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严迪,诗歌创作起步早、成就大,诗歌理论批评也成果丰硕,现年近九旬仍笔耕不辍,令人赞叹。迄今为止,他已正式出版《春城集》《彩色的河流》《帆之歌》《诗歌两只脚站在树枝上》等七部诗集与《尾音仍在》《严迪诗歌·评论选集》《生命思维的手记》等三部诗歌评论集,并出版散文诗集《走进开花的那里》(团结出版社2016年版)一部。其诗颇具审美价值,诗歌批评也别具一格,受到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与好评,有关其诗歌、评论之评论也较多。而他的散文诗也颇具特色,散文诗集《走进开花的那里》精选了诗人自21世纪初以来创作的近三百首散文诗,归入“最可爱的人”“散发扬起”“中国青春的脊梁”“穿越时空的列车”等九章。尽管严迪的散文诗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国内尚无有关其散文诗的论文。为此,我不揣浅陋,就严迪散文诗的语言特色作一简要的阐述,希冀以此能让读者进一步走近诗人严迪及其散文诗,也希冀有更多更精彩的有关严迪散文诗的论文问世。
严迪的散文诗,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关注普通老百姓,书写自己和人民的中国梦,现实性、时代性强;其散文诗,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感召力强;其散文诗,抒发爱国情、家乡情、亲情、友情等,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感染力强;其散文诗,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的感受,思想性强;其散文诗,构思巧妙,想象、联想丰富,语言饶有特色,艺术性强。其颇具特色的语言犹如摇曳多姿的鲜花,能引起人的美感。下面,就请读者与我一道步入严迪的散文诗世界,去欣赏其摇曳多姿的语言美吧!
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吴思敬在《写得好就是控制到恰到好处》一文中就诗歌的言语控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语控制即在遣词造句上达到一定‘语言阈限’,既不‘过’,又非‘不及’,属于微观控制。”①“诗歌向读者提供的是语言信息,这种信息也必须达到了一定的量才能被读者所接收,并唤起读者的审美想象,这就是诗的‘语言阈限’”②“诗人对言语的控制归根结底就是根据对‘语言阈限’的把握,向读者提供经济的而又足够的信息量。絮絮叨叨固然不好,一味苟简也非上策。”③这实际上强调的是诗的语言运用要掌握好一个“度”,既不可过度,也不可“度”之“不及”。也即用语不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废话连篇,也不能过于简单而辞不达意(短小精悍之作不在此列),而要言语控制恰到好处。从而,让信息量大也恰到好处。诗的言语控制如此,散文诗的言语控制也是如此。
严迪的散文诗创作尽管晚于其诗创作,但创作散文诗的经验是丰富的,对散文诗的言语控制的要求很清楚,也善于言语控制。其散文诗根据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等需要而进行言语的控制,该多花笔墨的多花笔墨,该节省笔墨的节省笔墨,收纵自如,因而有些散文诗的篇幅很短,但信息量并不小,“能被读者所接收,并唤起读者的审美想象”。纵观严迪的散文诗,其中短章占了多数。可以说,除了第九章中的叙事散文诗,大多数作品篇幅都不长,长点的也就两三千字,如《只有他登上了青云山主峰》《漫游金佛山》《晚风徐徐》《走进新疆月亮湾》等。短的百字,几百字,乃至几十字,像《胸膛坦然于春夏秋冬》《青石不是浮云》《悠悠清音》等作品都很短。而《距离》《冷月》更短,但信息量并不小,也即其言语控制恰到好处。《距离》全章如下:
近距离,远距离,无法定律作为一个公式,可远可近成为一个摇摆的模式,脚步的抵达似近犹远,藏在衣服里。心的抵达难以步计,间隔,是一台微妙的计算机,算心,不算路。
这篇散文诗连标点符号也就七十余字。然而,其言语控制恰到好处。全章围绕“距离”下笔,由数学上的术语“距离”巧妙自然地切换到人心的“距离”,突出了“心的抵达难以步计,间隔,是一台微妙的计算机,算心,不算路”,篇幅虽短,却具有足够的信息量,给读者留下了众多想象、联想的空间。
《冷月》全章如下:
心已碎,我在尽力修补带血的碎片,可是医生不是我。蓝天不知道;大海不知道;聪慧的世人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这篇散文诗不算标点符号还不到五十字,字数比一首七言律诗还少,但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信息量过小,而是言语控制恰到好处。此散文诗营造了空灵的意境,耐人寻味。倘若再添加一些言语,那就是多余的,就是“过量”的,就是画蛇添足,也就达不到“被读者所接收,并唤起读者的审美想象”之要求。
