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用作优质肉鸡母本的杂交效果分析

2018-11-24 03:16马雪杰蒋瑞瑞韩瑞丽田亚东孙桂荣康相涛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净膛剪切力周龄

马雪杰,蒋瑞瑞*,韩瑞丽,田亚东,孙桂荣,康相涛,马 翔,孙 建

(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固始 465200)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运用简单的二元、三元杂交等方法对黄羽肉鸡开展选育工作。截止到2017年,共培育出54个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品种 68周龄平均产蛋量约160枚,与白羽肉鸡68周产蛋量200枚相差较大[1]。在制定育种方案时,如何充分考虑商品代鸡苗的制种成本和生产效益,对提高肉鸡品种的市场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黄羽肉鸡是我国的特色肉鸡,著称三黄鸡,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品种的体型外貌,肉品质优良,味道鲜美。优质的青胫黄麻羽肉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很受欢迎,包括青胫的广西瑶鸡Y系、青胫快大黄麻羽肉鸡H2系、青胫快大黄麻羽肉鸡S1系等。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具有青胫黄麻羽的外貌特征,并携带伴性遗传的矮小基因(dw),68周产蛋量达199枚,与白羽肉鸡产蛋量相当,可用作优质鸡配套母本,具有节粮和提高供苗能力的优势(数据未公开)。因此,本试验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为母本,与不同长速的青胫黄羽肉鸡品系(S1系、Y系、H2系)进行杂交配套研究,筛选最佳父本配套品系,以期筛选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配套组合,为黄羽肉鸡企业的育种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以S1系、Y系、H2系分别作父本与母本D系杂交,组成 S1♂ × D ♀(S1D)、Y ♂ ×D ♀(YD)、H2♂ × D ♀(H2D)3个配套组合,筛选最佳父本配套品系。每个组随机选200只健雏(公、母各100只)进行饲养。

1.2 饲养管理 试验鸡只按商品肉鸡的饲养方式饲养于河南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赵岗育种场,1~6周龄时采用立体3层笼养,6~14周龄转入育成鸡舍笼养,全期自由采食和饮水,常规免疫,夜间补光。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外貌特征 分别以14周龄的S1D、H2D、YD配套组合为观察对象,统计各配套组合羽色、胫色、肤色及冠型的比例。

1.3.2 生产性能 在试验鸡出壳的24 h内,逐一称量,此后每两周末随机抽取30%,禁食12 h后称量记录体重,并结算耗料量。每天记录各配套组合死亡鸡只数,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

1.3.3 屠宰性能 饲养至14周龄,从各配套组合的公、母鸡中分别抽取6只鸡进行屠宰,宰前12 h停饲,只供饮水并称其活重,颈部放血、湿拔毛后,参照《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NY/T 823-2004)测定屠宰性能指标。用游标卡尺测量肌间脂带宽和皮下脂肪厚,胴体分割后根据各指标需要进行称重,计算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及腹脂率。

1.3.4 肉品质 屠宰后30 min内完成对各配套组合试验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取样(各约50 g),储藏于-20条件下备用,用于肌内脂肪(ⅠFM)含量的测定。屠宰后24 h内完成测定肌肉的pH、滴水损失和嫩度的测定。

ⅠFM含量: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左侧胸肌和腿肌的 ⅠFM 含量[2]。

pH:屠宰45 min后用ⅠQ150型便携式pH计进行测定,记录屠宰后45 min胸肌、腿肌不同部位的pH(pH1),各测3次,取平均值。24 h后再次测量并记录胸肌、腿肌的pH(pH24h)值,各测3次,取其平均值。

剪切力参考文献方法[3]测定,对测定完蒸煮损失的肉样进行修剪,采用C-LMZ型肌肉嫩度仪垂直肌纤维方向切割3个点,记录读数求平均值。

滴水损失:分别取各配套组合公、母鸡右侧的胸肌和腿肌中5 cm×3 cm×2 cm 横切肉样并称重(w1),使肌肉肌纤维方向沿重力方向,放入充气的自封袋内,并保证肉样不接触到自封袋,并用签字笔在自封袋上记录其品种、性别及部位,用铁钩悬挂肉样于4 冷库中,24 h后,取出用滤纸轻轻拭去肌肉表面的水分,再次称重(w2)。

