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内容摘要】在现阶段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表现生命关怀的就是教育事业。进入新世纪以来,语文教育界开始注重怎样去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构建语文生命课堂,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就是把教师、学生以及文本的生命当作课堂的出发点,从而激活课堂的生命,让语文散发出生命的气息,使学生在课堂体验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滋润生命,从而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力、更加诗意。
【关键词】生命课堂 语文学习 提升效益
作为所有学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语文以接近日常生活的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愉快、视野开阔。同时,初中语文课堂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它不仅展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活动,更是参与课堂的每一个人之间情感文化的碰撞。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生命课堂,对于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以及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都大有益处。
一、构建生命课堂的意义
1.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更要意识到占据主体作用的是学生,并且明确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地位高低是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仅仅是“知识授受”的场所,而教师则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课本有着不容质疑的“权威”。长此以往,学生变成了一个个“有知识的容器”,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然而语文生命课堂正是将学生这种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以生命课堂的核心思想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合理科学的设问会让学生积极的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生命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对身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抱有十足的好奇和热情。就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当作课堂辅助的拓展。这样不仅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而且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于课堂获取知识的期望。
3.生命课堂是需要情感激发的课堂
如果教师想真正地在课堂中建设生命课堂,提高语文效益,那么一定要自己首先把在课堂中融入饱满的情感。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主要描述了父亲因允许时间未到,要求孩子必须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的故事,通过这一事件体现出父亲的守则和自律,以及对孩子以身作则的榜样责任感。
二、新阶段语文生命课堂存在的问题浅要分析
1.学生主体意识普遍缺乏
一直以来,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会提供资料,教师会帮忙制定学习目标以及相关的学习任务,再加上考试也会评价出学习的结果,这些都是最终导致学生自主意识不够的情况发生的因素。而学生由于个性意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找到自己的兴趣并进行自主培养,另外在课堂中也很少自主思考,课堂的参与感大幅度降低。
2.学生刻苦精神不足,难以坚持
教学作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进行的活动,不仅要求教师教和学生学,也要求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坚持下去。目前,很多学生时代的孩子,从小被娇生惯养,虽然他们对未来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勤奋刻苦的精神不足,导致虽然在课堂学习的很愉快,但是课后不能坚持下去。
3.教师对于养成教育不够重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动力。因此注重学生相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表现得特别重要。但就目前来说,在语文教学中仅仅抓教学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教师只顾单纯地讲,单纯地“完成任务”,单纯地把备课的东西呈现出来。学生能够参与的项目活动不多,能够参加的方式比较单一,从而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素质。
三、创造生命课堂的教学策略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构建课堂新模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新课堂模式的进一步构建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学校和专家研究组可以多带领老师们多多开展教学设计专题和多举办教研活动,互相合作交流合理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确定并实施,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教学模式中每一环节。
2.联系实际,拓展课堂内容
教师只有利用自己的相关阅历与经验,用自己的内心去唤醒文本背后的生命,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如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的比拟来告诉学生道理,如“在别人看不到的暗处,父亲的话正像明月一样在孩子的心中升起,让他时时光明磊落,处处严格自律。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那就让这幅动人的情景深深印在我们的心里吧。”
3.升华教师自身的能力
语文教师是学生和语文课堂体验中连接的基础且重要的桥梁,是使课堂生命得到滋润的阳光和雨露。教师必须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利用富有生命活力的言语,升华教师自身的生命,从而激活课堂的生命。
教育不仅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也是一门爱的艺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益,在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中,语文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倾注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从心出发,语文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 生命教育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姜云秋、杨国龙. 中学语文教师助推“生命课堂”的理念与实践[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7):79-83.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