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亿 马新童 袁志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升及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就业工作质量的优劣密切关乎学生、高校、企业乃至社会。本文从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目的等方面阐述了CIPP评价模型与高校就业工作评价体系的适切性,并就具体指标选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IPP模型 高等院校 就业评价体系
一、前言
建设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是一项覆盖范围大、涉及面广、信息量繁杂且针对性强的高校就业工作。2016年,江西省公布了《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以及《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开展2013-2015年度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构建一套客观全面、具有指导作用和反馈价值的评估体系能够实现工作总体目标、满足不同主体需求。
二、CIPP评估模型概述
CIPP评估模型(ClPP model)是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结合泰勒行为目标模式.以项目本身作为分析对象提出的,由背景评估(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组成。四个评估过程依次进行,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完善的评价信息。
相较于泰勒行为目标模式的评价框架,CIPP评估模型扩展了评估内容和范围,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反馈性三大特点。全程性指对整个过程各部分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活动贯穿于项目每一个环节,各部分评估都与项目的实施环节相连接;过程性指评估是以过程为导向而非目标导向。通过监控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调整,提升项目效果;反馈性指重视评价的改进功能。CIPP评估模型以“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是改进”为主旨,将对项目的反馈性体现在各环节中。中期反馈在于调整、改善正在实施的项目以提升项目效益。后期反馈可以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依据。
三、CIPP评估模型与高校就业工作评价体系的契合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背景评估是对评估项目所处特定环境与背景下的需求、資源、问题和机会的评价,输入评估是对方案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判断.过程评估是方案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估,通过检查监督以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获取反馈信息以做出适应性调整,成果评估是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包括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确证人们的需要满意程度并检视方案成果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异情况。四个评价步骤能够全面准确地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考量,实现各环节联动。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高校就业工作评价是一个动态、阶段性的过程,需要在评价中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CIPP评估模型评价指标涵盖了学校主管部门、学生、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为学生评价学校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与就业岗位设置提供了合理化的反馈渠道,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三)评价目的发展化。以往,各院系单位获得的反馈信息只是相关数据的最终结果,无法获取考核项目的得失分导致评估体系不能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就业、人才质量培养的过程中.无法帮助高校改善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目标。高校就业工作评价的目的在于形成“评价一反馈一改进”的良性循环,CIPP评估模型以强调评价目的的发展性为特征,其根本宗旨在于“改进”。
四、高校就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背景评估。近年来,虽然毕业生数量供应充足.但是却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一方面表现为部分专业毕业生实际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另一方面在于较少毕业生选择专业对口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充分重视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的衔接,从总量上做好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
(二)输入评估。输入评估是对高校就业工作投入状况进行详细性评估,主要涉及对财务投入、人员队伍以及机构的评估。财务经费投入程度指在学校或学院的财务预算中是否设有就业工作的专项经费,能否保障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实际发展需要。评估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三)过程评估。过程评估是对整个就业指导培训工作进行组织、控制、调整的评估过程。目前高校均开展了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主动开设多类面向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求职能力。但是固有的单向输出模式无法精准传递有效内容,教学内容和开设课程只有准确进行专业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职业培训教育,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输出评估。输出评估主要是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及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基本素质体现在毕业生的身体素质、知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综合能力体现在毕业生就业力、初次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等方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衡量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均以省就业办核定就业率为标准。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主要反映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程度.即毕业生对就业环境、工作条件、待遇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