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卫
【摘要】每年的毕业季和开学季都是喜忧参半的季节,而就业问题也是此时最为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就业问题不仅仅是找工作的问题,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的大局。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本文将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的矛盾的现状、问题和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在个人就业努力的前提下,结合国家给出的相关政策,希望能够有助于解决当前的城乡就业矛盾。
【关键词】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城乡就业
一直以来的印象是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但是在2010年左右东南沿海地区很多地方陆陆续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劳动力的稀缺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的严重障碍,其实这种现象早在2004年就被报道过,并不是后来才有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就业现状分析
所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农业生产活动引入了更加先进的生产机器设备,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出现富余,逐渐的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机会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新的生产活动。就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空间范围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中西部农村向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区域流动;另一个方面是从生产行业来看,主要是从第一产业的农业向第二三产业,比如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既是当前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城镇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来源,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贡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城市职工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压力,而同时,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加大城市化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开始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就业问题空前加剧。一方面,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其中不乏高中生甚至其他学历等待就业,同时,高考扩招也带来了大量的毕业生,大学生自主就业则在当时成为新的趋势,也是新的开始。再加上,当时97年的金融风暴和10年后的08年的金融危机的共同压力,整体经济的萎靡不振也给城市再就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可谓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一些用工单位急需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员工,但是却出现大量的空缺岗位,造成了典型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城市就业问题在当前确实是得到了缓解。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整体情况趋好发展,仅2017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51万人,同比增加了37万人。这是一个历史的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四个季度都保持在4%以内,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纵观2013-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统计情况,五年来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稳中有长。从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310万人,到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相比2013年增加了41万人。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情况,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提高就业机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之间的具体矛盾体现
(一)城乡就业环境的差异导致的不协调
城市,是每一个国家最终重要的构成单位之一,在这里集中了大量的财富,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和信息,为人们享受现代生活提供了条件和基础,生活习惯也会更加的前卫和高档。而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影响,比如卫生、住房、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冲突,城乡之间的和谐需要磨合,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两个不同背景、不同环境生活的人群的交融,既需要时间,同时更需要物质为基础,文化为媒介。
(二)“农转非”的就业问题
城镇化进程,无疑是两种途径,一是在原来城镇基础的空间和规模的扩张;二是建立新城。无论哪种方式都意味着一个结果,原本属于农村的土地会被水泥公路、高楼大厦所覆盖,而原来属于农民的耕地不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原来纯天然没有规划的环境变得井井有条,农民们也住进了宽敞明亮楼房,有着原本只有城里人才拥有的现代文明,但是,也带来了短时间无法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就业问题。原来农民们以种地卫生,虽然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可以丰衣足食。而现在,他们唯一道德技能无用武之地,却在为为生计绞尽脑汁。
三、城乡就业矛盾的协调
(一)加强政府政策的扶持
农村劳动力进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就业技能;二是社会保障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靠学习,另外一个就是政府。应当说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政府不仅是责无旁贷而且起着主导作用,而恰恰相反的是当前的政府政策不足或者不到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目前已经实施的相关社会保障政策来看,国家在制定和落实的政策往往是偏重于城镇居民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缺失的或者说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依据,农村里剩余劳动力无法享受应有的最低保障,为了维持生活,只能向各方面基础设施都相对较好的地方转移,这便加重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压力。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自谋职业举步维艰,有的刚起步又面临失业,也就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二)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
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大多是没有接受到足够的高等教育,因而很难从事一些常规的普通职业,更不用说是高精尖行业。对他们而言最迫切的是一种工作技能,做到属于自己的优势,因而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参与培训,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周换一次行业,永远没有根基,永远都是新人。这就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而不仅仅是为了招生赚钱,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为用人单位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使得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每一个工作也都有合适的人才。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费用,要适当考虑农村劳动力的资金承受,当然,这就需要政府有效的监管。
(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方国家过去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和借鉴。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前的法律很多是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的,但是工业革命后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快速融入城镇,被城市接纳。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比如日本,无论是城镇和农村,对于孩子的基础教育和成人的职业教育都尤为重视,有很多专业的教育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韦向阳,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福建实发大学,2009.
[2]刘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分析[J].经济师,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