严迪的散文诗善于言语控制,信息量恰当,易“被读者所接收,并唤起读者的审美想象”。尽管我们不能说其散文诗篇篇珠玑、言语控制都很出色,但其散文诗绝大多数达到了这一境界,也是不争的事实。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记得曾有人将散文诗比喻为散文的妹妹,诗的姐姐。我以为,将此三者比喻为姐妹,并非基于篇幅的长短,因为散文、散文诗和诗都有长有短,而是基于其相似点:都不像小说那般重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以此反映社会生活等,而主要通过营造独特的意境,达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等目的。当然,三者也有区别。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诗分行排列,而散文和散文诗不分行排列。在语言的跳跃性上,往往散文小于散文诗,散文诗小于诗。散文诗,可谓散文的诗,诗化了的散文,具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等特征,而又具有诗之特色,富有诗意。
严迪迄今已有六十年的创作生涯,创作经验丰富,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理论修养,因而对诗、散文诗、散文的特征了如指掌,创作的散文诗具有浓郁的诗意。其散文诗具有浓郁的诗意,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是巧用比喻、比拟之修辞手法。
在散文诗中巧用比喻,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原本具体的事物变得更为具体,从而作品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诗意。而巧用比喻,关键在于比喻的运用新颖恰当,通俗易懂。正如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所强调的:“比喻的运用,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但又不能为追求奇巧而晦涩费解,妨碍意义的表达。喻体应为广大群众,特别是交际对象所熟知。这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④严迪散文诗的比喻运用便达到了王希杰所强调的比喻的运用之要求,因而其散文诗的比喻的运用是巧妙的,为诗意浓郁增添了催化剂。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严迪散文诗中的两处精彩的比喻,以一斑窥全豹。
“琴声有情,琴声有悟,新村它是一个琴键,用为民办实事歌词,弹在人的心里。”(《新村是一个琴键》)以“新村它是一个琴键”这一巧妙的比喻来反映绿化生态中的新村,赞美政府为民办实事深得人心,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且其喻体“琴键”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毫无“晦涩费解”之感。
“诗歌语言的变迁,它的潮头流向,从中山装到西装。”(《请给他一缕阳光》)以“中山装”比喻传统的诗、诗的传统的语言,以“西装”比喻现代的诗,诗的现代语言的特征,新颖别致,富有诗意。其喻体“中山装”与“西装”也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毫无“晦涩费解”之感。
严迪的散文诗运用比喻很成功,运用比拟也很成功。比拟,分为拟人与拟物两种。在散文诗中巧用比拟,也可以达到形象生动、诗意浓郁之境界。
“古碑列队,字在沉思,站立千年的字形,坐姿未变、身段未变、国体未变,仍安居在汉瓦木廊的古道里。……财富的传承,只留下半个字的形象,它若流泪,先湿我心。”(《古碑列队,字在沉思》)这段文字通过“列队”“沉思”“站立”“坐姿”“身段”“安居”“流泪”等描写人的行为、心理活动等词语将“古碑”“字”人格化,使之著上人的感情色彩,于浓郁的诗意里赞美了千年无价之宝的“古碑”“字”,并表达了诗人对文物受损的沉痛心情。
“蓝空中有一片白云,每天从我头顶的上空缓缓飘过。云呵借你的高度,能否把我带入空中,一览我的城市。”(《白云,请你把我带入高空》)此处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赞美之情,同样语言生动,诗意浓郁。
“他是一只虫,又是一根草,连起来叫‘虫草’。这是我对这位老主任为人的认识。‘虫草’是一种滋补的植物,体现在他对报纸的责任上,隐含在他的感情中,他发稿的每个字均起到了对社会的滋补作用。”(《赏识一位报纸副刊的老主任》)这里赞美了报纸副刊的老主任、五十多年的老报人陈白子的为人。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他是一只虫,又是一根草,连起来叫‘虫草’”这一拟物手法(也可理解为兼用暗喻),陈白子热爱报纸,忠于职守,编发的稿件具有正能量,“起到了对社会的滋补作用”等特点也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正是由于巧用比喻、比拟之修辞手法,严迪散文诗的语言形象生动,诗意浓郁,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创作诗文,引用前人的诗文名句,可谓自古而然。