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飞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辖区内贫困农户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是各级政府与部门当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短板”,尤其是在鄂西北山区,受环境条件限制,有的产业不太适合当地发展,有的产业虽然适合但投资过大、风险过高,有的产业见效太慢,有的技术难度高、市场容量小、价格波动大、农户难接受,因此可以选择的产业其实非常有限。为帮助山区贫困农户找到一条投入不大、难度不高、稳定可靠、见效较快的脱贫致富好路子,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用糯高粱替代部分玉米,在指导农户稳步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展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使农户亩综合收入最高达到上万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众多基层干部和农户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一、糯高粱在山区受到农户欢迎的主要原因
经过连续4年的试验示范我们发现,种植糯高粱之所以在山区受到农户欢迎,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糯高粱种植简单易行,稳产高产
玉米与高粱都是山区农民熟知且常见的农作物,而且高粱在山区过去曾有较大种植面积。目前山区高粱种植面积虽小,但仍有农户在田边地头零星种植。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二高山地区,不少农户至今仍有种植几亩高粱烤“杆酒”的习俗。因此,山区农户对种植高粱技术上并不陌生。种高粱与种玉米,除施药上要格外注意,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外,其他技术大同小异。鄂西北山区旱地面积大、薄坡地较多,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高粱的耐旱性、耐瘠性、抗倒伏能力都显著强于玉米。近年来我们引进示范推广的新育成的矮秆杂交糯高粱,在玉米大面积因灾倒伏减产情况下,高粱几乎无一倒伏,其稳产性能显著强于玉米。同时高粱既适合纯种,也适合套作,还适合路边、沟边四旁种植,适种范围比玉米更宽。过去,山区种植的高粱老品种产量明显低于玉米,而且品质较差。近年来,我们先后从四川、山西引进川糯粱系列、晋杂系列高粱新品种,经试种推广其产量与玉米不相上下,一般亩产在400~500千克,高产的可达600千克以上。但玉米只能“一种一收”,而高粱在积温较高的低山地区,头茬收割后还可以通过腋芽“再生”实现“一种双收”,再生高粱亩产一般在150~200千克,这样高粱的产量就明显高于玉米。另外,引进的糯高粱新品种特别适宜酿造大曲酒,不仅出酒率高,而且酒品质好,彻底解决了高粱老品种质量不佳、用途不大等问题。
2. 山区用糯高粱酿酒技术成熟,产品畅销
在鄂西北山区,农民有酿造大曲酒的传统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大曲酒。过去酿酒主要原料是玉米,但农户都知道用高粱做原料酿酒更好。为此,我们专门引进酿酒用糯高粱进行试种,并从中挑选出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红糯小矮、川糯粱1号等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同时引导农户以糯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纯正的大曲酒自用或销售。由于杂交高粱受种源限制,目前种植面积小、产品数量少,因此农户自己酿造的高粱大曲酒与传统玉米酒相比,不仅价格翻番,而且十分畅销,不少人称之为“本地小茅台”。
3. 糯高粱种植加工所需投入不大,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过大,产品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低迷,每千克价格已跌至2元以下。与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相比,山区种植玉米主要依靠人畜力耕种、管理、收获,因而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种植效益更低。改种糯高粱新品种,如果只收一季其产量与玉米相当,如果收获两季其产量则显著高于玉米。目前糯高粱在鄂西北山区的市场价格为玉米的1倍左右,高粱酒的价格也是玉米酒的1倍左右,而糯高粱的种植、酿酒成本都与玉米大体相当,因此种植糯高粱无论是将其直接销售,还是酿造成大曲酒后销售,其效益都远高于玉米。另外,高粱酿酒后的副产品酒糟同样可做猪饲料,脱粒后的高粱穗还可扎扫帚、刷子等。高粱成熟时,大片的高粱地、火红的高粱穗蔚为壮观。因此,在山区如果将高粱集中连片种植,引导当地种植大户或酿酒能手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纯正大曲酒,吸引周边地区城镇居民、摄影爱好者前往品评体验、休闲观光、摄影创作,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不仅能够带动产品销售,还能开辟更多的增收致富门路。
2016年,我们指导鄂西北山区竹山县的科技示范户吴善蛟开展杂交糯高粱再生高产技术攻关,两季亩产达到900千克,酿造的纯正高粱大曲酒按照60元/千克的价格销售,很快被抢购一空,加上综合利用亩经济收入轻松突破1万元。
4. 种植加工糯高粱属短平快项目,能当年见收
