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交往教育”?构建“五蕴”课程

2018-11-21 11:08任力潘继承
中国德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团课程活动

任力?潘继承

我校践行“交往教育”三十年,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教育目标的设计、教育内容的组织、教育方法的优化,促使他们学会交往,掌握必要的交往规范,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念,培养初步的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的“五蕴”课程就是在“交往教育”的“尊重、理解、合作、对话、共生”的内涵基础上建立的活动性德育课程,包括自治力系列课程、博爱力系列课程、凝聚力系列课程、适应力系列课程和成长力系列课程。“五蕴”课程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感性活动组成,采用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教育方法,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理智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道德生活。

一、自治力系列课程:个性、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也说道:“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专制国所需的公民,是要他们有被治的习惯;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共同自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治理能力,是我校“交往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为此,学校开设了“学生自我管理”课程,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学生礼仪岗(承担校门口礼仪执勤、小导游、校服红领巾检查等任务)、监督岗(承担学生课间活动、大型集会、重要仪式监督检查任务)、检查岗(检查包干区卫生、眼保健操、课间操)、小交警(承担校门口上下学车辆停放安排、家长会秩序维持任务)等。例如,学生在监督岗上须佩戴小黄帽,针对课间吵闹、奔跑、乱丢垃圾等现象进行检查,对于屡教不改的同学开具“校园违章”处罚通知单,通知单由“处罚通知单”和“存根”两部分组成,写明时间、地点、班级、学生姓名和違规情况说明,可以开具给个人,也可以开具给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我校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的提升,也贯彻了学校一直提倡的“全员德育”理念。在我们看来,“全员德育”指的不仅仅是每个教师,也包括每个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干预和监督。

学校开设了“学生自我提升”课程,促进学生自我修炼、自我完善的能力。该课程包括“值周德育主任”活动(负责《班主任手册》填写情况审核、协助组织大型德育活动、撰写活动方案、听取心育课和班会课等)、“领雁”课程(学生干部和学生领袖的培养)等。这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将个人行为的进步与集体素质的提升紧密联系,以“小我”成就“大我”。

自治力系列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责任感和自我成就的愿望,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师生和生生关系,遵循了学校的“交往教育”理念。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自我治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自治”当成“劳动转嫁”和“责任推卸”,要和学生一起制定严格的、可行的标准,要注重把控,弹性授权,理性授权,及时复核,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

二、博爱力系列课程:兼爱、包容

“博爱”一词出自韩愈的《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意思是:博爱叫作“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我们提倡让学生学会“博爱”,并根据“博爱”一词的内涵,提炼了“兼爱”和“包容”这两个关键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哲学思想。他所提出的“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尚书·君陈》中说道: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说,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生活需要包容,我们需要宽以待人。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发了蕴含“四爱”(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的博爱力课程,包括生命教育课程、生涯指导课程、感恩教育课程和同伴互助课程。

生命教育课程属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爱自己、爱生命”的课程范畴。生命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焕发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生涯指导规划课程属于“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成长”的“爱生活”课程范畴。该课程针对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学习困难(学习倦怠、学习焦虑等)、未来规划(未来的职业观、人才观、学校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制定了《浦口实小学习生涯指导规划》,进行学科渗透式生涯指导,对语、数、外、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习生涯指导目标和生涯指导具体措施进行了规划和实践。

感恩教育课程属于“识恩、知恩、感恩”的“爱他人”课程范畴。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尚在发展阶段,我们不过度强调“报恩、施恩”的现时结果,而是注重学生感知的过程,强调广义上的“感恩”,感恩国家、社会、自然、集体、师长、同伴,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力求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埋下“感恩”的种子,一切为了未来。

同伴互助课程是倡导“披露自我、悦纳彼此、共同成长”的互助课程。课程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同伴的陪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共享大家的快乐与忧愁,可以商量学习上的疑难与困惑,可以一起走过小学的青葱岁月。

