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孟砚岷
利通区地处宁夏平原中部,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之地。辖区灌溉总面积54.16万亩(1亩=1/15hm2,下同),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牛奶生产大县”。
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价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利通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辖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十二五”初的0.43提高到现在的0.50,农业灌溉用水量由3.77亿m3下降到3.39亿m3。
一组“水”数字,见证的是成绩,惠及的是民生。
利通区将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抓手,以改造量测水设施促进灌溉节水,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形成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农田林网配套、社会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灌区模式。
巩固提升1个高效节水示范区3.81万亩,新建4个高效节水示范区3.04万亩,整治5个重点治理片区,巩固治理10个片区,总治理面积19.36万亩(其中治理盐碱地2.25万亩),巩固提升0.5万人、6万头奶牛饮水安全。实施灭茬20万亩、机深翻14万亩、机深松3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完成1.81万亩农田林网及经果林栽植、抚育任务和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目前,新建4个高效节水示范区已全面开工,盐碱地治理和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个重点治理片和10个巩固治理片建设全面完成。
紧紧围绕“灌区运行信息化、灌溉管理智能化、用水计量精确化”目标,深入实施安全保障工程、灌排工程、管理服务体系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初步建成“投、建、管、服”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全面推进了水利转型升级,实现了由能源消耗型向资源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重大转变。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
秋冬季农建正酣
水权转换签约仪式
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利通区率先在全自治区以整县测算农业水价并上报自治区物价局,并在批复后分别制定了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在将自治区分配给利通区的3.91亿m3的水指标确权到各乡镇的基础上,又延伸将水权、水指标分配到1028个最适宜计量单元,做到精准分配,使用水户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建立水权交易信息平台,将节约的水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转让,实现了资源变现,截至目前已累计交易水量304万m3,交易金额74.16万元。
对全灌区进行了航拍,将所有的水利工程规模、管护主体、水量计量点、水指标等数据标注到航拍图上,实现“一张图”读懂全溉区水利基本情况。
率先在全自治区对水利资产进行评估,评估资产7.8亿元,完成了3.91亿m3控制水指标和所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在将所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权到各乡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及管理使用单位,颁发各类证书1955本的基础上,又通过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抵押为协会会员2017年融资贷款85万元,2018年融资贷款273万元。
扎实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建立了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搭建了水权交易信息平台,2018年预计可实现交易1000万m3。9月,与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了水权交易协议,拟交易水指标1484.8万m3,交易额3.82亿元。
利通区将乡村振兴战略、脱贫富民工程、生态环境治理与农建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拓展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了基础。通过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由一家一户种植向大户经营转变,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
将农业生产、植树造林、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乡镇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增加了农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群众投工投劳的建设格局,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财力保障。
一卷水利现代化蓝图正在利通大地绘就。目前,利通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9.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渠道砌护率达到91%,配套建筑物完好率、排水沟道治理率均达到85%,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沟相连、路连通,田成方、林成行”的综合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