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开放办学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当前,以互联网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伴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深刻变化,为此,会计国际化教育自然成为一个伴随外在经济环境变革持续转型与升级的过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初衷并不一定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创业,而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整合资源、把握商机和开创新事业的能力。
现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会计服务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国家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对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具体落实到会计教育界,经济环境的变迁对未来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现有的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进。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围绕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和增长方式达成了杭州共识,为构建创新、联动、活力、包容的全球经济描绘了愿景。鉴于此背景,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如何把握和应对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相关培养方案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双语教学范式如何在创新创业理念导向下进行动态适时的调整将成为未来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
在此趋势下,创业创新理念如何有效地融入到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而推动“双创型”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界和实务界亟待关注和思考的迫切问题。长期以来传统的会计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方面相对滞后和薄弱,高校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面临诸多发展瓶颈。鉴于此,本文拟以《纲要》为指引,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中,也是对经管类国际化专业教学范式和“双创”人才培养开展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国家率先提出来的,现已在全球广泛兴起,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理论探索、学校教育和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开拓性的创业能力。创新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将学生的经验、智慧、才能、情感和意志积极地调动与整合起来,并予以升华和创新。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探究性教育,通过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和大胆设想,完成富有个性化特色的创造性成果。创业教育是带领学生从事商业规划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冒险精神、进取心和探索精神等素质,以增加学生对事业开创过程的认知和增加学生对创业生涯职业选择的了解。基于此,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的内涵更为充实。
国内现有开办会计国际化方向成建制班的高校几乎都采用将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与本科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导致在引进国外会计大类课程体系的同时,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教学环节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和练习考题,缺乏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会计软件学习、仿真实验等方面欠缺实践体验。学生学习负担繁重,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突破专业英语语言学习障碍,还要吸收大量的财会类专业知识来通过考试。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核心课程上,无暇顾及其他专业技能的培养。
同时,长期以来,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国际化专业都没有正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方案中,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不健全。课程设置较为独立,跨界的课程很少,难以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尽管有的高校每年都开展诸如 “挑战杯”竞赛、“新苗计划”和“案例分析大赛”等创新创业项目,但这些教学活动多数情况下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创业导师配备不足,学生忙于参加全球统考,国际化方向班的学生参与此类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创业创新综合素质的培养。
基于此,现阶段这类高校虽然在短时期内培养了一批持有全球公认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学生,但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卓越人才的培养。这种应试模式不仅导致了会计人才无法满足实务界日益变化的需求的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会计国际化教育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瓶颈。如何既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又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是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二者的目标趋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的目标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会计国际化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二)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涉及的业务领域比较宽泛,但一般都是在学生熟悉的专业领域内进行的,所以需要学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撑。高校通常以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为载体,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的升华。一方面,专业教育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所需的专业知识储备积累,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将专业教育的成果运用于实践检验,不是片面地传授创业知识和培养创业技能,而是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其内涵是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的拓展与升华。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创新精神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水平。因此,在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过程中,应结合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规划,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重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与变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动态选择考核评价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明确创新创业理念导向下会计国际化人才核心能力的变化。最近,德勤与Kira Systems联手,毕马威引入IBM Watson认知技术等种种举动引发了会计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无限遐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企业系列生产方式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革,大数据时代的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进行日常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时代的变革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转型要求,在强调学生数学、统计和计算机能力的基础上,将专业覆盖面延伸到资金的预算、筹集、分配、控制以及对绩效的评价方面,特殊的社会分工已经拓展出了丰富的外沿。张迪(2015)认为,随着会计信息人工核算量的减少以及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财务监控的加强,未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实现财务与业务相融合,财务人员需要参与战略规划的全过程,同时帮助战略实施到位,也就是向管理会计转型。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将会被扁平化的服务组织逐渐替代,原有组织和流程中某些角色和职能也将发生系列变化。这对会计国际化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预见未来会计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将更为注重培养以下需要具备创新精神的能力:采用特定方法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做出与公司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对潜在风险的精准洞察与预见能力;判断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与经济实质的能力等。