宋词中就有不少作品引用了唐诗名句。大诗人苏轼的“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反用唐代大诗人杜甫“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和著名诗人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的诗意,言杨花看似无情,实则有愁思,真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了。今人引用前人的诗文名句也不胜枚举。引用前人的诗文名句,必须与其他的言语浑然一体,“如同己出”,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严迪深得个中三昧,其散文诗里就有不少作品化用了前人主要是古代诗人、散文家的诗文名句。而且引用诗文名句不是为了卖弄诗人的学识、艺术修养,尽管严迪平时注重读书,对古诗文的造诣深,文学理论修养高,而是出于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反映生活的需要,是自然而巧妙的,且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引用的诗文名句与作者的语言浑然一体,“如同己出”,因而艺术效果突出:
“意犹未尽,在不透明的云层里飘荡,在辛酸的小巷里徘徊,我醒悟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弦中的柔情也许是她心中的低语》)其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系直接引用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词句,与诗人自己的语言有机结合,真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感受。或许其感受与李清照的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并非完全重合,而是或同或异,同中有异。
“有生育必有终老,草原,它是永无苍老的迹象,只有风吹草低见牛羊,念天地之悠悠,思接千载,随着时光流转的岁月,它是一幅永远宁静的风景,茫茫无际的天然牧场,倒是像苏醒了一本古书……”(《守住生态守住了家园》之《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中,“风吹草低见牛羊”,既是实写眼前的草原之景,又是直接引用了北朝民歌《敕勒歌》里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系直接引用了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里的诗句;“思接千载”,当是直接引用了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语句。这里,尽管连续直接引用了古诗文名句,但不着痕迹,“如同己出”。
化用,实乃引用的最高层次,更能体现作品引用诗文名句“如同己出”之特色。
以上仅是举例,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严迪的散文诗引用诗文名句“如同己出”之特色。严迪的散文诗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独特的语言美。
严迪的诗形成了鲜明的语言风格,散文诗也形成了鲜明的语言风格。这是他创作成熟的标志。严迪对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有着自己的追求,在其散文诗集《走进开花的那里》的序中便明确地阐述了其观点:“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我是力倡诗化语言的表达,少一点描叙性,我写的散文不在其论。至于是传统的、现代的、民间的三者之间,可因习惯之宜,不过它是精干的、口语的、幽默的,还穿插了一些古味的,让它活起来,语言的运用,这与我长时期写诗的基础有关。”⑤我以为,严迪的“力倡诗化语言的表达”等观点是建立在理论研究与深入思考等基础之上的,符合其散文诗语言表达的实际。上文,我已从不同角度就其散文诗的语言表达之特色作了具体的阐述,下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其语言运用之特色。严迪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多样,至少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语言的清新,其可贵之处首先就在于“清”。“清”之内涵,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清音,流丽而不浊滞”,当清爽脱俗,自然流畅。“清”之散文诗,与“错彩镂金,雕繢(同“绘”)满眼”之作相对立,似“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西洲曲》),若“杨柳青青江水平”([唐]刘禹锡:《竹枝词》),诵之如行云流水,目之则赏心悦目。清新,落脚在一个“新”字,力求“无一字有出处”。严迪散文诗里的不少作品语言清新,让人诵之如行云流水,目之则赏心悦目。《水乡的水》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此散文诗写水乡的水,“是水乡脖子上的一条围巾,潇潇洒洒,增添了古镇无限的美感”“景观特别优雅,水上有数十座石拱桥,骑上水做的马,状如一弯秋月横跨。一把橹,已缓慢地摇过了数座桥洞,摇进了时间的深处,水乡的水,已过滤了我一路赶来的疲劳”,语言清新,感受独特。
