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8-11-21 11:08刘会杰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影响

刘会杰

摘 要:本文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就业、拓宽经济收入来源、提升乡村劳动人口素质、优化乡村基本设施建设、乡村传统经济生命力延续等方面。

关键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影响

乡村旅游是涉及旅游、农林、交通、国土、金融、扶贫等多个部门和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也是旅游业发展延伸的新业态。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引导和支撑。如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等等,为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做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益探索。明确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相关研究述评

根据相关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发现对乡村旅游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这类问题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文献数量的变化与国家政策有紧密联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关注;至2006年,相关研究出现了明显增多的趋势;到2016年,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再次出现大幅度增长,这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也说明国家政策引导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研究主题较为集中

2006年之前,研究主题多侧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探索与开发;2006年之后逐渐出现了对中国乡村旅游概念与类型的探索,以及中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对比研究、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开始涉及乡村旅游与“互联网+”、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主题。总体来看,乡村旅游相关的研究主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且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密不可分。

3.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基础性、系统性的研究较少

大多数研究着眼于乡村旅游的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探究,比如:2017年以来,《中国旅游报》多次刊登了关于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文章,肯定了乡村旅游在乡村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赵承华(2008、2017)对乡村旅游在发展农业经济和县域经济问题上保持着持续关注。少数文献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类型等进行了基础性研究。

二、乡村旅游常见形式

1.农家乐

农家乐是我国主要的乡村旅游形式。我国的农家乐最初起源于四川成都,“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是对农家乐的精辟概括。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自然风光、民土风情被挖掘和开发,为了满足外来游客在当地的基本生活需求,当地村民逐步尝试为游客提供吃、住、行及相关的基础服务。因此,最初的农家乐相对比较简单、粗糙,服务水平非常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农家乐衍生出了更多的新业态,比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绿色采摘等等。这些崭新的农家乐的形式,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度。

2.民宿

“民宿”是一个外来词汇,我国民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台湾民宿的影响。通俗一点讲,民宿可以看作是农家乐的改良升级。民宿和农家乐的共同之处在于规模不大,服务有限,但相较于农家乐,民宿着重营造更加亲切、精致、优雅的入住环境,其选址、设计和装修也有更高的要求。

3.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体验

阿昌族的户撒刀、芒市的抵棍运动、白族的扎染工艺、全国各地风格迥异的皮影戏,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数不胜数,有很多也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才被人们认识、了解和重视。因此,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依托于乡村旅游,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的同时,被继续传承,得以发展。

4.其他创新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衍生出了很多创新业态形式,比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乡村营地、乡村博物馆、文化创意农园等等,这些崭新的乡村旅游形式,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三、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促进就业。关于乡村劳动人口就业,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外出打工,使得很多乡村成了“老弱病残”的聚居地。这种情况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但似乎却是一个打不破的“死循环”。然而,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思路。我国风景怡人、山清水秀的传统乡村不计其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的农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了旅游目的地,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途径,为当地劳动人口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让年轻人看到了回乡发展的希望,燃起他们创业的激情。

(2)拓宽经济收入来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活在乡村的劳动人民不再机械的耕种劳作,而是懂得了变通,通过学习新技术、引进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径,使越来越多的乡村摆脱了贫困的面貌。比如電影《十八洞村》中的小薇薇,回村后开网店卖酸鱼、腊肉等农家产品,达到一个月营业额超过一万元的成绩。众多的乡村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是一个缩影。

(3)提升乡村劳动人口素质。旅游是典型的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为重要支撑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也离不开优质的服务。最初的农家乐,只为满足游客的吃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对服务质量几乎没有要求。但随着乡村旅游的丰富化和深入化,乡村劳动人口必须提升自身素质,为游客提供更文明、更规范的服务,这样才能保证其经营过程的持续性。因此,在这个逆向选择的过程中,乡村劳动人口素质正在普遍提升。

(4)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就需要从多方面满足游客需求。完善道路交通、美化乡村景观、改造乡村旧貌、保障乡村用水用电、建设乡村网络,这些都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乡村环境的改善。此外,科学合理处理乡村生活垃圾、积极治理乡村水系污染、禁止秸秆焚烧等措施,不仅是为游客提供了健康愉悦的旅游体验,更是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便利感。

(5)乡村传统经济生命力延续。我国地大物博,广大乡村里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技术、特殊的风俗习惯、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等宝贵财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乡村的传统艺术形式,体验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以乡村旅游的形式达到展现文化、传承文明的目的。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对延续乡村传统经济的生命力具有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1)乡村环境的过度改造。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向往安静、悠然的田园生活。而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盲目跟风,过度改造,忽略了“因地制宜”的重要原则,使乡村失去了原本的传统特色,失去了其最根本的吸引力。

(2)乡村传统经济形式的过度商业化。商业化是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比如在云南,存在产业链式的“茶马古道”销售,从热情好客的出租车司机到当地牵马的农户,再到沿途“邀请”游客品茶的农家,将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的光环消磨殆尽。

四、结语

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上所述,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而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情况下,乡村旅游正在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不能沉浸在自设的光环中盲目发展,更不能陶醉在眼前的繁荣之中,而应该以清醒的认知,正确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利与弊,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发挥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才能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元珍.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N].中国旅游报,2018-1-8( A03).

[2]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評[J].旅游学刊,2003,(1).

[3]郭焕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

[4]王琼英.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