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养猪40年:用初心开创未来,将改革进行到底
——访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

2018-11-22 03:41本刊编辑
猪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宁河场长种猪

本刊编辑/王 苗

图1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场长 李继良(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白露三秋近,清霜十月初,金秋十月小编来到了风景宜人的天津,有幸采访到了宁河猪场的李继良场长。1978年,当地政府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做出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的重要决策,在宁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宁河猪场在东棘坨镇艾琳村南的一片盐碱地上拔地而起。经过40年风霜洗礼,在历任场长呕心沥血、精心规划、亲力亲为的带领下,宁河猪场由单一经营养猪的小猪场发展成为集种猪繁育、饲料生产、种猪精液供应、沼气生产、有机米生产、兽药超市、无公害猪肉专卖为一体的占地133.3 hm2的集团式国有企业。谈及这些年变化的感受,李场长的眼眶湿润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跟随企业发展的这些年,感受颇深的是每个人的青春、心血、汗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这133.3 hm2土地,奉献给了我们值得骄傲的养猪事业。宁河人团结一致、风雨同舟,让这片土地告别贫瘠,诞生出奇迹。”

图2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所获荣誉

推陈出新 技术革新

20世纪90年代初,虽大力提倡“引进来”,但国内养猪界对猪种的认识还停留在本地品种上,对国外种猪优点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况且当时国内猪场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宁河猪场也不例外。虽然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但聪慧的宁河人还是意识到养猪品种革新的重要性,并率先做出了贷款引进丹麦长白猪的重要决定。“此举受到了当时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贾幼陵司长亲自来场视察,告诫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并鼓励我们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要不断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上做贡献。”李场长向我们介绍到当年这项决策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1993年宁河猪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了全球科技和种质资源。1999年得到了农业部948项目的支持,直接从原产地引进丹麦长白、英国大约克、美国杜洛克种猪,成为当年国内唯一一家将世界著名猪种全部引进的原种猪场。2004年配套建成了猪的人工授精站,引进国际优秀公猪精液,为提高种猪品质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国三元猪杂交配套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发展才是硬道理,技术革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在“引进来”的同时,宁河猪场狠抓育种工作不放松,创新育种技术,致力于种猪品牌化建设,在国内猪育种技术率先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1984年起,宁河猪场结合“天津丹系长白猪选育研究”项目,首次把数字B超仪、种猪测定栏、计算机软件技术用于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定,完成了育种技术的第一次飞跃。尤其1992年所选育出的“天津丹系”长白猪,经张仲葛、李炳坦等9名专家鉴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第二次飞跃:从1996年起,承担起国家农业部“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良种工程建设”等项目,采用图像式B超、电子秤、群体自动测定、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育种值选择等新技术,使种猪的遗传基础和选育技术实现了第二次飞跃。1997年“丹系”长白猪选育工作荣获天津市第二届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同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3)第三次飞跃:从1999年起,依托“引进猪种高产仔抗应激高品质种猪分子育种的研究”项目,应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自主培育出高产仔、抗应激、肉质优良的“天河”牌种猪,实现育种技术的第三次飞跃。“天河”牌种猪荣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被国家六部委评为“市场知名品牌”,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做到了“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天河”牌种猪不仅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代表中国种猪品牌出口柬埔寨,企业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图3 人工授精站

图4 天河牧业大厦

图5 天津丹系长白原种猪

与时俱进 开创未来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一流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人才是企业发展核心的要素。自1978年以来,宁河猪场一直致力于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与人才创新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从一个固定资产区区不足40万元、名不见经传的小养猪场,发展到资产拥有4.2亿元的集团式企业,与我们相伴同行的是科技引领和不改初衷的自主创新。各级领导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关注、支持,使企业成为高端技术的试验场;名牌院校、科研院所的青睐,使企业成为知识传承的教学平台;优秀人才慕名而来、矢志扎根,使企业成为有志青年的创业园;科研基地和工作站的建立,使企业成为种猪育种的活种源。锲而不舍的创业、创新、创优,积聚了一支现代化科技队伍,形成一个创新型企业。”当年建场的李振宽老书记向我们感慨改革开放以来宁河猪场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建场初期,面对技术人才短缺、生产技术落后的不利形势,老书记创造性地实施了“借智兴场”、“筑巢引凤”、“育才兴场”三大引才、育才工程。

1)科技发展创新——借智兴场

20世纪80年代初为发展创新,宁河猪场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等十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以技术合作为支撑,承担高精尖项目,推进自主创新,用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前沿技术接轨,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主持承担、参与完成了40余项国家和天津市科研、推广项目,促进了宁河猪场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1997年投资500万元在宁河县城建成集科研、商贸、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天河牧业大厦。结合农业部良种工程项目、国家发改委“天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项目,筹集2000万元资金,兴建了当时国内领先的全进全出单元式流水线生产的核心选育场。

李场长回忆起1997年正好也是陈清明教授退休之年,回顾陈教授十几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呕心沥血的工作情景,尤其在母猪产仔和选育关键时刻,谁也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忙碌在猪舍里。猪场的进步发展离不开像陈教授一样的前辈们的辛勤汗水,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展,这些优秀品质也一直激励着后来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发展的初心。

2)人才引进创新——筑巢引凤

20世纪90年代,宁河猪场全面实施“人才强场”战略,为了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出台了薪酬、住房、家属就业等优厚待遇的引才政策。对来企业工作的本科生,企业分配两室一厅住房,硕士生分配三室一厅住房,并帮助解决个人终身大事、家属工作、子女入学、落实户口等实际问题。几年来成功引进50多名博士后、硕士生和本科生来场落户创业,这为后来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夯实了人才资源的基础。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技术交流模式。积极参加国内外养猪技术交流会,与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当面探讨,同时业务骨干定期被选派到科研院所进修学习,2000年建立了全国畜牧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专家手把手教、学员面对面学的方式,提高了宁河人的技术水平,使一大批“土专家”成长为具有较深理论功底的“多面手”,人员素质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5%,形成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研发人才梯队,为打造科技创新型种猪育种企业积蓄了雄厚的人才资源。

