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筑巢引凤,也固巢养凤

2018-11-20 03:58本刊评论员钟瑜
今日海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知名企业自贸港试验区

文|本刊评论员 钟瑜

30年前“十万人才下海南”,创造出了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的恢弘图景;30年后“百万人才进海南”,海南以诚意之心向全世界英才敞开怀抱。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海南,需要大量人才“南下”奉献,特别是在当下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关键时期,不能将引进人才视为“单向行动”,既要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为人才营造可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今年5月13日,我省正式发布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向天下英才发出“召集令”,然而质疑的声音也随之出现:与北上广等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海南企业少,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这么大张旗鼓搞人才引进,引进后是否将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家有梧桐树,不愁落凤凰。拿什么吸引高层次人才?关键法宝便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近年来,海南用实际行动打消企业疑虑,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招商引资上下足功夫,让众多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比如,海南生态软件园试点“六个试行”极简审批改革,企业足不出园,3个小时轻松完成一家企业的注册。截至目前,有包括腾讯、华为在内的2991家企业在此落户。再比如,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4年磨合成长,羽翼渐丰,园区吸引来包括阿里巴巴、微软、普华永道等在内的60多家知名企业。海口高新区直面企业“难点”“堵点”“痛点”,从审批环节到开工建设,全心全意为企业保驾护航,园区内的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在海南建设的4条生产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项精简到2项,仅用不到100天就实现了建成试车。

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如若我们抱着引进来就算完成任务的高枕无忧心态,引进前各种大招频放,引进后承诺不给兑现;引进人才却技不对位,或当花瓶供着,或压制刁难;人际关系难搞,工作处处碰壁,这样缺少安全感、存在感和归属感的用人环境,又怎会使人“心之所向”呢?

甚至在高校领域,人才“假引进”之风盛行。曾有媒体报道,现任北方某大学的某中心主任,属于西南某大学柔性引进的人才,知情人称,“他可以不来,但论文要署大学的名”。作为交换,他可以拿到一套240平米的花园洋房。这些“争取”来的人才资源,有多少是真正用于学术研究的,应该打上问号。

引才是为了“人尽其才”,即让人才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研究怎样释放人才优势,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才是关键。如何固巢养凤?一要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相比较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广阔的干事舞台和上升空间、周到的政策配套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才是能够给予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二要改善软环境,留住人更要留住心。层次越高的人才,对事业的高度、生活的品质、环境的质量、医疗教育的配套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让高层次人才留下来,还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的软环境上面。

最好的环境是良好的体制机制。建设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需要大批人才支撑,但不能因为急出政绩,就拿引进多少了人才而沾沾自喜,而是要想尽各种办法为人才创造优质的生存环境,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爱惜人才,留住人才;以不拘一格的方式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在海南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猜你喜欢
知名企业自贸港试验区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routine care: a survey
智慧相册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奇葩”员工福利成就知名企业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