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斌 陈琳
【摘 要】 2014年百余项教育信息化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表明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并通过分析上轮评奖启发优化后续评奖,本文利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全数据研究教育信息化成果的分类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优化之策。研究表明,信息化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职业教育形成了按照现代化要求创新设计信息化方法与路径的特色;基础教育在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方面更有特色;高等教育在平台和系统开发方面具有优势。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促进教育模式改革不够、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提升不够、环境建设未很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举措不多等不足。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现代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8)10-0075-04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最高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由过去只评选高等教育领域成果扩展到教育全领域,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类分别进行评奖,共评出1,32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2014年的评奖已过去4年,但迄今未见对其教育信息化成果的分析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好发展,基于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全数据分析研究教育信息化成果的分类分布情况,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发生深刻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如何优化评审。
到2014年评比全口径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止,我国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已有10多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论断已有4年,因此本次教育全领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也是全方位展示教育信息化成果的机会。从总体上看,在2014年表彰的1,32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中,名称中能直接反映出是属于教育信息化支撑的教学成果逾百项,说明教育信息化成绩斐然。
一、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成果分布
(一)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教育信息化成果数量分布
在总共5项获特等奖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中,教育信息化成果有1项,是职业教育领域的成果。6项教育信息化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基础教育领域1项,职业教育领域4项,高等教育领域1项,即在7项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教育信息化成果中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各占1项一等奖,职业教育领域独享特等奖以及4项一等奖。由此可見,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成果在不同教育领域获奖成果中的比例分布
教育信息化成果在三大教育领域全部获奖成果中的占比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见,基础教育信息化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成果占同领域获奖成果的比例各为9.1%,相对比例更高。
二、不同内容类型的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成果分布
不同内容类型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分布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在不同教育领域信息化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不尽相同。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成果涉及的主要方面
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成果主要涉及数字化资源创新建设与共享、教学模式创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保障体系创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材创新建设以及专业改革创新等方面。
涉及数字化资源创新建设与共享的成果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成果中占比最高,共12项成果,而且在各类教育信息化成果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比例最高。职业教育资源创新建设与共享成果“一枝独秀”的现象与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主导专业资源库建设、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开发是密不可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和资源的共享利用是整个职业教育信息化最大的亮点,很好地践行了公建众享、公建共享的资源建设理念。
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共有10项成果获奖,一定程度上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应地有7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获奖成果名称看,虚拟仿真系统已由辅助教学手段向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转变。
职业教育离不开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撑,相应地有5项成果获奖。从获奖成果来看,职业教育在构建质量管理平台、实践云平台、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独特的探索。
有两项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的成果获奖,而且各教育领域中仅有此两项成果获奖。这说明职业教育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方面走在各类教育前面,这与教育部在职业教育领域率先提出建设网络学习空间的要求是一致的。
有两项信息化教材创新建设方面的成果获奖。我国从2002年开始推广立体化教材建设,有这方面成果获奖说明我国立体化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职业院校有高职与中职之分,相比较而言,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成果获奖比例较低,这与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相比显得不相称。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果涉及的主要方面
基础教育领域获奖的信息化类成果主要涉及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资源建设与共享、学习评价创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数字实验系统开发、教学内容开发、数字化管理等方面。
在获奖成果中,涉及教学模式创新的成果最多,共有10项,其探讨的教学模式包括“空中课堂”模式、“探究—建构”模式、“无界课堂”模式、“一对一”数字化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移动自主学堂模式、思维导学模式、支架探究教学模式等。在三大教育领域中,基础教育探讨的模式新而具体,且有着较高的层次,这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学模式转变放在了重要位置有关,也与所有师范院校将基础教育作为其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使得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师范院校所给予的理论研究支持和师资力量支持有关。
有8项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的成果获奖。基础教育领域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成果之和多达18项,说明基础教育领域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改革走在前列。
基础教育领域的资源建设成果更加强调优质和特色,相应地有8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与始于1998年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影响,特别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坚持不懈的创新推动是密不可分的。
有4项学习评价创新方面的成果获奖,涉及课堂评价策略、口语网上测评、学业质量测评工具研发以及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彰显了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学习评价的创新特色。这些成果对各级各类教学都具有启发意义。
有5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成果获奖,这反映出基础教育领域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我国高度重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于2013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些计划和工程的实施切实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获奖成果也能够反映出来。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成果涉及的主要方面
高等教育领域获奖的信息化成果主要涉及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保障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数字化资源创新建设与共享、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
教育教学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保障体系方面有11项成果获奖。与职业教育领域获奖成果中以资源建设类成果为主不同,也与基础教育领域获奖成果中以新的教学模式建构类成果为主不同,高等教育领域获奖成果更多是开发平台、开发系统(包括互动式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考试评价系统、自主研学体系、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类成果,这与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开发能力强是分不开的。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成果共有8项获奖;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方面的成果共有2项获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成果也有2项获奖。高等教育领域特别需要个性化的特色资源,然而无论是从成果的数量上看,还是从成果所涵盖的专业上看,都显得不足。
分析高等教育领域获奖成果会发现存在以下缺失:一是缺少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成果;二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方面的成果严重不足,更多的成果是着眼于一校一域的小平台、小资源建设,大学的“大”的风范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现;三是缺少人才开放式协同培养类成果;四是缺少立体式学习资源创新建设类成果,资源建设的理念相对落后;五是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提升的成果数量不足;六是缺少学习评价创新类成果。
三、信息化教学成果奖分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1. 信息化尚未引起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
在获奖成果中,与新型教育模式相关的成果很少,也未见有很大影响的有关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成果获奖,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尚未有根本性的转变,更未见有震撼性的成果。
2. 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提升不够
在获奖成果中涉及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成果太少,说明我国的教学还停留在培养“知识人”的阶段,没有进入培养“智慧人”和创新创造人才的阶段,这与时代要求不相称。
3. 信息化环境建设未能很好地服务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运用智慧教学环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然而获奖成果中缺少信息化校园环境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类的成果,投入巨大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更多地应用在服务管理方面而非教育教学方面。
4.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举措不多
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新路径,可是未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成果获奖。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改革离智慧教育的要求相距很远。
四、优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的建议
1. 借助信息化手段使评奖全程公开
评奖既要选出优秀成果,又要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信息时代,可考虑基于云平台建设评奖网站,从申报开始所有材料都在评奖网站上向全社会公开,使申报评奖的过程成为优秀成果的宣传展示过程,供全国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不同,没有保密的必要,評奖全程公开,让评审在阳光下操作,可以有效杜绝申报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更好地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2. 让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网络评审,聘请更多专家开展网上评审
让利益相关方参加评审,既可以调动利益相关方的申报和评审积极性,发挥其监督功能,又可以借助公开透明的形式使评审过程成为各方相互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聘请大量评委开展网上评审可以降低评委权力寻租的可能性,所增加的评审成本有限。应聘请更多教育技术工作者、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担任评委。
3. 鼓励原创性大体量的教育信息化成果申报,缩短教育信息化类成果的实践检验期
应鼓励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的成果申报,可以考虑将教育信息化类成果的实践检验期缩短为一年,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类成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收稿日期:2017-11-18
定稿日期:2018-03-18
作者简介:陆斌,副教授,盐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24002)。
陈琳,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221116)。
责任编辑 单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