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
摘 要: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知识产权必将发挥连接创新与市场,实现从科技强到经济强、产业强的桥梁纽带作用。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较高、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较强,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优势初步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利优势企业,增强黑龙江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省份。
关键词:专利;企业;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0-0255-02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集中了我国航天、国防军工、重大装备、冶金、石化等重工业的众多骨干企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2003年,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一些历史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创业活动不活跃,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科教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黑龙江省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以增强黑龙江省的自主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省份。自开展黑龙江省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以来,各专利优势企业积极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开展工作,以开展“专利创造激励计划、专利运用增效计划、专利保护提升计划、专利管理达标计划”等4个计划为专利优势企业创建的主要任务,结合企业自身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实际,扎实推进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企业专利“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及研发力度,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策略进行参与市场竞争。
1 专利优势企业创建目的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配合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黑龙江省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提高提高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能力,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较强,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优势初步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有效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带动全省企业加速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专利优势企业创建重点任务
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四方面,提高专利优势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形成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效果好、专利产品销售额占比高的专利优势企业。
2.1 专利创造激励计划
(1)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创建期间企业要积极开展以革新改造、技术创新、专利挖掘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联平活动,激发内在技术创新活力。重点梳理企业在生产技术过程,有针对性的修改补正,开展专利布局;围绕企业主产品加强原创、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专利创造能力。
(2)提高企业专利申请质量。推动企业优化专利结构,促进企业提高专利质量。运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同时申报的规则,提高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挥专利优势企业试点示范作用,通过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促进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专利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2.2 专利运用增效计划
(1)促进企业专利技术转化落地。以企业专利技术实施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使技术创新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围绕企业主要产品的专利布局形成一定比率的专利技术转化率,筑成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核心技术专利池。
(2)提升企业专利产品产值。积极促进企业提升专利产品的数量,增加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积极提升企业专利产品产值,逐步提升专利产品在企业总销售额中的比重,为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級提供专利产品支撑。
2.3 专利保护提升计划
(1)开展企业专利导航工作。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信息,在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时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发起点。在技术合作和引进设备过程中要加强专利文献检索,防止专利侵权。
(2)开展企业专利分析和预警分析。通过与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借助专业服务,提升企业专利和预警分析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应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围绕企业主要产品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分析,增强专利侵权防控能力。
2.4 专利管理达标计划
(1)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四落实”即知识产权机构、制度、人员、经费,成为专利优势企业创建的必备基础。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把知识产权管理纳进企业经营管理中,匹配知识产权工作经费。
(2)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标工作。按照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对标达标,做好贯标认证的基础准备工作。使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有效提升。
(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宣传。设立企业专利权展示墙和知识产权宣传板,展示企业主产品的专利布局,展示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
3 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对企业创造能力的促进作用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知识产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知识产权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内容是专利,可以说专利关乎很多企业的生存基础和生命。企业创造、生产和销售专利产品的能力,是企业对专利制度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企业赢得市场地位、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的作用。
一是政府调整专项资金规模和使用方向。通过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普惠制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专利提质增量,增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二是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实施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以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以专利支撑为主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创建工程助推企业专利创新能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东北三省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优势企业通过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使专利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砝码,依靠专利产品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4 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作的下一步思考
(1)提高企业专利申请总量仍是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企业专利申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这说明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但专利申请的总量还很少,东三省部分省份专利申请的总量不抵发达省份一家大企业的申请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发达省份走过的发展道路告诉我们,专利申请量与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是呈正比的,且互相促进,即专利申请量越高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也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专利申请量就越高。同样,专利申请量越高,代表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也越多,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就越强。因此,要想提升东北三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大幅提高东北三省企业专利申请总量,通过量变实现质变,提升企业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掌控。
从东北三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现状来看,不建议现阶段过分强调鼓励发明专利,虽然东北三省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速较高,但总量相对较少。因此建议扬长避短,借鉴日本崛起的经验,引导和帮助企业大量申请外围专利,实现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包围,逐步建立行业“专利池”联盟,通过大量的外围专利实现与拥有核心发明专利企业的交叉许可,提升东北三省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2)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程是符合东北三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现状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不能流于形式,应深入开展,抓好抓实。
创建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创建企业分属不同企业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行业领域,因此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模式来开展创建工作,而是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分层次开展创建工作。
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市地管理部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各种途径经常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好对企业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逐渐探索引进专利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的方式,确保企业按时完成创建任务,并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从设立机构、培训人员、建立健全制度、利用专利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树立典型,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专利优势企业行列。
(3)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专利池”联盟,抵御潜在知识产权风险。从东北三省企业目前发展状况看,涉外(包括国外、省外,下同)专利纠纷相对还比较少,涉及企业重大经济利益的案件几乎没有,这也造成東北三省企业知识产权竞争防范意识较弱。随着东北三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势必东北三省企业面临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也必将越来越多,这一点从发达省份的发展经历可以了解到,比如广东、浙江、北京、上海,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逐年上升,经济赔偿的标的不断增大,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东北三省经济的飞速发展,未来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也将不断增加。从我们对省内企业的调研了解到,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知识产权风险,比如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曾向我们提出通过专利检索来确定一项技术是否存在专利侵权风险,能否保证检索结果100%准确,这也看出,东北三省的部分企业已经有了初步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要性无需再提,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企业未雨绸缪,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占领知识产权的制高点。为此,建议在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东北三省的重点行业,引导和支持相关或相近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专利池”联盟,联盟内部实现专利共享,既可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通过企业实现产业化,也能够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联盟成员一致对外,既能提高整体的经济收益,更能增强个体抵御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联盟整体力量开展行业的知识产权预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