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重庆 404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发生于55岁以上的老年[1]。我科用增液承气汤辅治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63~77岁,平均(66.42±4.98)岁;平均病程(1.6±1.41)天;骨折椎体为T83个,T92个,T106个,T117个,T128个,L19个,L25个。观察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64~76岁,平均(66.72±5.13)岁;平均病程(1.7±1.35)天;骨折椎体为T8,1个,T92个,T104个,T118个,T127个,L110个,L28个。均为臀部着地,或腰部扭伤等轻微外伤。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拟定。轻度外力或无明显外伤史引发的胸腰椎背部僵硬、疼痛。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示骨密度降低大于等于2.5个标准差;影像学检查示胸或腰某一个椎体骨质断裂,呈楔形改变,且在MRI片上T1W低信号、T2W和STIR均显示为高信号;在X线侧位片上对伤椎的三柱高度进行测量(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依次记为A、C、P),当C/A或者C/P<0.8;A/P<0.75时可判断为压缩性骨折改变。整个椎体都发生变形时,所测的A、C、P值和上位椎体进行比较,如降低程度超过20%也可以诊断为压缩性骨折。均于骨折后48h内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并发症状,且腹部膨隆,有压痛感。叩诊为鼓音,存在胃肠胀气征象或肠鸣音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男性大于等于60岁,女性大于等于55岁;骨折椎体为1个,影像学检查显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椎管正常,且脊髓、神经根无明显受压,新鲜骨折。
排除标准:有其他可能导致腰椎背痛的慢性疾患如骨肿瘤、骨结核、类风湿、腰间盘突出症、骨髓炎等,椎体结核及肿瘤等椎体病理性骨折,有可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药物过敏。
两组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患者取卧位,用C 臂机进行定位,并在体表作好标记点以帮助确定穿刺点,对术区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用2%的利多卡因对体表标记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深度达到椎弓根的骨膜。切开穿刺点处的皮肤,长度约为0.5cm,在C臂机的透视下进行穿刺操作。穿刺针经由伤椎的椎弓根插入,深度达到该椎体的前中1/3处,之后把导针插入,并更换套筒,放置球囊,然后对球囊精血加压扩张以撑起高度,取出球囊并把已经调好的骨水泥注入。等推杆内的骨水泥呈现为牙膏形状时则可以进行推注,经由椎弓根管向体内缓慢推注骨水泥,此操作需要在C臂机的监测下进行。观察到骨水泥即将要填充到术椎后缘或者已经填满则停止推注,等待骨水泥凝固后,去除穿刺针,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术中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术后留观15~20min,观察双下肢活动、感觉情况,待生命征平稳后可结束手术。术后服用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D等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嘱治疗期间行5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防止跌倒。
观察组加用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药用玄参15g,生地15g,麦冬15g,芒硝12g(兑服),当归10g,大黄9g,陈皮7g,黄芪20g,甘草6g。水煎,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1次150mL。
两组均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用疼痛视觉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痛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共9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0分表示活动功能正常,5分表示活动功能受限最严重。使用EXA-3000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进行骨密度测量。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显效:压缩椎体大部分恢复正常形态,骨折愈合,腰背疼痛等症状显著缓解,腰部活动自如,能独立从事工作。有效:骨折愈合,腰背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但活动或疲劳后仍有疼痛,能从事较轻的工作。无效:腰背疼痛症状及腰背部畸形无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无法独立工作。
并发症疗效标准。治愈:腹胀以及其它并发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超过90%。显效:腹胀以及其它并发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60%~90%。有效:腹胀以及其它并发症状有所缓解,积分减少30%~60%。无效:腹胀以及其它并发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并发症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s)
时间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0 8.2±1.4 4.1±0.9 2.4±0.9观察组 40 8.3±1.3 3.4±1.1 1.2±0.7 P>0.05 <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分,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分, ±s)
时间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0 8.2±1.4 4.1±0.9 2.4±0.9观察组 40 8.3±1.3 3.4±1.1 1.2±0.7 P>0.05 <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比较 ( ±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指标比较 ( ±s)
时间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 40 -3.52±0.72 -2.98±0.69 -1.74±0.39观察组 40 -3.54±0.70 -2.64±0.37 -2.25±0.45 P>0.05 <0.05 <0.05
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质一般表现为轴向压缩,主要是由于机体功能的退化,骨代谢的紊乱,骨基质和矿物质逐渐丢失,导致脊柱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能发生骨折,从而造成椎体压缩性改变,脊柱后凸畸形,可能发生胸腰椎背部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呼吸功能降低等并发症[4]。临床上多用PKP手术治疗。
本病属中医“骨痿”、“骨缩”、“骨痹”、“骨枯”等范畴。骨折后易引起胃肠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因胸腰段椎体骨折病情伤及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使经脉阻滞,气血无法通畅,加之中老年人本就阴虚血少,因此导致血虚肠燥,最终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便秘、腹胀等临床症状[5]。增液承气汤药方出自清朝中医名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于“泻热通便”与“滋阴增液”的基础上总结而成之药剂。主要以具有滋阴通便功效的玄参为主,生地、麦冬为辅,取其补液润补之功效,并佐以补血行气、泻热通便的大黄、芒硝、当归、陈皮、黄芪等诸药,攻补兼施,养阴增液,改善胃肠功能。
综上所述,用增液承气汤辅治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能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