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斌 王康康 梁华伟
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姜宏斌1王康康2梁华伟3
(1.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安阳 455000;2.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3.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尤其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阶段,伴随着国家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注度的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结构有了变化,但同时也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太极拳、少林功夫、心意六合拳、月山八极拳等已经成为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类体育文化蕴藏着当地人们的文化认知、价值理念、思维意识,成为河南体育文化重要内容。对此,文章结合实践研究,就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简要分析。
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文化遗产的组成之一,也是我国体育文化、体育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教育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作为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与传承,才能延绵不息,永久留存。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就其保护与传承方法展开讨论。
中国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国家,其内容类型众多、丰富,不仅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也有着属于其自身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点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尽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是物质的,也不是人们的,但又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物质或人类的形式作为传播载体,通过言传身教进行传承。所以,其保护和传承中的传承方式、起源、方法、体育文化等成为考量的第一要素。此外,也要确定保护目标,凸显非物质性特点。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舞蹈、竞技、民俗、杂技等不同种类,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背景与意义,这些全部是经过人的保护与口头相传得以延续,彰显了浓厚的民族精神与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每个民族对文化有着不同的定义与理解;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源自民间,凸显了地区差异性特征。例如:太极拳,不同的地区或民族出现了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等。另一方面,基于不同地理环境,划龙舟在南方地区较为受欢迎,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少,其根因是水域充足,为其提供了便利条件。北方地区的体育项目更多为骑马射箭,因为拥有广阔的草原,而在南方则难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特点。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与人文情怀,当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呈现出民族性特征。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近40项,其中,少数民族就有14项,在上千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内,少民族有400余项占据重要比重。不管是传承人还是遗产项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呈现民族性特征。
2.1.1经济注入不足
确保物质与经济充足是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前提,遗产的保护资金源于政府或者社会群体的支持,才能使遗产宣传、普查保存研究等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在资金上共申请7400余元用于遗产保护,若平均划分,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只有10万元,少之又少。据调查显示,河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护类别较多,使得所需资金较多;若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将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顺利展开。
2.1.2我国体育事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样,但缺少系统的产业链;少林拳与太极拳也仅处于产业化初级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政府的全力支持。现阶段,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把有价值的体育项目充分利用形成一条完整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产业链。
2.1.3缺少完整的核心理论文化
首先需要掌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内容,目前河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与定义的掌握不够深入,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制。一些民间体育活动更注重教学、灌输式形式,甚至一些体育活动濒临消失。对此,还需要我们注重理论研究,通过先进的技术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起来,进而实现传播。
本文以少林拳为例展开分析。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林拳与太极拳是其典型代表,在社会发展历程中遇到了各种冲击与困难。而通过冲击与困难能够看出其主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便于制定可行性方案更好的传承少林拳、太极拳。
2.2.1少林拳过于商业化而丧失其根本
现阶段,少林拳已经初步生成产业链,比如:著有武术之乡的登封,少林寺早已计划好今后10年的发展方向:2020年,登封将成为功夫世界的城市,接待上千万名游客,旅游产业经济效益达到80亿元,占据GDP的25%,成为城市主导产业。至2025年,将全面建设成为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以休闲地质与佛教、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体验结合;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先导,文化旅游产业与有关产业占据该市GDP总值50%。
2.2.2少林拳学习与传承缺少延伸
作为著名武术派别之一的少林拳,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内容包含少林规定套路、传统套路、童子功等。散打专业学习内容包含擒拿、格斗、腿法等,套路专业学习为亚运规定套路、少林传统功夫等。因为训练艰苦并且具有长期性特点,体育项目在发展中需要长时间、系统的训练。这样一来,将会影响文化学习,将对以少林拳学习为主的学生产生制约性。
尽管河南省有着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不过其发展阶段也存在诸多不足。对此,还需要我们针对其不足制定可靠保护与传承方法;在遗产保护上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作为基础前提。随后,根据世界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式制定具有河南省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现代化发展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正在发展时期,还缺少对研究的系统指导与保护方法。并且,群众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还停留于起步时期。河南省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研发与保护,制定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设置河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
在教育事业上,河南各院校体育教育也处于发展阶段,缺少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现阶段,一些先进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但是,其系统的非物质教育文化遗产依然较少,有待进一步推广,逐步把体育遗产列入教育事业。同时,经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把具有文化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构建沟通体制,提升人们综合素养,创造体育发展环境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设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人们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整体的掌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伴随着时间的变迁产生了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只是因为行程阶段不同,使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多种形式。若我们区别对待、按照类别划分,就无法让保护工作做到现实的针对性,还需要国家或政府单位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名录档案,进而生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
第二,确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单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单位为:群众、社会、政府,三者之间紧密相连;而想要有效的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应做好关系的稳定与平衡。因此,应创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与群众为辅的保护模式,才能确保保护方法的顺利实施。
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只有政府单位充分认识到保护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宣传进而带动群众认识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义务。政府可以构建多种活动方式展开宣传工作,例如:新闻媒体、政府会议、论坛、自媒体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国务院制定的“文化遗产日”展开宣传工作,经过河南省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远而广泛的进行。
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着每个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人们利用不同形式的肢体语言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喜爱,是外在语言与内在情感的重要展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着人们日常需求的基本功能,也有着强烈的传播功能,遍布社会不同角落。所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应注重文化延伸与扩大能力,充分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向人们展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与神奇魅力。
[1]张思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协同创新联盟的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7).
[2]张静.“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3).
[3]张庆利.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5).
[4]王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9).
[5]杨伟松,关朝阳.河南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0).
[6]肖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4(3).
[7]尚献芳.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研究[J].运动,2014(2).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nan Province
JINAG Hongbin, etal.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一带一路与中原体育文化输出(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381。
姜宏斌(1976—),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及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