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芬 陈素凯 李选治
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高发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都会产生负面情绪,如常见的焦虑、恐惧等[1]。这不仅仅对其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生活质量。而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部分学者提出了与上述观点相悖的理论,积极心理学观点认为,重大变故或疾病的发生在对事件主体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使其心理发生积极地改变,即所谓的创伤后成长[2]。在对近年来的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后发现[3-5],当前,有关于心理学概念、测评工具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对于事件主体创伤后心理保护的研究则相对匮乏,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探析,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54例作为研究主体。入选实验研究患者中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年龄(42.54±1.21)岁,最长病程11个月,最短病程5个月,平均病程(8.39±0.19)个月。其中乳腺癌Ⅰ期106例、Ⅱ期126例、Ⅲ期122例。
纳入标准[6]:(1)初次诊断确诊患有乳腺癌;(2)年龄介于18~60岁;(3)对该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收集全面者;(5)对调查所用量表中的问题项与回答项可充分理解并有效作答。(6)乳腺癌分期Ⅰ~Ⅲ期。
排除标准[7]:(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病情已存在转移迹象;(3)既往精神病史;(4)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5)血液系统及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6)无法积极主动配合调查。
入选实验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相同的、曾接受过PTGI专业训练的、可熟练操作应用的主管人员的辅助下完成两种相关项目的调查。主管人员在对患者展开调查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同样的、无差别的简单表述语言将调查量表的目的、作用向患者讲解,与此同时,应该就量表的正确评价和填写方式完成对患者的指导。最后,按照相同的、事先规定好的格式应用双录入检索方式完成患者基本资料的计算机软件录入,并完成统计学处理。
PTGI量表评判依据[8]:该量表对患者成长现状展开调查主要依赖于以下5个维度指标:欣赏生活、个人力量、新可行性、精神变化及其人际关系等。而上述五个维度中共含有调查条目20条,不同条目均采用同样的评分等级,即6级评分法。总分的计算为五个维度指标得分总数的均数值,得分的区间介于0~105分,分值的高低同患者的成长现状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借助SPSS 21.0完成纳入实验研究数据的比对,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和F检验;同时使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入选此次试验研究的354例乳腺癌患者成长现状的平均分值是(58.94±11.79)分,5个维度的得分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降低,而5个维度中得分降低最显著的维度即为精神变化。5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如下所示:欣赏生活(10.34±3.30)分、个人力量(12.65±7.00)分、新可行性(14.32±8.10)分、精神变化(4.64±2.71)分及其人际关系(20.81±8.96)分。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成长现状的平均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患者术后成长现状的平均分仅仅为PTGI量表总分值的1/2,由此结果说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不佳。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期、基础疾病是对患者术后成长现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
表2 乳腺癌术后患者成长现状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患者术后成长现状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主要有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及其临床分期(P<0.05),详细数据资料如表2所示。
根据流行病学2017年全球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自上世纪以来,乳腺癌作为全球性疾病,其发病率便呈现出居高不下、有增无减之势。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高居榜首,且增长率持续升高[9-10]。目前,对乳腺癌干预的首选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即为手术干预。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干预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伴随负面心理的存在,而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将其称之为创伤性事件。
所谓的创伤事件主要是指具有潜在性、实际性存在的,对事件主体的生命安全及其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损伤的事件总称。该事件一旦发生,势必会导致事件主体的身心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11]。一直以来,再谨慎状态层面对于事件主体身心变化的探究都局限在创伤事件本身对事件主体在精神和生理层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上。而有关于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以及适当的主体调节是否会使负面心理和精神障碍久伴事件主体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而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临床医师和心理学家在实验研究中表明,事件主体发生严重创伤事件后,在接受系统化、科学化、积极化的心理疏导干预后,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其正性人格的改变,其中主要涵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的自我认知等,如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对其开展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关注点的不同,为其制定适合使用的心理护理方案;其次,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的休息环境,并以患者的性格热点和受教育的不同作为病房划分依据,为其选择可以相处更好的室友。这对于事件主体自身康健而言,存在诸多的益处。现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稳增不掉,癌症对患者的身心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病灶的切除术也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创伤,所以,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情绪展开适当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创伤后成长展开研究,对于患者而言,积极意义明显。创伤后的成长以一个全新的、崭新的立场和角度对癌症及其肿瘤患者的正性调节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12]。
本文中的试验研究结果充分阐明,乳腺癌患者成长现状的平均分值是(58.94±11.7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期、基础疾病是对患者术后成长现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患者术后成长现状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主要有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及其临床分期(P<0.05)。分析上文中笔者研究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精神变化维度水平低是乳腺癌手术患者成长水平较低的主要表现,而乳腺癌术后患者成长现状主要受到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及其临床分期的影响较大,简而言之,疾病自身因素是对乳腺癌患者成长现状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故而临床治疗中,就需要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并辅之以恰当的护理干预手段,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和发生,以便于为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分值的全面提升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