高粱从种植到收获,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收获的糯高粱用来酿造纯正大曲酒,当年就能销售,而且效益比较稳定。如果一村之内种植的农户较多、面积较大,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抱团发展。因此,种植高粱实属难得的短、平、快项目。目前鄂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正需要这种投资不大、难度不高、见效较快、效益稳定、带动力强、容易操作的项目。同时将部分玉米改种为市场更为紧缺、种植效益更高的高粱,也是该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因此,适当压缩玉米面积,扩大高粱种植面积,抓好高粱综合利用,提高山区农业效益,不仅是鄂西北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推广糯高粱种植须注意的事项
为确保糯高粱种植成功、高产高效,农民认可、干部满意,在具体推进上我们坚持了以下几点:
1. 明确目标,引进良种
首先,结合山区农户有酿造纯正大曲酒这一传统习俗,将引种的目标锁定在“酿酒用糯高粱”上。在湖北省农业厅农展中心帮助下,从四川、山西等高粱主产区科研院所,先后引进了十余个糯高粱新品种,经过小面积试种品比,从中筛选出川糯粱1号、红糯小矮等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品质好、适合酿酒的杂交高粱作为本地主推品种。种子的更新换代,為高粱优质、高产、高效打下了良好基础。
2. 示范引导,稳步推广
在糯高粱推广上,没有求急求快,而是采取了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办法。通过布点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广大农民眼见为实,进而改变了对高粱的劣质、低产等种种不良印象。看到新品种高粱的抗性、产量、效益,不少农民感叹于科技的神奇力量,有的则从中嗅到了商机。尽管杂交高粱种子较贵,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仍然很高,有的乡村干部也主动找上门来,请求在糯高粱示范推广上给予技术支持。由于是农民“我要种”,而不是政府“要我种”,因此凡是购买种子的农户,对高粱种植、管理、加工、销售都格外“上心”,涌现出不少高产、高效典型。
3. 大户带动,综合利用
在推广策略上,采取了大户带动的办法,先支持有一定经验与实力,且敢于创新、立志创业的青年农民进行小规模示范种植,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大曲酒酿造、生猪饲养为主的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通过身边大户示范,一些山区农户、包括贫困户纷纷加入高粱种植队伍。随着高粱种植面积扩大,有的种植大户顺势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扩大酿酒规模,注册产品品牌,改进产品包装,提升产品形象,拓宽销售市场,不仅自己实现了创业致富梦想,也带动了一批农户增收脱贫。
4. 加强指导,搞好服务
高粱种植技术虽与玉米基本相同,但也有一定区别:一是杂交高粱种子明显较小,加之价格较高,大面积直播成本高且难保全苗,宜采用育苗移栽,最好采用穴盘育苗,才能一栽全苗;二是我们示范推广的杂交高粱,植株较矮、耐肥抗倒,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增施肥料,加大种植密度;三是高粱苗期生长较慢,且对很多除草剂比较敏感,因此早期杂草不易控制,必须加强人工除草或选择较为安全的除草剂;四是高粱中后期害蟲(尤其是蚜虫、高粱螟)较多、雀鸟为害也较重,而高粱对目前使用较多的有机磷类杀虫剂特别敏感,农户一旦用药失误,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因此必须选择安全的农药,且适当集中连片种植以减轻雀鸟为害;五是高粱在低山可通过适时收获、促发“再生”实现“一种双收”,这与玉米种植也有明显区别。为此,我们在种植前尽量组织农户召开现场会,由技术人员讲解种植要领,发放有关资料,有时还请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在种植管理关键时期,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种植面积较大的村组巡回查看,重点指导农户科学选药、合理用药、安全施药,同时对农户成立合作社,开展加工、利用与产品销售等,也随时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与服务。由于指导及时、服务到位,近年来除极少数农户种植的高粱因种子直播缺苗、持续高温干旱产量不太理想外,绝大多数农户都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一些精明的农户通过加工销售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经过四年试验、示范、推广,2017年我们指导农户种植的糯高粱面积已达到3 000亩,一些村已将其作为产业扶贫项目,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熊 飞,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农业规划起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工作,获得各种科技奖励20余项,其中“水稻地膜覆盖增温湿润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农业部、省农业厅“农业丰收奖”一等奖。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