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淏文
摘要:《活着》是余华最经典的一部长篇小说,该部作品包含着作者精致独到的死亡叙述,这实质上也是在演绎活着的过程。这部作品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方法吸引着读者,而作者强大的思想力量更加震撼了读者的心灵。本文主要从叙事的角度对余华的作品《活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余华;《活着》;叙事
每个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在笔者看来,对于余华的优秀文学读本《活着》而言,独特的叙事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作品整体的叙事在温和舒缓的节奏中徐徐展开,同时穿插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因此作品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情绪和氛围。
一、叙事态度平缓温和
从余华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是比较迷恋暴力的,作品中的人物很多也生活在暴力的世界,但是他的《活着》却出现了大的转变。其实这一转变在他的《在细雨中呼喊》这部作品中就有所体现,他自己也强调过自己逐渐由暴君一样的叙述者逐渐趋于民主化。虽然在写《活着》这部作品最初时,余华还没有摆脱暴君的形象,仍然呈现着冷淡、黑暗的色彩[1]。但是这种写作方式让作者余华越来越抗拒,让他感觉与作品比较疏远。所以他突破了原来的叙事方式,从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一人称,同时叙述语言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再是原来的冷酷和疏远,而是变得更加有温度。这一转变也让这部小说变得沉郁而坚定。
正因为余华的情感态度、叙述言语发生了变化,所以这部作品整体给人的感觉像一个老朋友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十分温和亲切。例如,作品中在描写福贵领着家珍到友庆坟前的部分,不仅改变了以往暴力的叙述方式,而且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忧伤。这段话中写到:“心里难受得要被堵住了”,当读者读到这里时,仿佛自己的心也被堵着,余华这种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的叙述方式是其作品中的一大亮点。作者运用柔和平淡的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磨难与痛苦真真切切地描述出来,引人深思,让读者感受到灵魂深处的震撼。
同时,余华在写这部小说时,心中是怀揣美好希望的。他一方面将人生的苦难撕开给人看,另一方面又呈现一个窗口,让生活中的光明照射进来。因此,整部作品在某方面渗透着人性美,融入了爱与温暖。例如,主角福贵在家庭衰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变得更加有责任感,全新全意地照顾自己的妻儿。相信很多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和笔者一样,真心地为主角福贵感到开心,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暖意。相应的,作品中主角福贵的妻子家珍有情有义,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对福贵都不离不弃,真正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见,余华在很多人物身上都赋予了爱的一面。
另外,在《活着》这部作品中,叙述的语言逐渐变得明确而朴素。虽然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但其语言是被精心锤炼的,话语平易近人,充满感情,将作者的同情与惋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发挥出了叙事语言的魅力。例如,作者在对福贵的人物命运进行设计时,融入了相当的人文关怀。而且从整部作品来看,余华已经改变了以往冷酷性的语言,从以前不可调和的冲突性语言,变成了平缓温和的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不再让读者胆战心惊,而是营造了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他将生活中的困苦与欢悦完美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变得温情脉脉。
二、全新的叙事控制
相对而言,在《活着》里,余华的叙事控制具有独特的特点,不仅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了合理的把控,而且在语调上的掌握也比较准确,其节奏与整个事件的发生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阅读体验感。
首先,在时空上,作者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历史感,而且每一个时空的把控都体现着“正在发生的意义”,为作品增添了真实性。
其次,在叙事语调控制上,余华根据不同的状况对其语调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合理控制。当描写对浪子时期进行回忆时,作者采用了黑色幽默的方式,并且以第一口吻进行叙述,体现了主角福贵对过去明确的认识。而当写到福贵与家人重聚而感慨时,其语调又转为了深沉凝重。在不同的阶段,作者的语调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带入了相应的氛围中。读者或凝重、或放松,就这么跟随着作者的节奏,随着故事情节往前走。
最后,作品《活着》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也非常好,这也是该作品成功的一个关键点。其节奏主要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在作品高潮的部分,余华主要采用了预叙的方法,这一方法一般都体现在人物的备受折磨中或者死亡之时。而在描写生活美好与表达爱的过程中,他主要采用了叙事减缓的形式。例如,在描述福贵与妻子相互扶持、相依相偎的情景就利用了这一方式,将其幸福画面不断扩大。其节奏的掌握让《活着》这部作品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将舒缓平淡的画面与情节的强烈变化巧妙结合,体现着全新的叙事控制方法。
三、叙事策略采用重复方法
重复是余华进行作品创造经常采用的一种叙事方式。《活着》这部作品也多次运用了这种方式。并且在《活着》这部小说中,作者将该叙事方式充分地发挥出来,实现了良好的叙述效果。
作品《活着》中,福贵的身边人相继死亡,死亡的循环往复,好似一个逃不脱的轮回,这一情节的重复叙述,增强了主角福贵的悲剧色彩。福贵在小说刚开始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败家子。因为赌博倾家荡产,父亲被他气死[2]。当他改好后,母亲又去世。之后一系列的不幸不断发生。先是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友庆因抽血过多而死亡,随后女儿也离他而去,后来外孙吃豆子过多而死,好好的一家人就这样分离,只剩下福贵一人孤苦伶仃。
一次次死亡的重复让人喘不过气,这样重复的方法也暗示着人对终极命运的挑战,揭示了作品的主题。作者把死亡叙述得无比悲壮,让读者被一种强烈的无力感笼罩。反之,作者又通过福贵平淡的语调将读者拉回现实,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作品的悲剧色彩,变得些许柔情。
四、结论
总而言之,《活着》这部小说主要是以平淡舒缓的手法进行叙述,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叙事方式,同时在叙事策略上运用了重复方法,使作品因为作者的宽容、温暖和主角福貴的忍耐、坚强,变得温情脉脉,扣人心弦。
参考文献:
[1]叶捷.《活着》的叙事美学风格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7):72-73
[2]孔凡娟.探析《活着》的叙事美学特征[J].兰州学刊,2016 (10):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