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熊爱梅
图书馆是体现人文底蕴的地方,它集文献、信息、史料于大成。在信息日益繁盛的现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查询需要,大数据应运而生,图书馆不再是以“物化”管理来迎合读者,而应该转变思想和观念,在“物化”饱和的状态下,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型,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发展,发挥人的积极因素,以更加人性化、趣味化、知识化、亲和化的动向促进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贴近读者和用户,发挥图书馆的新定位和新功能,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服务理念,使人在创造社会财富实现效益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势在必行。
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说的,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图书馆以各种馆藏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体,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流程,实现的是程序化的管理和服务,而人本化的管理主要是以人为出发点,在体现人本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特点,从馆员和读者双向轨道上实现人文关怀,自由选择价值实现,因此,使图书馆不仅承担文化和知识传承的功能更担当起社会责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从而实现图书馆为人类服务的社会功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人本化管理主要包括下面几层涵义:首先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列宁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本化管理首先要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迎合读者口味,发动创造性思维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为读者和用户服务的窗口,一味坚持故步自封,按部就班的话,图书馆就会在社会的浪涛中自生自灭,谈何发展和进步,所以人本化管理首先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紧跟信息社会的步伐。其次是提高人的素质,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与提升。素质决定成败,人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人性的各个方面,大数据赋予馆员有相应的沟通能力、操作能力、培训能力、传播能力等。它通过人的自身个性和修养来改变,从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来调动和支配。实现自我价值,完善自身修养是人本化管理中自我实现目标达成最有力武器,它是图书馆在馆员共同行为中发展和进步的基石。第三方面含义是尊重每一个人。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尊重读者和用户,读者和用户是图书馆围绕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只有尊重读者和用户才能树立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才能尽力为满足读者而付出努力和智慧。另一方面是尊重每一位馆员,馆员是图书馆事业为之奋斗的灵魂,只有使馆员的人性得到尊重才能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把图书馆工作做好。还有一层涵义就是发挥团队的精神,也就是凝聚人的合力,这一点非常关键,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精神体现了人的凝聚力的强大,人心所向才能无往而不胜。因此从人本出发,满足人文需要,体现人文关怀,才能体现人的价值,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良性循环。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中“人机结合”的状态越来越明显,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料只有通过加工、整理、归类才能及时方便读者的使用和查询。人机结合状况悄然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需求,也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推向了对立面,给图书馆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了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方式和要求,人本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客观必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服务理念。图书馆不仅承担着传承文化、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素养,而且担当着推进科学与人文教育不断进步的重要责任。因此,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必须建立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服务教育事业之上,我国教育始终坚持以人文本、服务群众、满足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为追求。所以,图书馆事业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人权,尊重人性,崇尚科学,注重人文服务,彰显人文关怀,以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二)满足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在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中,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进了工作环境、借阅条件的改善,但同时也对借阅环境、信息传播、应用工具等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丰富读者和用户的文情对话成为为读者服务的新需求,单纯的技术引导只能助长疯狂和无节制,技术要建立在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坚持人类发展初衷,因此,图书馆的发展就是在满足数字化发展需要过程中技术手段的更新,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需要注重文情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技术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得到新生和发展。
(三)提供信息服务的需要。在当今社会,推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全面满足人们的客观需要是时代的主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不再止步于物质生活,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发展,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信息化使人们对于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人们提升精神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和重要渠道,要及时调整工作状态,适应社会变革,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把服务领域拓展到移动终端,在资源共享的平台上,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展现个性和特色服务,真正实现“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四)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是高校各种文献和信息中心,是教学和科研的梦工厂,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课程教学实务与案例,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资源保障。因此,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结合当今高校建设和发展探索之路,深化改革和教学,使高校在人才培养与改革实践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工作需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图书馆自身服务于人类的目标没有变。坚守这一原则,面向新需求、新动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人本化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需求产生动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要围绕读者的需求。首先在大数据时代,要合理调整馆藏资源,实现资源整合、筛选、布局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不限于物化的纸质图书和其他电子资源,应借助于网络和其他移动终端,增强移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是宣扬民族文化的传承,建立以朗诵经典为主题的各种特色和具有个性管理窗口,为读者建立一条自由式阅读的良好通道,以人本化管理的途径满足读者所需。同时,图书馆可以资源共享和联机搜索的方式,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而浪费的前提下,引进书籍,避免出现同类书籍无人阅读的窘境。
(二)加强对员工的情感投资,注重情感管理。图书馆的人文管理不仅仅是针对读者,而且还需要针对员工,图书馆的工作相对繁琐,工作量大,各种服务工作的开展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来进行,因此说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只有对员工提供人文关怀,注重对员工的情感投资,才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才能热衷于对自己的使命,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图书馆人文本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针对馆员不同的年龄层次、自身素养、学历水平、视野和知识结构,关注每一个员工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员工的情感输出。同时也要关心和体贴他们的晋升需要,积极给他们提供学习和晋级机会,促进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尽力让他们做到家庭、家人、事业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人本化管理。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注重人才管理,加强文化管理。图书馆需要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氛围,既体现翰墨书香,又注重技术和应用,发挥适用型人才需要,将人才管理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握人才方向,注重人才管理。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关爱,实现员工与图书馆之间的良好沟通,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学习培训,使之不断与新技术接轨,发挥馆员能动性,为图书馆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加强文化管理,包括环境文化、人文文化、知识文化、心理文化等等方面,充分兼顾图书馆管理需要的层面,为读者做好全方位服务,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文化结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羁绊着图书馆的进步和发展,人本化的管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发展要激励动力机制,发挥竞争压力机制,制定制度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完善人本化管理改革,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