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颜 韦杰 王乾
摘要 褐斑病是款冬花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真菌病害,影响款冬花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多年田间观察和调研,在总结张家口地区款冬花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款冬花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款冬花;褐斑病;发生;防治;河北张家口
中图分类号 S435.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34-01
款冬花,又名冬花、颗冻、蜂斗菜,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许多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具有清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2]。张家口地区是河北省款冬花的传统种植区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尤其是蔚县更是河北省款冬花的道地产区,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近年来,由于种植区域水土环境变化,种植户科学种植观念薄弱,连作现象严重,导致款冬花病害多发。其中,款冬花褐斑病发病率较高,为常见病害,影响款冬花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对张家口地区款冬花褐斑病多年的田间观察和调研,了解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1 病害症状
被侵害后的植株,叶面病斑呈圆形或者近圆形,一般情况下沿叶脉呈不规则形分布,发病症状在田间很容易识别。病斑直径6~25 mm,边缘紫红色,中央呈褐色。病斑从初期到后期,面积逐渐扩大,中心凹陷呈浅褐色,直至病斑上产生多个褐色小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3]。褐斑病现象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造成花芽小、花蕾少,影响款冬花等级和产量。
2 病原菌
款冬花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壳霉目壳多孢属真菌款冬壳多孢菌侵染引起[4]。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近球形,膜壁淡褐色,显微镜下可见其直径为200~350 μm,孔口周围细胞褐色。分生孢子淡褐色,近棒形,大小为30~40 μm×3~5 μm。PDA培养基上,25 ℃下培养2 d,菌落直径2 cm左右,呈圆形,菌丝粗细不一,正面呈白色,反面由内向外由黑色渐变至墨绿色直至白色。
3 发生规律
款冬花褐斑病病原菌的病苞破裂后,散出的褐色粉状物附着在款冬花病株落叶上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菌丝和孢子侵染植株。整个生长季可发生多次侵染,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侵染。
4 发病条件
4.1 耕作条件
款冬花为多年生中药材,在农户种植过程中,一般都是连片种植。因此,款冬花褐斑病发生后,影响范围广,病害防治难度大。秋季款冬花枝叶枯败后,若不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和病残体,枯叶上的孢子体会成为翌年的菌源。
4.2 栽培条件
款冬花种植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施用氮肥过多,植株贪青旺长;田间浇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4.3 气候条件
发病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当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过大(降雨、露水、潮湿天气)的情况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 消灭初期病原。秋末冬初及时清除田间款冬花的残枝败叶和病残体,集中收集并燒毁,防止枯叶上的孢子体成为翌年的菌源。
5.1.2 轮作耕种。款冬花种植避免连年、连地块种植,每5年左右实行作物轮作,减少地块病原菌数量。
5.1.3 水肥管理。优化田间排水条件,对易积水的田块,四周做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保证有机肥充分腐熟,不携带病菌。田间施肥科学化,避免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款冬花枝叶徒长。氮、磷、钾肥要均衡施用,增强款冬花植株的抗病性。
5.1.4 及时疏叶。6—7月是款冬花的盛叶期,同时也是褐斑病的高发期,如果叶片过密,会造成通风透光差,易染病害。及时疏叶,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5.2 化学防治
款冬花出苗后,喷洒1∶1 000倍波尔多液保护。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500~600倍液、50%世高600倍液、爱苗600~800倍液防治,晴朗天气,7 d喷1次,连喷2~3次。
6 参考文献
[1]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9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张丽萍,赵阿娜,丁万隆,等.款冬叶片褐斑病病原鉴定与防治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6(2):74-77.
[4] 戚佩坤,白金凯,朱桂香.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