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我们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转变角色、注重方法……新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更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以生为本的理念,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主体;作用;习惯
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下面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分数大棒的指挥下,教师过于注重答题技巧、应试技巧的教学,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认知和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主观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旧扮演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仍未转变,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没有下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机会。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呢?经一线教师大量的教学尝试,认为要想发挥学生“主人翁”的地位,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教师教学的科学设计,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生PK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将教学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的一种学习模式。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学习的目标是要学生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和价值。我预设了课堂两个环节,分组合作,让学生先分成几个小组,自己阅读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读课文然后进行朗读表演。然后,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体会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让学生品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爱上阅读,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要想永远有鱼吃,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句话用在教学上,是说要传授知识给学生,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怪象,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教学总是面面俱到,特别是对于某些重难疑点,教师往往“一言堂”,包办代替的现象尤为严重。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丢失了自学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信任学生的能力,教授学生學习的方法,将课堂的主宰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要学”到“我会学”的转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信任学生的能力,脱手给学生做一些大胆的尝试,比如说,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主讲课、评讲练习等等,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即是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易难点,构建属于自我的知识框架,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个体得到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如,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就课文中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课上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及时自主复习,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反思的活动。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强调要读书者要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积极创新,善于反思。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特别是对于阅读理解题目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反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我们教材中的文章是最好的课例,教师在教授时,先让学生自己做预习导学案是最有效的捷径。当然,也可以教师课前适时设计一些导学案供学生参考,当然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做一个思维导图帮助自己阅读理解,提出质疑。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普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忠琴.简约而不简单:探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简约之道”[J].华夏教师,2016(12).
[2]王京龙,李汉一.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