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聪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全民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面对过于强调教学成果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提高,从而校外的补课的现象也愈演愈恶劣。本文针对这一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基于社会学的,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试图针对这一不合理现象,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 补课 社会学
在中小学放学时,随处可见的关于辅导班的广告随处可见,其宣传语也形成了每天接送学生图中的一道惹人注意的景观。其广告语“千万不要让您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广告语很容易吸引那些望子成龙、成才心切的家长们。于是大批的中小学生加入了补课的阵列,从此寒假、暑假、周末都有他们的身影。然而,校外补课是一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为何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
一、校外补课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分析
1.社会流动加快。社会流动是指社会各阶层的人员从一个阶层移动到另一个阶层的社会现象,社会学家流动的规律将社会流动主要分为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一生流动、代际流动、结构流动和代内流动等几种类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所以还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的规律主要呈现为自由化的特征,社会向上流动的现象比较明显。社会各阶层基本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社会流动的目的。为了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考上重点学校。让孩子通过学习成绩提高进而实现社会流动,家长们煞费苦心,结果校外补习班方兴未艾。
2.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在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去产能、调结构,对社会各行业的人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希望能找到好的工作。从就业形势的发展,家长意识到高学历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家长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學习成绩,甚至不惜重金为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现在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过在补习班辅导的经历,学生既要完成学校的任务,还要完成补习班的学习任务。
3.教师经济压力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一般,在社会经济生活压力的驱使下,一部分收入较低的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去办辅导班赚取一定报酬。此外还有一些商家注意到了这部分教育市场,他们大部分都是请些在校大学生或者在职教师教学生,教室一般设置在校区内、学校旁边、交通便利的场所等。纵观学校周边,现在已是补习班随处可见。
(二)从学校角度分析
1.班级学生较多,教师无法面面俱到。现在我国中学生班级中的人数较多,尤其在重点中学中更为明显。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平时表现较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相反,学习成绩不好、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会被忽视。教师为了完成考试大纲的要求,讲课的速度往往取决于班里大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这就让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为了牺牲品。因此,这部分学生就依靠校外的补课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
2.考试制度不完善。应试教育注重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的分数,这也是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手段。考试分数的高低不仅代表学生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还代表着学生评判学生能力高地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的弊病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发展。因为大多数的考试不仅是对基础能力的考察,还加入了一些非本阶段学生学习范围内的知识,所以促使学生参加辅导班。提前学习高年级的知识,然后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
3.教师的错误观念。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会首先提到的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然后再对具体错误进行批评,然而这种行为对学生心理成长和身心发展非常不利长度的。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三)家庭层面的分析
1.家长没时间辅导学生。家长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不能完全的腾出时间教孩子知识,特别是在寒暑假和周末的时间里,家长把学生送到补习班中学习欠缺的知识。
2.家长文化有限。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时,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辅导孩子的假期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只能将孩子送到辅导班中,让补孩子问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答。
3.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错误认识。一般几张都会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种想法促使家长不管学生在学校表现成果怎样,都会考虑给学生报名辅导班。
二、减少不合理补课现象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综合能力。面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我们应该主要提高素质教育的发展力度。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国家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转变家长就业观念。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通过考大学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社会需要发展各方面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拥有工匠精神,学有所长,将学以致用,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避免使用灌溉式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个别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将学生直接送入到补习班中为学生开小灶。
(三)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只是对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我国部分考试为了能够区分学生的成绩。采用超纲知识考试学生,这种做法没有达到了考试的真正目的,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政府职能。政府已经对校内教师有偿补课、在职教师办理辅导班等现象做出了规定,但是对社会上的辅导机构还是没有采取任何管理措施。对于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辅导机构,国家应该给予制裁,同时加大对校内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确保教育功能的实现。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不仅是要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不合理的、单单以考试为目的的辅导机构,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