语言的平淡不是平庸,而是集质朴、自然、通俗、意浓于一体。四者缺一不可,倘若失去前三者,平淡则不见自家本色,而变为浓艳或是绮丽了;倘若缺少后者,平淡也就变成了平庸。严迪散文诗里众多的作品语言平淡,“似淡而实美”。如《只要不是庸俗的平淡》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我对人生的定义是:不要瞬间的绚烂,只要不庸俗、平淡。所有的幻梦有限,缸里水不要太满;坛子里的米,不要太多;袋子里钱不要太胀。站在最高点看世界。”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无一冷僻的词语,语言质朴无华而意浓,套用诗人“只要不是庸俗的平淡”的话说,是语言平淡而不庸俗。因此,“似淡而实美”,耐人寻味。《我贴紧了你的城墙》的语言也质朴无华,像“古老的城墙,大红的窗框,背后已经是入诗的河山,连接着中国的心脏,我紧贴你的城墙,不是为了照相,是在守卫”这些文字中也无一难读的字,质朴而又有诗意,平淡的语言中包蕴着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护卫祖国和首都之心,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柔美,是一种审美范畴,也是一种语言的风格,与壮美相对。严迪的散文诗,无论是写人叙事的,还是摹景抒情的,都不乏语言柔美之作。其散文诗的语言优美,如同江南水乡小桥下潺潺的流水,又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的春雨。
其语言柔美,或者表现为笔触细腻。《流淌着轻音乐的旋律》(3章)《秋思水乡》《一泓水面》等可谓这方面的代表作。以《流淌着轻音乐的旋律》(3章)为例,这三章描写优美的尚湖,联想到历史上的人物及其故事,姜太公曾经在此钓鱼,唐伯虎也曾经在此游湖;进而赞美尚湖与虞山“处得一往情深”。其笔触细腻,充分体现了严迪散文诗语言柔美之风格。或者表现为含蓄之中见其柔美。含蓄,本身也是一种语言风格。而含蓄的语言往往具有柔美之元素。相比较而言,严迪的散文诗语言含蓄之作在其散文诗中所占比例并不算大,但颇能体现其语言柔美之风格。上文提及的《距离》《冷月》等散文诗,便具有语言含蓄之风格。又如:“母亲湖,血缘的河流,心里画廊在延伸。”(《我的母亲湖)“历史也在与索道并肩移动,索道的余热,尚未散尽,春天的大桥已经崛起。索道老了,寒风挟持过的脚步未停,望着它独自过江的背影,我在秋思。”(《长江索道》)这些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含蓄之中又见其柔美。严迪的散文诗语言柔美也由此可见一斑。
严迪的散文诗,关注当下,接地气,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抒发爱国情、家乡情、亲情、友情等,情真意切,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独到感受,构思巧妙,想象、联想丰富,因而现实性、时代性强,感召力强,感染力强,思想性强,艺术性也强,尤其是形成了语言特色。其语言特色突出地表现为善于言语控制,信息量恰当,既不“过”,又非“不及”;巧用比喻、比拟之手法,恰如其分,诗意浓郁;引用诗文名句,与作者自己的语言融为一体,“如同己出”;语言风格鲜明,语言清新,让人诵之如行云流水,目之则赏心悦目,语言平淡,不是平庸,而是集质朴、自然、通俗、意浓于一体,语言柔美,或者表现为笔触细腻,或者表现为含蓄之中见其柔美,犹如江南的潺潺流水、潇潇春雨,能引起人的美感。一言以蔽之,严迪的散文诗,思想性与艺术性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语言特色鲜明,摇曳多姿的艺术之花,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① ②吴思敬:《吴思敬论新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343页。
③ 吴思敬:《吴思敬论新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344页。
④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93页。
⑤ 严迪:《走进开花的那里》,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年,“序”,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