3)育种技术创新——育才兴场

进入21世纪后,国家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015年宁河猪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广泛合作。建立国内首家、国际第三家的猪基因育种科研基地和基因组编辑猪制备基地,培育出抗猪蓝耳病种猪群,充分发挥全国畜牧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天津市种猪行业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优势,应用GPS计算机管理系统、BLUP法种猪育种值分析和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不断提升种猪育种水平和生产效率。

李场长在回忆往昔中总结到:在创新发展道路中,宁河猪场塑造了“一个目标、两件法宝、三种精神、四个理念”的企业文化。“一个目标”即:永远争做行业的领航者;“两件法宝”即:艰苦奋斗、科技兴场;“三种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锲而不舍的公关精神;“四个理念”即: 诚信、品质、服务、创新。40载的风风雨雨将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位宁河人身上。

图6 泰康饲料厂

图7 板桥第一分场

图8 种猪测定中心

图9 场内荷塘

完善设备 科学养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研发、生产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设备。所以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标志之一。李场长从以下四个典型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宁河猪场自改革开放以来设备方面的发展:

1)饲料厂:按照猪场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1992年建一座3万吨饲料加工厂,1995年建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实施龙头带动,实践产、加、销一体化模式。2004年宁河猪场建成了年产10万吨的现代化饲料厂,通过了HACCP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国内先进的配方、工艺和设备,开发生产猪、牛、鸡,三大系列98个品种的专用饲料,将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到了配套供应层面。

2)板桥分场:2013年在板桥镇兴建了板桥第一分场,占地10 hm2,总投资4500万元,采用国际领先的联栋式建筑养殖模式,安装了全自动控温、输料、喷雾消毒、刮粪等设施设备,体现了高科技的养猪水平。

3)测定中心:兴建了全国首家自己独立使用,年测定种猪4000头的种猪测定中心。引进荷兰种猪饲料转化率自动测定系统,引进世界先进种猪基因资源,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采用多维组学技术培育种猪新品系,进一步提高了种猪选育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疫病净化:作为农业部首批畜禽场疫病净化示范场,高度重视猪群的疫病净化工作,并与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定期实时监测净化,确保达到农业农村部对种猪场疫病净化标准的要求。

图10 污水处理厂

图11 水稻基地

循环农业 绿色环保

跟随李场长的脚步走进宁河猪场场区,不仅闻不到猪场的臭气味,黄灿灿的稻田和绿植还随处可见。看到我脸上的惊讶,李场长笑着向我介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宁河猪场一直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把绿色环保作为场区建设发展的重点,同时始终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服务于广大农户。

20世纪80年代末,宁河猪场积极打造“种猪繁育—有机肥制造—沼气生产一条龙”的循环经济链条。依据生态学原理建成了农、林、牧、渔、加工一体化生态农场,在全国率先采用干清粪、粪尿分离工艺。2002年借助承担中—德环境战略项目的契机,筹建有机肥厂和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粪污的高效处置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生产的有机肥全部提供给本县蔬菜生产基地。2004年,宁河县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对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走上循环经济的致富路。目前,宁河猪场采用厌氧、耗氧、叠流曝气、生物氧化和植物吸附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实现了污水净化低成本处理和废物的综合利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为实现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宁河猪场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途径。2012年兴建3500 m3沼气站,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供暖、食堂燃气供应,沼渣、沼液用于蔬菜大棚、花卉基地、有机水稻和有机玉米种植基地建设。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可对外销售,形成了畜牧、有机肥、无公害种植三大生态产业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废物利用,对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图12 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全景

展望未来 继续前进

改革开放这40年以来,中国养猪业一直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前进着,在发展中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拥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宁河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思想领先促发展领先,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这项事业的传承人,李场长对于宁河猪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期望:

首先,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顺应行业新变革,适应行业新常态。一方面,综合猪场现有情况,将现有猪场、种公猪站、饲料生产、兽药生产、生猪屠宰、无公害猪肉、场内大田种植(循环农业)等进行重新组合,成立有限公司,为猪场改制做好前期准备,同时积极联系国内外相关企业,寻求猪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把育种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市场需要定向培育“天河”牌专门化品系种猪群,积极打造华系种猪为我国种猪的当家品种。实现基础母猪规模扩大到5000头,实现年出栏达到10万头以上,种猪各项性能指标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种猪市场全国占有率达到2%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年利润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目标。

其次,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区内重点养殖场、户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档案、跟踪统一管理等服务模式,建立微信群及猪场管理软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做到及时发现及预测场户的问题,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效果,以达到带动全区养猪业发展的目的。

最后,在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的今天,要积极应用物联网平台,提高种猪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打造互联网+育种+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模式。企业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品牌是企业的财富,质量是品牌的基石,“馫天河”放心猪肉在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借助中国好猪肉商城,打造高端猪肉产品——“馫天河”黑猪肉与“馫天河”风味猪肉,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促进宁河猪场的品牌建设。

后记:最后谈到为何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时,李场长给出了简短有力的答案: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从企业成立之初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至今,从跟随国内生猪业发展到天河种猪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宁河猪场这一路的成长可谓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养猪40年的发展历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衷心的祝愿宁河人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在养猪的道路上再创佳绩!

猜你喜欢
宁河场长种猪
宁河区举办“‘宁’新聚力 合创未来”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于方舟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死去活来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苍鹰是我女朋友
规模养殖场:您的场长合格吗?
恋曲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