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领助力安徽科技创新发展

2018-11-20 10:57胡永进麻丽敏安徽省统计局
安徽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安徽省全省中心

◎文/胡永进 麻丽敏(安徽省统计局)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依托大中型企业建立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是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任务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安徽省系统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企业技术中心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型强省建设的重要动力源

1.安徽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截至2017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比2012年增加了41家。总量居全国第7位,比2012年前移了3位,超越了上海、四川和湖北;在中部地区仅少于河南,位居第2位。据国家发布的2017—2018年评价结果看,全省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优秀(90分以上),60家被评为良好(65分至90分),良好以上达到91.3%。其中,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铁四局和奇瑞汽车评价结果分别排在全国第36、40和41位。

2.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带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

2012年以来,安徽省积极推进企业创新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不断推进企业由生产型、经营型向创新型转变。2017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达122.7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2945.1亿元,是2012年的1.95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60%的企业达到七成以上。全省8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和专利申请均集中在企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吸引了高水平科研人才向企业集聚

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2017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拥有研发人员5.87万人,占研发人员的26.7%,比2012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中,硕士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全省硕士以上学历研发人员的36.4%。截至目前,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占全省的44.4%;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占全省的25%。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团队每年都承担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已成为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中坚力量。

4.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出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2012年以来,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或参与的11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7年当年有9项专利获国家专利奖,占全省获奖数的42.9%。一些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通过技术中心建设,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如中铁四局参与开发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江淮汽车参与汽车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工艺研究取得突破进展,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成功研制了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打破了我国重要压力容器依赖进口的局面,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5.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形成了政策协同的新机制

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推进科技、经济结合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合的工作机制。安徽省先后出台了《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和《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奖励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发改部门支持企业强化研究实验条件,经信部门积极培育企业技术中心,财政、海关和税务部门通过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技部门利用科技计划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各地也相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引导性支持。在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出示,全省形成了有效的政策合力。

6.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已成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7年,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6家,占全省的72.7%。其中,合肥和芜湖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1家和14家,分别占全省的53.2%和18.2%。合肥依托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江淮新能源汽车、安科生物医药制造、合锻智能通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加快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芜湖依托奇瑞汽车、瑞鹄汽车和伯特利汽车等企业,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集群。这些企业建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1.企业技术中心集中在传统行业,在新产业中尚未形成优势

安徽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仍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高技术产业分布相对较少。2017年,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中,纺织业、煤炭开采洗选业、橡胶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共27家,占35%;高技术制造业企业13家,占16.9%。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和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市场前景较好的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企业高端研发人员严重不足,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受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建设水平不高、自筹科研经费有限等条件制约,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于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力度不够,企业研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偏低。2017年,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低于20%的企业占到58.4%。此外,企业技术中心所在的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中,研发人员学历偏低,本科及以下学历研发人员占82.3%,硕士占15.9%,博士仅占1.8%。

3.获得省级以上研发项目立项难,政府支持力度偏弱

2016年,全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研发项目183个,仅占全部研发项目的7.8%。企业技术中心获得省级以上立项少,自主立项多。从政府投入资金看,这183个省级以上研发项目获得政府支持资金仅有1.6亿元,占全部项目研发经费投入的15%,研发项目经费主要靠企业自筹。

4.企业自主投入强度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持续竞争力不够

国家公布的2016年研发经费投入50强的企业名单,安徽省没有企业入围。即便是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海螺集团也仅为全国排名第50位的杭州海康威视有限公司的82.2%。2017年,安徽省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户均投入研发经费2.6亿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和广东的五分之一。国际上通常认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国际竞争力,而安徽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中仅有23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占全部的29.9%。

三、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

1.完善机制,加大技术中心培育力度

2016年,全省有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且这些企业均不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因此,在加强对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和考核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库,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独立研发机构,主动为企业办理相关优惠政策手续,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增强企业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争取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

2.深化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搭建产学研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安徽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优势,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人员在企业兼职从事研发工作,鼓励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并积极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技术交流、招商洽谈等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进一步用好利益分配杠杆,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获利。围绕省科技重大专项,在相关领域加强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引育人才,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引导国家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选拔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技术中心,选派优秀人才深造学习。制定研发成果及转化奖励办法,生活待遇和奖金分配向研发人员倾斜,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围绕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需求,引进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4.突出重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以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六大高技术产业为发展核心,加快建设多个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以业务紧密相关和专业化特征突出的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鼓励和协助集群内企业开展产业集群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提高行业技术攻关能力和水平。通过改善产业集聚条件,拓展产业链条,壮大企业集群,引领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安徽省全省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成长相册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