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言意和谐共生 促进语言品质提升—《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2018-11-22 12:02李晓舟
名师在线 2018年31期
关键词:鼓声安塞腰鼓

李晓舟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江苏南京 210031)

引 言

《安塞腰鼓》是我们诸多教材中可供学习的语言典范,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语言如诗画般灵动,极富韵律美、节奏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鉴于此,对该文章的教学设计:一是将朗读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强化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悟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读悟结合,揣摩句子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蕴,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情感深意,领悟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三是强化积累,学以致用,诵读文本中的精彩句段,进行语用实践,实现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效化于果”的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第16自然段。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与独特魅力以及后生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和谐音韵与优美旋律,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与独特魅力,感受后生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和谐音韵与优美旋律,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加以运用。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腰鼓,温故知新

课件出示文中一唱三叹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学生齐读反复出现四次的赞叹句,引导学生回顾第一个“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通过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等排比、比喻句领略句子在情感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二)情动腰鼓,多维对话

1.与震耳欲聋的鼓声场面对话

(1)自由朗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划出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描写鼓声场面的,并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你听……”这一句式说说自己对这一部分的整体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3)指导仿写排比句。出示句子“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启发学生想象:在现场,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以这样的排比句式写下来: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_______ 上,_______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学生自由练读、仿写排比句,深入感受鼓声震撼的力量。

(5)教师小结:其实这些都是与鼓声的共鸣。这隆隆的鼓声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黄土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我们。难怪作家会生发出一声声呐喊与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接读),好就好在它的鼓声是那样—惊天动地、气吞山河、震耳欲聋、摄人心魄……(学生接读)

2.与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对话

(1)以同样的方法自读自悟第12—13自然段。

(2)你们看,这就是黄土高原。在这儿,种不出充满生机的庄稼,这是一片沉默的土地,是那样的沉重而缺乏活力。他们吃的,是黄土高原上长出来的红豆角、老南瓜,这儿的人们,生活贫穷、落后,他们,物质和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可是,当我们看到了这安塞腰鼓,谁都会鲜明地感受到__ ,谁都会惊异于__ !因为这是__

(3)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旺盛的生命力,更是顽强的民族生命力!诚如一位名人这样评价:某种意义上讲,安塞腰鼓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业已变成中华民族坚定不移、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而这一切,正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黄土高原赋予了人们如此奇伟磅礴的能量!

(4)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第13、14自然段,读到这儿,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黄土高原哪,……好一个安塞腰鼓!”

3.与匆匆变幻的舞姿对话

(1)作者是怎样描写变幻的舞姿的?

(2)先引导学生紧扣段落中的关键字词深入体会“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的无限魅力,师生再进行互动、交流。

(3)如此令人拍案叫绝的舞姿,连山河也感到痛快了,观众又焉能不浮想联翩、陶醉其间呢?难怪作者又生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三)赞美腰鼓,迁移表达

“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多次赞美它。我们不妨也来赞美一下吧。围绕“好一个安塞腰鼓”,自由抒发内心的赞美之情。可以赞美它的场面、赞美它的鼓声,也可以赞美击鼓的后生以及他们的舞姿,注意运用排比句。

(四)设疑置问,探究写法

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妙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壮阔豪放的场面

火烈的腰鼓 震耳欲聋的鼓声

元气淋漓的后生

匆匆变幻的舞姿

七、案例分析

德国大文豪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凭借文本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悉心揣摩、潜心会文、静心思考,就能从范本中获得言语表达的方法,促进言语智慧的发展和语言品质的提升。这篇案例始终咬定“语言”“语用”不放松,扎实而有效地破解了本文语言表达的密码,紧扣设计主题“实现言意和谐共生,促进语言品质提升”,让学生在领会文本陌生化表达的独特路径中进一步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言语品质。

第一板块设计说明:“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前面所学,再次感受排比、比喻等修辞的妙处,为后续深入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探究文本的表达精妙之处设下铺垫。

第二板块设计说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而学生如何步入文本与之深度对话,如何能深入文本的意境之中呢?触摸语言,咀嚼文字,反复品味,读写结合,言意兼得,方能身临其境,读出文章的画面感,促进言语智慧的发展。

第三板块设计说明:披文入情,情动辞发。由开篇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初识腰鼓,到重点围绕这一唱三叹进行多维对话,情动腰鼓,最后回归整体,再次紧扣这四个句子,引领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于心、迁移表达,较好地体现了文本阅读“整体—局部—整体”的设计路径,生动彰显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四板块设计说明: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与文本知识产生共鸣。在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特别之处,自主探究课文的陌生化表达,不仅能领会课文“写了什么”,更能领悟文章是“怎么写的”,得意不忘言,言意和谐同构共生,更加明确地指向了学生语言品质的培养。

结 语

一言以蔽之,综观整堂课,我与学生们澎湃激情地“演绎”着《安塞腰鼓》的文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学习中,安塞腰鼓已融入了我们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响,整堂课也成为我们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猜你喜欢
鼓声安塞腰鼓
鼓声铿锵颂党恩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腰鼓
一面鼓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