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NTCS)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各型颈椎病的最初阶段,是治疗的最佳时机。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力劳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NTCS罹患概率呈上升趋势,患病年龄也明显趋于年轻化,甚至出现了“手机脖”,患者因此备受疾病困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针灸是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法,但常规取穴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在临床实践中,NTCS患者发病时表现为颈项、肩背部僵痛,且疼痛偶有放射,在疼痛部位常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及结节、条索样结构,按压此点,疼痛复制且多有缓解表现。本研究采用“解结”针刺配合中成药壮筋束骨丸治疗NTC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均为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针灸科就诊的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现代颈椎病学》中关于NTCS的诊断标准拟定。临床特点: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主诉颈肩及枕部酸胀疼痛等异常感觉,颈部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局部肌肉紧张,颈部呈僵直状或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X线片上可发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侧位动力性片上可发现椎体间关节不稳与松动(轻度之梯形改变);磁共振成像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6~70岁;治疗前2周没有服用治疗NTCS的药物; 受试者知情,并签署进入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颈椎结核、肿瘤等;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及对药物过敏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重要脏器衰竭的;精神病患者及表达不清患者。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解结针刺组、解结针刺合药组,每组50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NTCS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1.2方法
1.2.1治疗 各组针刺治疗,选用0.30 mm×40 mm汉医牌针灸针行针刺操作,每次3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3个月后随访。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颈部保暖,避免长时间低头。常规针刺组:参照《针灸学》针刺方案:取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等穴,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解结针刺组:切循受累经筋,针刺采用直接刺激局部压痛点及结节、条索样病变结构,针刺操作参照局部解剖行多方透刺;患者取俯卧位,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切循颈枕部受累经筋,重点通过观察皮肤紧张度、结节条索样病变结构及明显压痛点等,针刺采用直接刺激病变局部反应点,根据穴下局部解剖行多方透刺,以患部酸胀感强烈且有放散为佳。解结针刺合药组:在解结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壮筋束骨丸,5 g/次,2次/d,至疗程结束,黄酒或温开水送服(鲁药制字Z14080026)。
1.2.2中止标准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无法继续进行治疗者;中途退出临床治疗的患者;患者依从性差,经临床医师反复解释无效者。
1.2.3剔除与脱落标准 不配合治疗或观察记录不完整的患者;依从性差或自行中途退出临床研究的患者;转做其他治疗的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1.3疗效观察
1.3.1观察指标 (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和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线段上划上相应的点,以能反映患者自觉的疼痛程度。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评定。(2)头颈部僵硬感以及颈椎活动度评分(ROM)。1分:日常生活无影响,活动自如;2分:有一定影响,活动程度、范围受限;3分:影响很大,活动时僵硬、费力;4分:基本不能活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评定。(3)颈椎生理曲度。应用临床常用 Borden 氏测量方法检测颈曲值变化:于X线片上自C2齿状突后上缘到C7椎体后下缘画一直线,然后自椎体后缘画一条平和曲线,自C4椎体后缘中点至直线垂直线,则为颈椎曲度。其正常生理曲度值为(12±5) mm;当弓弦距离>17 mm,为颈椎曲度增大;<7 mm 为曲度变直;当负值时为颈椎反弓。于治疗前及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评定。
1.3.2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颈肩部疼痛症状消失,亦无僵硬、酸痛、麻木等不适感;显效:颈肩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时偶有不适拘紧、酸麻感;有效:颈肩部疼痛症状减轻,但活动时拘紧、酸麻感无改善;无效:临床各种症状无改变。
2.1近期疗效比较 2个疗程结束后,3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06)。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解结针刺合药组与解结针刺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P=0.21),见表2。
2.2远期疗效比较 3个月随访时,3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9,P=0.000),解结针刺合药组疗效最好,解结针刺组次之,常规针刺组最低,见表3。3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04),常规针刺组最高,解结针刺合药组最低。
2.3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近期及远期VAS评分均有较大幅度降低(P<0.01),近期与远期VAS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患者近期及远期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近期及远期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而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近期及远期VAS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各组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近期及远期ROM评分均有较大幅度降低(P<0.01),近期与远期ROM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患者近期及远期ROM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近期及远期ROM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而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近期及远期ROM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3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注:与常规针刺组比较 *P<0.01
表3 3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5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s,分)
2.5各组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远期颈椎生理曲度均有较大幅度升高(P<0.01);3组间患者远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远期颈椎生理曲度均高于常规针刺组,而解结针刺合药组、解结针刺组远期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NTCS以颈后肌群僵痛不适等肌性症状为主,表现为以颈椎相关肌肉、韧带、筋膜等部位的疼痛及结节、条索、增厚等病变,属“痹证”、“颈肩痛”范畴。大量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相关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1-3]。颈椎椎体及椎间盘没有主动力学行为,颈肌是颈椎活动的动力来源,颈肌的损伤必然影响颈椎的活动,引起颈椎动静力失衡,进而导致退变[4]。颈椎相关肌肉系统病变必然影响颈椎椎体及关节等,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椎间隙变化等,使颈椎局部动静力失衡,而出现临床症状。颈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后形成黏连、疤痕、挛缩等病理改变,导致颈椎动静力失衡,是引发颈椎病的根本原因[5]。
表6 3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比较±s,分)
其治疗方法与手段繁多,纵观大量的文献报道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普遍将其治疗措施分为非手术与手术两大类。目前主要以各种非手术治疗为主,针灸、推拿、牵引、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及外敷、气功及药枕、颈托等众多方法等对本病的治疗皆具有一定优势,但复发率高、疗程长、疗效不易巩固是临床“难题”。
风、寒等外邪侵袭、长期固定姿势的疲劳性损伤,加之气血运行不畅,使“结”发于经筋,导致经筋及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出现结节、条索等病理产物。《灵枢·刺节真邪》中“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灵枢》明确提出了“解结”理论,是针对“横络”发于经筋进行“解结”而确立的一种治法[6]。经筋为病,“以痛为腧”、“在筋守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通过针刺直接刺激局部压痛点及结节、条索样结构,改变机体异常应力状态,畅通局部经气,改善微血循环,使罹病经筋趋于恢复正常应力,重塑“健康”状态。壮筋束骨丸是本院纯中药自制剂,具有补养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束骨定痛的功效,研究表明,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NTCS患者进行解结针刺配合中成药治疗,并与单纯解结针刺和常规针刺进行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在3个月随访时观察各组复发率。结果表明,解结针刺配合中成药治疗及单纯解结针刺在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其临床疗效、VAS评分、ROM评分、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解结针刺配合中成药治疗在3个月随访时,在临床疗效、复发率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解结针刺。
总之,解结针刺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配合中成药壮筋束骨丸在远期疗效方面得以加强,对临床推广更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