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婷婷
摘要:本文以钦州学院人文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科的《器乐辅修》长笛演奏课程为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及社会艺术实践,阐述该课程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帮助,分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研究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望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校;器乐辅修;长笛演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116-02
一、《器乐辅修》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类型齐全,其中包括音乐教育(师范类)、音乐表演、舞蹈学及作曲理论知识等方向。在钦州学院人文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音乐表演专业开设了《器乐辅修》课程,同时在音乐教育专业又称为“中外管弦乐器演奏”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与素养,了解中西方音乐艺术风格的共通与差异,从而培养出更多元化、多功能型的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推动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建设的发展。据研究显示,音乐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中得以身心上的放松,有益于智力开发,培养兴趣爱好和学习毅力,塑造良好性格,学生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兼备才艺技能。集合以上趋势分析,社会音乐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广与发展,这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学生家长们的认可。随之,各单位对优秀音乐教师的需求大大提高,但对其所具备的音乐素养、理论知识、教学技能等要求也越发严谨和规范化。《器乐辅修》课程的开设,为音乐专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平台。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器乐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客观并深入地分析当下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方向,逐步完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成果。
二、以《器乐辅修》长笛演奏课程为例,阐述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选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进行困难,教学效率不高。现如今各大高校扩招音乐专业生,大批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音乐,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储备能力各异,而辅修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选择某个专业,学生人数不受控制,以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少则一对二,多则一对N。如辅修长笛演奏课程,身为零基础学生,西洋乐专业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民乐专业的学生相对比较困难,几节课下来后学生们的水平差异逐渐明显。所以,教师如何把握在45分钟课堂时间里进行每人点到点的教学,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2.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与教材选取不够严谨,教学成果展示过于随意。“辅修”课程与“主修”课程不同,一对N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养。通过期末考试本人发现,学生们只要选修同一专业,其考试曲目基本一致。选曲程度浅,且完成率较低,只能做到乐谱音符和节奏基本正确,对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方法等毫无概念。从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平时不注重基本功练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恰恰违背了该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面对这样的教学成果展示,我们应该反思,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是否有做到严谨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3.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态度消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经过与同专业教师交流经验,与学生们沟通后发现,因为每个学生的领悟力不一,掌握技能程度各异,而器乐辅修课又属于技能课,每个人出现的问题不一样,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点到点进行教学。但在进行点到点教学时,其他学生就进入教学空白期,造成容易上课走神、分心、进度慢的学生会逐渐与进度快的学生拉开距离,老师如果忽略此问题,长期下来学生的心理形成落差,从兴趣浓厚转变为消极态度,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水平距离差距更大。由此可见,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迫在眉睫。
三、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应认真备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在上课前,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音乐表现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辅修”长笛演奏教学为例,有些学生性格较活泼,手指灵活,擅长技巧性的曲目,可选择快板、热情活泼类型的曲目突出其优势。而音色优美、细腻、通透,气息较好的学生,可选择慢板的抒情浪漫曲,最大程度展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这样可避免教学枯燥乏味,练习曲目不再单一,学生可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应注重基本功练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音乐理解力,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练习,不能一味的教授一首曲目让学生练习来应付考试。以长笛演奏教学为例,学生为零基础者,手指的灵活度及协调度因年龄偏大对比儿童会稍差一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注重基本功教学,让学生熟记指法和掌握正确练习方法。因学生在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底蕴和音乐理论知识储备,在掌握教师教授的器乐基础技能后,可自主学习乐曲,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解析和掌握乐曲风格,融入个人理解后更好地演绎乐曲,拓展音乐美学知识、视野及修为,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西方音乐风格。
3.改进授课模式,发挥团队效应,以大课加小课的形式进行教学。为克服一对N教学模式所面对的困难,使教学更为科学化、时代化和实践化,笔者采用了大课加小课的方法。以长笛辅修演奏教学为例。如果教师与学生人数为1∶9,在讲解知识要点时,以大课形式进行,教师现场示范教授。当学生基本掌握技巧要点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互相探讨,有益于提高教学氛围与教学效率。在课后,可布置二重奏或三重奏让学生私下练习,这样可缓解个人练习的枯燥情绪,互相督促,锻炼在思维、节奏、音准、整齐、乐感上协调一致,对长笛演奏教学有极大帮助。
4.做好课堂、课后与期末教学评价,积极沟通,师生共同学习进步。教师应在课堂、课后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习心得,有效把握每个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进展,了解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并且解决,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或修改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5.改革期末考核方式,以音乐会的形式展现。期末教学考核时,学生通常以独奏的方式进行,而教师们则依据制定的实际演奏水平标准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演奏水平与学习目标的差距。本人认为可将考核方式开放化,改为音乐会模式,其优势在于:改进传统独奏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独奏或重奏制定考核方案,以多种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舞台实践经验,锻炼心理素质,克服上台时的紧张情绪;让学生重视《器乐辅修》课程的学习,避免应付考试现象;让作品更具有完整性和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辅修器乐课程对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全面发展与未来就业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对音乐教育教学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拓展和补充,音乐教育者应重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及形式,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北部湾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高武.长笛乐团探析与教学辅助作用[J].音乐创作,2014,(03):190-191.
[2]宋克歆,李珊珊.高校音乐教育中管乐团的组建于教学改革——以钦州学院管乐团为例.[J]音乐时空,2016,(06).98-99.
[3]冯卉.黑龙江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辅修”琵琶演奏的教学与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4]袁苑.論大学专业长笛教学[D].上海音乐学院,2011.
[5]徐良瑛,郑锦燕.艺术特长生系列访谈(一)实行倾斜政策 鼓励艺教学发展[J].艺术教育,2006,(04):10-12.
[6]陈晓芳,袁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