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贤晓 黄凯敏 沈景辉 吴日科 欧阳泽亮 郑如兴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在全部脑卒中患者中占有1/2以上比例, 并且约有75%存活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后遗症, 足下垂就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后遗症之一,可造成患者步态异常, 导致患者失去平衡跌倒等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提升, 并且在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会有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风险, 这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改善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院择取30例缺血性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开展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脑科、康复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信封序号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35~73岁, 平均年龄(56.3±6.5)岁。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7.1±6.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电针治疗, 选择上海华谊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 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取百会、上星、颞三针为主穴, 上肢取合谷、外关、手三里等, 下肢取穴髀关、梁丘、血海、等。患者呈仰卧位, 通过75%乙醇对针刺部位皮肤消毒, 根据患者胖瘦选择对应长度毫针进行针刺, 得气后在患者阳陵泉及悬钟组穴位上加用电针, 选用连续波, 频率设置为50 Hz左右, 强度以患者出现明显足背曲动作及其耐受程度而定。通电后, 若患者未出现背伸肌肉收缩动作, 应调低输出强度, 向左右、上下提插阳陵泉、悬钟穴位上的针灸针, 直至产生背伸动作后再调大电流输出。留针30 min。
观察组患者行电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电针操作同对照组, 完成电针治疗后实施肌内效贴。本次研究选择3H肌内效贴布, ①胫后肌放松贴布要求患者呈俯卧位, 将其下垂足部多出床缘, 足踝背屈。选择Y形贴布, 基部在患者足底近足跟处进行固定, 贴布尾部按照自然拉力方向在其胫后肌两侧, 足踝内侧沿小腿上方贴;②足踝矫正贴布要求患者呈仰卧位, 足踝呈正中姿势。选择I型贴布, 贴布两端在小腿前侧以及其足背处进行固定, 中段悬空, 足踝呈跖屈姿势, 顺势在足踝处将贴布抚平。两组治疗均为1次/d, 15 d为1个疗程, 需2个疗程治疗, 疗程间暂停2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通过Brunnstrom分期量表评定患者疗效, 结果显示≥Ⅴ级评定显效;Ⅳ级评定一般;≤Ⅲ级评定无效;②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判定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共分为6级, 按照0~5计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阻力越大, 活动越困难;③选择MMT量表对患者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的肌力进行评估, 共分为0~5级,其中0、1、2级评定无效, 3级评定有效, 4、5级评定显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④应用踝背伸AROM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 该夹角正常范围最低0°, 最高20°,数值越高说明患者踝关节背屈能力越好;⑤使用Tinetti步态量表评定患者足下垂步态, 该量表共8个评分项, 总12分,分值与患者步态呈正相关[1-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疗效及MMT量表结果比较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疗效及MMT量表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AROM活动度及Tinetti步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ROM活动度及Tinetti步态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疗效及MMT量表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AROM活动度及Tinetti步态评分比较( )
表2 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AROM活动度及Tinetti步态评分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改良Ashworth评分(分) AROM活动度(°) Tinetti步态评分(分)观察组 30 2.43±0.18a 10.25±2.16a 8.14±2.57a对照组 30 3.44±0.24 7.37±1.52 6.25±1.48 t 18.440 5.972 3.491 P<0.05 <0.05 <0.05
足下垂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后遗症, 该疾病患者步态异常, 步行失稳, 极易跌倒, 跌倒可能造成患者骨折或二次脑出血, 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当前针对足下垂多行物理治疗,例如低频电刺激、口令指导等, 但是疗效较差[4-6]。中医学认为足下垂因患者长期气血瘀阻, 筋脉失养, 阴阳失衡所致,治疗应遵循治痿独取阳明原则。有研究表明, 电针阳陵泉穴、悬钟等穴, 对脑卒中腓总神经具有良性刺激, 可使其胫前肌收缩, 避免萎缩[7]。通过胫前肌收缩产生的交互抑制效应能够对屈趾肌痉挛进行有效抑制, 对足下垂有一定疗效。肌内效贴通过超强弹性超薄透气胶带制成, 无弹性和药性, 因此安全性更高。其主要功效来源于弹性拉力设计, 可有效改善足下垂肌力, 增强患者感觉输入, 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对异常姿势进行矫正。同时可调整关节, 重建肌肉、筋膜功能, 改善患者足下垂症状[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疗效及MMT量表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2.43±0.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4±0.24)分, AROM活动度 (10.25±2.16)°及 Tinetti步态评分 (8.14±2.57)分高于对照组的(7.37±1.52)°、(6.25±1.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电针配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足下垂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 缺血性脑卒中足下垂行电针配合肌内效贴对治疗疗效好, 安全性高, 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