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防震
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传统的授课理念与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前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广大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教学理念,深度解读教改文件,把握好学科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构建高效课堂,革新授课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在深化学习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价值
其一,高效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学习氛围较为轻松,能够不同程度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当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后便会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便会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其二,高效课堂能够拉近师生间距离,调动学生主动能动性。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师生间交流互动较少;而高效课堂主张交互性教学,与传统授课模式存在较大区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充分表达学习想法,遇到问题能及时与教师沟通,打破了课堂低沉、无人发问的僵局。
其三,高效课堂具备约束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控能力,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高效课堂是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历史课还有别于其他课程,不只传道授业解惑,还具有培育核心素养的作用。利用历史实例教育学生尝试透过现象掌握本质,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自控能力。
其四,构建高效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积极提问。问题作为思维启动的开端,也是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需要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定期开展历史性问题的辩论会和讨论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印象,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有效性。
考虑到高中历史教材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反思的习惯——遇到问题先分析条件,后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尝试从不同视角去分析问题。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具备诸多教学作用,教师应当提高对高效课堂的重视,合理渗透文化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
响应教改号召,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新课改背景,传统教育模式因形式化、陈旧性等弊端,已经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要求下,教师应及时转换教育理念,正视学生的学习地位,挣脱“以教定学”教育思想的约束,尝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这一课时,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地图、音频视频材料;同时借助带领学生观看乡土历史遗迹和纪念材料,利用开放性问题、文字材料、图片等,为学生的思维探究提供历史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欲望。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转换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充分发挥高效课堂的教学作用。
设疑激趣,烘托课堂氛围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堂提问,既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之一。然而,高效课堂对提问环节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捕获隐含在教材中的信息,提炼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因疑而问。此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解读教材,并为学生保留充足的时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语言诱导学生深度思考,借此不断强化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①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罗斯福实行新政,又会起到什么作用?
③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
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去收集各种意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具体的引导和帮助。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表讨论意见。随后,由教师整合小组的发言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此举既是教师引领学生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一步,又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体现的重要表现。借助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课堂学习,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重视史料的作用 学生对历史发展的了解,大多是从史料中获取的。基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关注史料价值,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史料应用能力。借助阅读形式多样、形象生动的史料,既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还能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探究能力,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为学生展示大量近代以来不同时代服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使学生掌握史料研习与解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这将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向学生传递“有理有据,论从史出”的观点,鼓励学生使用史料解析问题,在增加师生互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史料辨析能力。
培养学生内化迁移能力 教会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方法,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知识的迁移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思维转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吃透历史教材,依据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迁移的过程。这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还能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天津高考试题)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是C。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一线教师需要把握好高效课堂的本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习方法的讲解,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并自发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全面发挥高效课堂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纪智万.新形势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性初探[J].考试周刊,2018(26):149.
[2]许秀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5-126.
[3]赵彩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初探[J].考试周刊,2018(13):153.
[4]薛明明.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课堂建设[J].科普童话,2018(3):7.
(作者单位:安徽省广德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