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GR人群实施“体医”融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

2018-10-31 02:38陈远莉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医人群血糖

陈远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运动是良医”“运动促进健康”“康体共进”等观念是国际上”体医”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体育和医学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左右手”,医学提供依据和方法,使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体育提供手段和内容,在疾病的防治中结合“体医”服务,不仅能辅助治疗疾病,还能在预防、治疗与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生活方式与疾病干预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政府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等文件,提出了二者在健身与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育与医学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在一定层面肯定了二者融合对健康的重要意义,群众也通过国家宏观发展动态与现实中一系列融合举措进一步认识了这一新趋势与新理念。我国诸多机构已经开始重视与开展“体医”之间的合作与尝试,先后建立了“体医”融合发展中心、示范点与融合基地等进行初步实践。

糖尿病前期是界于糖尿病与正常之间的一种亚健康,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合称糖调节受损(IGR)[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体力活动的下降,50.1%的糖尿病前期发病率已成为糖尿病防治中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2]。因糖尿病前期人群庞大,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潜隐期长,如何通过科学手段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尽早发现与干预,成为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所在[3]。目前,国内外已经对糖尿病前期开展了相关研究,著名的有我国糖尿病前期大庆实验[4]、芬兰的DPS研究[5]和美国的DPP研究[6],相继针对糖尿病前期在个体生活方式改变为目标的行为干预与运动干预进行了观察与实证研究。在慢性病的运动防治中,北欧式行走、健步走等对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均论证了体育与医学的有效干预的重要性。另外,在糖尿病前期管理手段方面,主要有运动手环监测[7]、网络干预模式[8]以及健康管理软件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量化和检测[9]方面的研究。从已开展的研究基础与论证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缺乏对此疾病的认识与重视,而化学药物治疗因安全性及经济因素还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本研究以IGR人群为对象,通过医疗诊断与运动干预管理,探讨“体医”在健康防治方面的作用与模式,为今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干预思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对IGR人群实施“体医”融合干预管理的效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内外有关“体医”融合发展现状、IGR研究进展、实施情况、影响因素与问题等,查找与整理国内外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网络信息近30篇,阐释、解读与分析相关文献的理论基础、内涵本质、干预方法等关键内容,为本研究提供同类研究策略与方法。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对象 根据研究人群的特点,由2017年8至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IGR人群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50岁的12人,50~55岁的27人,55岁~60岁的21人,男性38人,女性22人,随机分为“体医”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开展研究。

1.2.2.2 实验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定义空腹血糖受损(IFG) 为空腹血糖≥6.1mmol/L且<7.0 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 mmol/L;葡萄糖耐量减退(IGT)为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运动内容的制订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协会与糖尿病协会的运动指南[10]《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11]、参照我国王正珍[12-13]等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处方指南设计。

1.2.2.3 实验过程 本研究于2017年8至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场以及附属医院进行“体医”融合干预。课题组成员对实验人群进行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每次40min的中等强度的有氧健步走,利用学校场地进行,通过秒表在运动干预组中对运动时间与运动量进行监控,并在运动后记录心率,反馈干预效果。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进行IGR人群筛查,结合治未病中心、体检中心与临床内科筛查出来的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的诊断结果,由医生转介或课题组成员电话招募同意参与的患者,进行体质测试与运动干预测试。在掌握干预对象疾病状况、体质状况、运动状况的前提下,实施医学指导与运动干预结合的“体医”融合干预(图1)。

图1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体医”干预实验过程

1.2.3 问卷调查法参照国际身体活动PAQ与IPAQ内容[14-15],对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职业性活动、家务劳动、锻炼内容、日常活动及静坐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设计,了解实验对象对“体医”融合干预管理的评价。通过“体医”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与患者自身反馈评价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表1 糖尿病前期”体医”融合干预效果对照

在为期3个月的干预前后(表1),可以看出糖尿病前期人群在体重、BMI指数、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服糖后2h血糖(OGTT 2h PG)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说明“体医”干预组比对照组干预效果更好。另外,通过干预后2组人群的血糖转阴率人数可以看出,对照组只有9人转归,而“体医”干预组在干预后有17人转归,说明“体医”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3.1 有利于深化诊疗内容,改善IGR患者病情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医院筛查、诊断与治疗后,大部分人群因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容易反复患病,难以从根源上进行转归。医生虽认可运动对IGR人群的重要作用,但出于技能与精力的限制,难以提供具体锻炼方法与干预指导。因此,江苏在试点医院配备专门的PT训练大厅和器械训练区,设置健康咨询室,在医院内进行”体医”融合的运动干预[16]作为医院的运动疗程,必须要求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见,从医院对健康的权威性增加运动的干预服务,能让患者充分认识体育对IGR病情的重要作用,培养规律的锻炼时间,强化锻炼内容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帮助人们建立长期有效的锻炼习惯,将运动纳入生活“健康药品”的干预方式对实验组IGR人群反映良好。