1.4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用SPSS 19.0生物统计软件进行多重比较(LSD法),为使结果更加严谨和准确,并用Duncan's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利用PriSm 5软件绘制相对生长速率和绝对生长速率直观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貌特征 由表1可知,YD、S1D、H2D配套组合公、母鸡的冠型和肤色都是单冠和黄白色。母鸡中羽色有黄羽、浅黄麻羽和深黄麻羽3种,浅黄麻羽占有比重较大,均在90% 左右,其中,H2D配套组合浅黄麻羽的比重最小,S1D配套组合的比重最大;S1D的青胫率最低,约为95.4%,YD青胫率达到100%。公鸡中3个配套组合羽色均为红羽,H2D的青胫率最高,达96.55%,YD的青胫率最低,约为95.18%。除S1D和H2D配套组合中含有极少数黄胫外,S1D、YD、H2D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基本符合青胫黄羽肉鸡的外貌特征要求。

2.2 生长性能

2.2.1 各阶段平均体重 由表2可知,S1D配套组合的公、母鸡初始重最大,且2周龄时的平均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4~14周龄时,S1D的公、母鸡的平均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其他2个配套组合(P<0.05或P<0.01),而YD的公、母鸡的平均体重在整个饲养阶段均最小。

2.2.2 耗料增重比 由表 3可知,母鸡在 0~2、4~6、10~14周龄时,S1D的耗料增重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H2D(P<0.05或P<0.01),在 2~4周龄和 6~10周龄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2D(P<0.05或P<0.01)。对于公鸡,在0~8周龄时S1D的耗料增重比显著或极显著小于H2D(P<0.05或P<0.01),8~14周龄则显著或极显著大于H2D(P<0.05或P<0.01)。因此,无论公鸡还是母鸡,YD的耗料增重比均极显著小于其他2个配套组合(P<0.01),而H2D的耗料增重比稍大于S1D。

2.3 屠宰性能 由表4可知,S1D的公、母鸡活重均极显著大于YD和H2D。对于母鸡而言,3个配套组合的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重及腹脂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1D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极显著大于YD、H2D(P<0.01),而YD肌间脂带宽和皮下脂肪厚显著或极显著大于S1D或H2D(P<0.05或P<0.01)。公鸡中,3个配套组合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腹脂率、肌间脂带宽及皮下脂肪厚无显著性差异(P>0.05),YD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胸肌率极显著小于S1D和H2D(P<0.01),腿肌重及腹脂重则显著小于H2D(P<0.05),而S1D全净膛重和胸肌重则极显著高于H2D(P<0.05)。从整体来看,3个配套组合公、母鸡产肉率均为S1D>H2D>YD,母鸡中脂肪含量则是YD>S1D>H2D,公鸡中3个组合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YD、S1D、H2D配套组合公、母鸡的外貌特征 %

表2 YD、S1D、H2D配套组合各时期公、母鸡平均体重 g

表3 YD、S1D、H2D配套组合各时期公、母鸡耗料增重比

2.4 肉品质

2.4.1 母鸡的胸肌、腿肌肉品质 由表5可知,母鸡胸肌pH、滴水损失、剪切力及干物质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YD、S1D的ⅠMF含量极显著高于H2D(P<0.01);3个配套组合腿肌pH和剪切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YD的滴水损失、干物质含量及ⅠMF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S1D(P<0.05或P<0.01)。

2.4.2 公鸡胸肌、腿肌肉品质 由表6可知,胸肌中pH45min、干物质含量及ⅠMF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1D 的 pH24h显著大于 H2D(P<0.05),YD的剪切力显著大于H2D(P<0.05),而H2D的滴水损失显著大于YD(P<0.05)。腿肌中,H2D和YD的pH45min显著小于S1D(P<0.05),而H2D的pH24h极显著小于YD((P<0.01)、显著小于S1D(P<0.05),H2D的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YD和S1D(P<0.01),而剪切力却显著降低(P<0.05)。YD和S1D的ⅠMF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H2D (P<0.01,或P<0.05)。

