 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在新形势下,国家出台各种文件来重视人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首先体现在立德树人,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三观。
用通俗的话讲,学校体育德育价值的首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最终促进人的社会化。尤其对青少年来说,正是其构建良好社会规范的时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会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促使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实现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体现在树立爱国情感,在体育运动中始终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新形势下,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国与国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意识到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全球化。
体育项目快速发展、体育队员交流增多、体育赛事交叉举办都加速体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体育无国界,体育运动员却是有国家。[11]姚明曾经说过:“在签订去NBA打球的协议书上,郑重承诺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而在国际大型比赛或者运动会中,每当颁奖典礼举行时,我们都会听到冠军获得者所在国家的国歌,这也是国家情怀的体现。学校体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系统的教育中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体现在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在新形势下国际发展中,竞争与合作是时代主题,时代的发展督促每一名参与者要不断去创新和变革,于国际中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同时又激励参与者彼此合作。
学校体育中的德育价值教育每一个学生学会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在体育运动中不论身份、不论地位、不分贵贱,除区分身体和心理的障碍外,最注重公平原则在体育活动的实施,这也激发每一个参与者全身心的投入,增强参与者的竞争意识。
合作也是体育运动的显著特征,纵观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足球,在全世界风靡。足球运动是特别考验团队合作精神的运动,如果说一个球队具有顶尖水平的足球运动员是“矛”,那么良好的团队配合就是“盾”。而在足球运动中,“盾”的作用比“矛”的作用更大,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是体育的魅力所在,而这也正是体育中德育因素发挥的结果。竞争与合作意识必须从小培养,而这也正是学校体育寓德于学、寓德于练之中的结果。
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德治国的理论在学校教育的发展理念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若缺少德育教育,则是不完整、空洞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德育价值在树立爱国情感与竞争与合作意识等方面。
2.4 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健硕的身体是一种自然美,对强壮、健康的身体有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是非常重要的,胡小明曾说:力与美往往结合在一起,而真正的美总是有力的。
在新形势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中,追求健康是一种身体之美,而身体之美是学校体育中美育的基础。在追求身体之美的基础上讲究“动态美”,体育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具体化,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美感是一种动态美,它不仅是运动时身体所表现的一种美,还是在运动中对节奏、形体、速度等一种美的总称。
学校体育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和感受动态美,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示范教学,良好的动作示范是一种美的传递,学生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从而带动学生为追求美的动作而不断练习,在参与中去感受和创造,促进学生对动态美的深刻体会。在追求学生身体之美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之美的发展。
学生的思想与个性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也很自然地体现,对此发展“思想之美”也是一种核心教育。学校的体育行为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是一种行为美德。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学校体育以学生的身心为基本,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之美、追求动态美的同时,培养学生思想之美,以身育心,发挥着学校体育的美育价值。
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转化使体育更加得到重视。在新形势下研究学校体育的价值是历史的要求,学校体育价值研究是以人为本下的本体价值,健康第一下的人文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德育价值,全民健身下的美育价值。学校体育的价值是学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影响和规范着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对他们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学校体育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体育价值,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有序、高效、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立足于学校体育价值研究,以点带面,给我国的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