3.2 有利于防治数据对接,发挥融合共享优势慢性病防控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17-19],而多部门合作前提是信息对称与沟通顺畅。目前,针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模式主要有同伴领导模式[20]、健康顾问模式[21]、强化健康教育模式[22]、授权教育模式[23]等。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人健康设备、智能手机等终端得到普及,3G等移动网络快速发展,且都应用于医疗领域,患者使用移动设备可以与医护人员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24]。体育与医学作为健康服务的主要形式,在遵从医嘱与运动处方意见基础上,选择IGR人群治疗的有效运动管理手段,征询患者自身意见之后,进行医院内外的运动干预锻炼。“体医”干预组在干预后对实施运动干预中的电子病历共享,通过计步软件数据反馈,结合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血糖等,对运动的作用与医生的运动建议有了明显提高。每周定期将运动前后的锻炼效果反馈给医生,在医生的科学诊断下调整每日的运动量,用手机等客户端提醒每日活动量,对”体医”干预组患者通过手机微信发送运动指南、糖尿病前期知识,提高运动干预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体医”干预组人群对该研究的主观评价发现,53%的患者认为”体医”融合干预科学有效,27%的患者认为”体医”融合能针对糖尿病前期的病情及时了解运动内容与方法,13%的患者认为“体医”融合干预能结合医嘱了解运动的效果,7%的患者认为”体医”融合干预便于沟通与反馈。不难看出,秉承“体医”融合的理念,通过医院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延展服务,能够充分发挥二者融合优势,搭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共享平台(表2)。

表2 实验后“体医”干预组人群的主观评价 n=30人

3.3 有利于增加锻炼频率,培养健康运动生活方式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25]。体育锻炼可以覆盖生命全过程,慢性病的长期防控需要身体活动的不断刺激。因此,如何引导与促进糖尿病前期人群运动习惯养成、培养科学锻炼意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是防治的关键内容所在。1)进行体质测试,让患者了解自身锻炼基础,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爱好、病情等身体状况提供运动锻炼内容与注意事项,由体育专业人员安排每日锻炼的内容与运动量。通过康复治疗师对运动疗法的专业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锻炼指导、健身俱乐部的有偿服务以及运动防护师的运动损伤防护进行指导。2)由医疗人员向患者介绍运动对降血糖、控制病情、改善生活状态的疗效,通过微信、线上交谈、血糖测试、运动量等方式,实现医患之间、体患之间的互动。通过了解患者的指导患者身体锻炼的评价分析在运动方式、运动效果、运动内容与运动时间的锻炼效果,反馈体医结合的干预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体医”融合在自我管理方面的内容[26]。通过干预前后对患者的锻炼频率进行调查,对照组每周锻炼3次的患者较少,难以长期坚持锻炼。而实验组在”体医”融合干预后每周锻炼3次的人数有明显增加,并能主动从事体育锻炼,愿意长期进行运动锻炼。因此,将“体医”的专业人才融入患者生活锻炼的健康方式充分发挥了医疗人员与体育专业人员的协作,医生诊断治病,体育指导锻炼,合作搭建健康运动生活方式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表3)。

表3 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前后的锻炼频率变化

4 结 论

“体医”融合是体育与医疗共同发展的一种创新性实践,从二者对健康的手段来看,体育能服务于医学,医学能指导体育,提供非药物干预,充分发挥体育的锻炼功能与医学的科学干预功能。本研究以IGR人群为对象,通过有效运动与干预管理发现,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体重、BMI指数、空腹血(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服糖后2 h血糖(OGTT 2h PG)以及血糖转阴率有明显效果,“体医”融合干预有利于深化诊疗内容,提高IGR患者血糖转阴率;有利于体医数据对接,发挥融合共享优势;有利于增加锻炼频率,培养健康运动生活方式,为今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干预思路。

猜你喜欢
体医人群血糖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