表4 YD、S1D、H2D 配套组合公、母鸡的屠宰性能

表5 YD、S1D、H2D配套组合母鸡的胸肌、腿肌的肉品质

表6 YD、S1D、H2D配套组合公鸡的胸肌、腿肌的肉品质

3 讨 论

3.1 外貌特征 羽色性状虽然与生产性能无关,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麻羽表型是由众多的等位基因控制且存在显隐性关系,不同等位基因控制的表型不同,因此导致麻羽配套系的商品代羽色变异较大[4]。通常情况下,鸡的皮肤为黄白色,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W和隐性w,2个等位基因只影响表皮外层颜色[5]。3个配套组合全为单冠,这与李培峰等[6]发现其单冠性状无明显的显性遗传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本试验中的3个配套组合公、母鸡的单冠型和黄白肤色基本可稳定遗传。

3.2 生产性能 体重是衡量鸡种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7]。本试验中,S1D公、母鸡在饲养期各个阶段的体重均极显著大于YD和H2D,这与父本青胫快大黄麻羽S1系较快的生长速度有关。YD耗料增重比极显著低于S1D和H2D,且母鸡基本都大于公鸡。耗料增重比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李建慧等[8]的研究表明,饲养密度和饲养方式对耗料增重比影响较大。

3.3 屠宰性能 屠体率和全净膛率是衡量家禽产肉性能的主要指标[9]。一般认为,屠体率在80%以上、全净膛率在60%以上的鸡为优质鸡[10]。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是衡量鸡肉可食性的重要指标,胸肌和腿肌是主要的可食部分,而腿肌率可反映家禽产肉能力的大小[11]。本试验中,S1D公、母鸡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YD和H2D,3个配套组合公、母鸡同性别间的腿肌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这些性状可能与亲本遗传有关。腹脂重、肌间脂带宽和皮下脂肪厚是脂肪含量的重要体现。以D系为母本的配套组合中,母鸡的脂肪含量远高于公鸡,这与李乃宾等[12]报道的母鸡腹脂重显著高于公鸡的结果一致。

3.4 肉品质量 pH、嫩度、滴水损失等都是影响肌肉品质的重要指标。通常禽类胸肌pH在5.9~6.1,腿肌pH 在6.2~6.5,在此范围内均为正常值[13],通常宰后 45 min和24 h 是测定的关键时间点[14]。本试验中公、母鸡胸肌的pH偏低,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系水力是一项重要的肉质指标,目前常采用失水率、滴水损失等指标评定家禽肌肉系水特性[15]。本试验结果说明肌肉系水力的大小与品系、性别有关[16]。剪切力是决定肌肉口感的重要指标,其大小与肌纤维的密度和直径有关。一般认为,长得快的家禽肌纤维直径较粗,长得慢的家禽肌纤维较细,肌纤维直径越大,剪切力就越大,嫩度越小[17],肌纤维密度与直径呈负相关[18]。本试验中3个配套组合中母鸡腿肌、胸肌剪切力的差异不显著,但是公鸡腿肌、胸肌的剪切力差异显著,可能剪切力大小受性别影响。干物质含量越低,水分含量则越高,则肌肉适口性越好。本试验中无论公鸡还是母鸡,胸肌的干物质含量均比腿肌高,这与刘艳等[19]研究结果一致。ⅠMF是决定肉品质风味的主要物质,主要影响肌肉的嫩度和多汁性。本试验中YD的ⅠMF含量较高,H2D最低,不同配套组合ⅠMF含量差异明显,且各个配套组合腿肌中ⅠMF含量均大于胸肌,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0]。

4 结 论

在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为母本的3个配套组合中,S1D组合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量相对较好。因此,以D系为母本组合中,S1系为最佳配套父本。

猜你喜欢
净膛剪切力周龄
贵州沿河铁叫鸡体尺与屠宰性能研究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橡胶减震器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基于Fluent的不同弯道剪切力分布特性数值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动、定砂床底部剪切力对比试验研究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小型智能化家禽低内脏破损率净膛流水线设计
蒙古雉鸡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满膛与净膛冷鲜鸡微生物污染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