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玲
本文内容为中国物流学会课题《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ZW2018023的研究成果
摘 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全面开展,通过调研,了解到现代学徒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热情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校企共同参与度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提出基于构建KPI指标对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KPI指标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12月,在河北唐山举行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试点工作。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公布了165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从此,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得到教育部和人社部的大力推进,通过对多加学校和企业的调研,了解到现代学徒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热情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校企共同参与度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达,员工流失率高,对现代学徒制培养热情也高。我院与苏宁易购于2017年12月达成了学徒制培养协议,很多现代学徒制培养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容
现代学徒制办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联合招生。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较多,学校提前与企业沟通好,确定企业需求,再根据需求与企业人力资源部一起遴选学生。学生入校后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
(2)學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还应该到企业接受企业培训,学习职业技能,这样不仅能达到学校的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还要获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是与企业一起制定。
(3)企业与学校轮番教学。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618时,到企业实习一周,初步感受企业岗位与企业文化;第二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到企业实习一个月,接受企业师傅的教学;第三年,在企业接受技能训练,老师跟班指导。
(4)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教学。教师与师傅分工明确,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企业师傅教会学生岗位技能。同时,双方都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额培养。
(5)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时,学校和企业联合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培养要求,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6)就业去留问题。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培养后,能留在合作企业里,是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的期望。
二、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与学徒间缺乏信任
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期望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出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在培养的过程中,企业付出了较高的成本。然而企业对人才需求期望很高,但也面临着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企业留用现代学徒制毕业生时,面临着学生的跳槽问题,面对去留问题,学校和企业也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另一方面,学徒对毕业后的薪资以及升迁问题,对企业也缺乏信心。
2.学徒权益保障制度的缺失极易导致学徒异化
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角色定位虽然从入校起,既是学生又是员工,但主体角色还是学生,但目前,在我国,缺乏对学徒制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也没有统一的部门对企业培养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极大地降低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
3.未能明确企业师傅的角色定位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物流企业的员工流失率比较高,企业师傅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去教学生职业技能,但在心理上,并没有很强的归属感,所以,角色定位上,也不会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学者,也不会尽可能地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4.不科学的课程框架易造成学徒培养质量的失控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愿意与其建立现代学徒制班的都为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在成立现代学徒制班时最期望的是解决大量员工短缺的问题,反而培养质量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更不会花大量的时间与学校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
三、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从教师管理体制而言,高职院校一般不设专职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师资队伍,经过调研,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虽然取得一定的办学经验,但是,一直以来,各高校和企业并没有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处于一种弹性非常大的状态。随着试点院校的增加,企业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显了。如何确保现代学徒制培养中,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制度化、常规化、健康可持续化,这是我国教育部门、学校和企业都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所以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操作性可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切实提高教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将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思想引入到高校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
绩效包括结果和过程,绩效的考核不只是对结果的考核,更注重过程,关键绩效指标遵循的是80%的工作任务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这样使得考核目标少而精,简单明了,可控性和管理性都大大地增强,明确现代学徒制教育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考核评价的关键性指标,从而使得学校对企业的考评和企业对学校的考评都有一套目标明确的评价标准,从而有利于保证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现代学徒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原则
通过对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考核评价各个方面,包括对学校的评价,涉及到招生,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包括对企业的评价,涉及到学生的选拔,师傅的教导,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学生福利待遇的安排。因此在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在客观的立场,对学校和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公平、客观、合理地评价,在实施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对于事实不符合的工作不予评价,这样得到来的评价结果才会更让人信服。
(2)激励性原则
激励本是心理学的概念,激励两个字,但包含的是激发和鼓励两个方面的内容,激励通过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事务,作为目标来激发或者刺激动机,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学校、企业需要的要求。通过考核后,对现代学徒制教师和师傅的教学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薪资上浮20%,B级薪资上浮10%,C级按照常规薪资发放,D级薪资下降20%。
考核评价主体应该要有学生、现代学徒制学校、企业,还应该有同行专家,同行专家由已有成功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经验的学校教师或是管理人员担任。考核评价不仅仅是高校、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教师、员工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要让教师、企业知道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考核评价结果,哪些工作做得不错,哪些工作还存在不足,以便在以后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学徒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军.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所,2013,(1).
[2]李玉松.基于KPI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学理论,2011,(18):285-286.
[3]李江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探究[J]经济师,2013(2):141-142.
[4]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