(二)构建创新创业理念导向下三位一体的会计国际化教学平台。笔者在参考国内高校已经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见上表),构建了创新创业理念导向下的会计国际化教学平台,从课堂范式改革的层面入手,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贯穿于会计双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学平台应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视角,整合会计课程、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聚焦于求知、行动、养成在内的学习体验,一种有所突破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思路是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引“回应历史教学法”(RTTP)于课堂的商业案例讨论中,在课堂内外增加实践教学元素,运用当前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构建包括“课内教学”“课外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多元化的会计国际化教学平台。此教学平台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会计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全球经济变革的需要。其亮点在于绕过了以往过分依赖理论传授的教学程序,设计和采用“课堂讲授-模拟实验-专家讲座-学科竞赛-实地学习”的全新教学程序,将课内理论与课外实践、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
具体来讲,针对会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立足于全球化,把实务界出现的新动向和新做法作为背景资料融入案例中,力求使学生熟悉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管理者和决策者,培养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将以章节内容为导向的单项实验项目与以学科平台为导向的综合实验项目有机结合。同时,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深入开展AIIC四化(学术化Academic、国际化International、诚信文化Integrity、爱心文化Charity)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高校知名校友企业家的优势,将“基地精英进课堂”“企业财务高管论坛”“合伙人讲座”“杰出校友职业发展指导”等活动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同时,把创新创业竞赛作为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深入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自主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培训活动,以社会实践发展产生的需要为导向与校友共同设计实践教育计划和方案。
(三)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开发多元化形式的案例库。以CPA Canada课程体系的 “Performance Management”(业绩管理)课程为例,其为CPA Canada组织近期在专业教育体系中新增的一门旨在综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参与战略决策制定、洞察行业发展动态以及解决复杂经济问题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无疑是启发和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开发三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描述型、探索型与操作型,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1)描述型案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信息资料,介绍全球企业在战略设计、执行和应用中的模式和情况,穿插于相关教学环节,作为实务背景介绍。(2)探索型案例主要是指改编的具有世界情怀和中国元素的文本资料,作为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本文认为应重点开发开放型案例,以展现真实的企业场景,体现当下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视角进行分析和思考,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积极表达团队的思维角度和探讨结论。(3)操作型案例是CPA Canada自编的以小组为单位、基于互联网在线实时完成的Business Strategy Game,目标是基于虚拟的企业场景,以学生所学的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战略和业绩管理等理论作为前置基础,综合运用给定的企业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逻辑推理,最终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课堂上对各小组的操作结果进行分析和点评,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管理实践的兴趣。
(四)优化和变革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贯穿融入,势必要求动态地优化调整传统的教师对学生单项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设计应进行理念上的创新与突破,即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同时拓展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重新定位和设计学生应有的素质架构和能力结构,加快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进程。
创新创业型会计国际化人才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原则如下:(1)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重点应从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手,例如通过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专业案例,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实践。(2)评价过程动态性。教学评价过程呈动态全面性,在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形成360度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更加全面与公平。(3)评价方法多样性。在原有传统的考试形式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课堂现场汇报、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来评价学生的能力。(4)评价指标全面性。考核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涉及到体现学生能力和专业素养等的各个方面,除涵盖基础理论测试外,还应包括衡量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业务操作能力、商业道德水准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对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评价,基本离不开笔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试卷成绩,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所以在选择会计国际化专业应用型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时应采取多样化形式,例如在考核内容方面,除了常规的选择、判断等题目外,大量增加案例讨论类题目的比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可以考虑设置选做题,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现场讨论汇报的方式,既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自身素质得以体现,还可以考核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洞察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
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是国外注册会计师考试体系的直接照搬,更重要的是运用课堂内外的教学工作培养与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会计国际化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会计学本身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也是一门集管理与金融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学科。因此,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会计国际化专业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在专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及建设强有力的兼职师资队伍,是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会计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升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