三、凝聚力系列课程:团队、互助

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终身教授陈晓萍女士说过:“由于团队成员之间的高度互赖及利益共享,每位成员都面临着是否合作的困境:如果自己不合作,而其他成员皆努力付出,那就能坐享团队的成果;但如果所有团队成员都作此想,那该团队将一事无成,结果每个人都受到惩罚。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全心投入,而其他成员皆心不在焉、懒散懈怠,那么到时由于自己的努力为团队取得的成果就会被其他成员所瓜分。”可见,团队成员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合作与互助的关系,所以凝聚力在团队建设和团队成员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句话充分阐述了凝聚力的重要性。

军队是锻炼和培养凝聚力的重要阵地。为此,我校开设了“军营体验活动”课程,每年十月份会带领五年级学生到73211部队开展三天的军营体验活动。站军姿、齐步走,争夺标兵小队称号,小队之间“比学赶帮超”;叠被子、理床铺、理内务,争做标杆寝室;学军歌、拉军歌,比比谁的歌喉是第一;擀面皮、包饺子,让孩子们懂得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军营体验的课程让孩子们收获的是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他们在课程中深刻意识到,团队任何一个成员的懈怠和放松,都会造成整个评比的失败,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在各项比拼中占据有利局面。三天的军营体验课程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在寝室、小队、班级中仿佛都成了“铁打的哥们铁打的兵”。

雏鹰假日小队也是特别能体现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活动。孩子们利用假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活动口号、队标志、海报,自己撰写新闻稿,团队合作亲密无间。“雏鹰假日小队”课程是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课程,其本质是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活动的课外延伸。我们认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班级管理、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适应力系列课程:内联、外交

沟通,是获取信息最快、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沟通。形成沟通的意识,掌握沟通的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不是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内联”的需要,进行师生、生生、家长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更要有“外交”的能力,与名家对话、与自然交流、与社会适应、与世界互联。为此,学校开设了适应力系列课程。

“大朋友讲坛”活动课程,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外交官、抗战英雄等,开展讲座、论坛活动,由小记者进行采访,小观众随机发问,让学生们在课程中赏析经典名著、对话名家大家、漫步历史长河、领略时代风采。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家长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给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如自救自护知识、时尚珠宝鉴赏、认识盲文、机器人、神奇的3D打印等。在“名家面对面”活动中,与台湾儿童作家余治莹、新锐作家诺米姐姐、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等一起赏析儿童文学。在“历史告诉我”活动中,与抗战英雄李剑锋将军一起回顾红色峥嵘岁月。还有“浦实论坛”、家长读书交流会等等,都为大小朋友们提供了很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此外,学生们还在“童心高校行”活动中感受高校文化;在“暖阳公益”活动中关爱残疾人;在“机械小创客”活动中脑洞大开,智慧碰撞;在“环保小超人”活动中宣传低碳环保,爱护地球环境。我们还会邀请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志愿者走进校园,和学生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让孩子们与世界同步成长。

五、成长力系列课程:分享、共进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学生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特色社团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学校秉承“快乐交往 共享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炫”社团课程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的社团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炫光”摄影社团、“炫动”足球社团、“炫影”轮滑社团、“炫音”音乐社团、“炫速”田径社团、“炫舞”啦啦操社团、“炫酷”机器人社团等十几个校级社团,还有以班级为单位的63个班级社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长足的锻炼和发展。“炫”社团课程已经成为我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重要阵地。“炫”字有两种含义,一为“光明照耀”,二为“夸耀”。学校的社团之所以会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孩子们的活力和快乐像阳光一样“光明照耀”,希望他们在社团中互相感染、分享经验;勇敢地、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提倡合作,鼓励竞争,一起进步,共同收获成功。社团活动增进了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形成了浓厚的交往氛围。在某种程度上,社团课程的开展,不仅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视,同时也是在进行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课程的开发,使浦口实小的“交往教育”更加具有主题性和系统性,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五蕴”课程成就了每一个“实小娃”和“实小人”,让他们在其中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学会成长!

【任力,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潘继承,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社团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社团少年
自行车的发明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