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宪章
在“营改增”前,营业税主要是对应税劳务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金融保险业、娱乐业和服务业等七大行业企业的营业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企业只需确认应税营业额乘以所适用的行业比例税率就能计算出应缴纳的营业税,无需确定行业企业规模的大小。“营改增”后,需根据行业企业销售收入额的大小和企业财务核算是否健全的标准确定纳税人的身份。如果符合以上条件,就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就可以在购进材料、固定资产和服务项目上享受进项税额的抵扣;若不符合的就是小规模纳税人,按征收率征收,同“营改增”前变化不大。
在“营改增”前,营业税执行行业的比例税率,不管同行业企业规模大小,都按应税营业额征收,属于价内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提高销售或服务价格或降低购进材料及购进服务价格,同时营业税没有进项税额抵扣,所以税收负担难以转嫁。“营改增”后,行业企业执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是一般纳税人就可享受进项税额抵扣。价税分离,价税款都有购货方承担,与之前相比,容易转嫁税收负担。但行业不同,企业税收负担减轻程度不一。例如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由于没有进项税额的抵扣,征收率和原先营业税税率变化不大,税收负担也就变化不大。
一是税金归属的会计科目调整。“营改增”后,发生的增值税在“应交税费”一个总账科目核算,只是增加二级明细科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和三级明细科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等;二是降低了购进固定资产的计价成本。“营改增”后,购进固定资产的计价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这样固定资产原值就降低,与之相应的“累计折旧”也就降低;三是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发生变化。在利润表中,“营改增”后少了“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营业利润就变大了,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企业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企业要确定增值税专用发票专人专项管理,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负责,制定专用发票购买、保管、领用、开票、核销的一整套专用发票管理制度。防止虚开、非法转让专用发票等违法行为造成企业的纳税风险和损失。
其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财务处理的风险防范意识。“营改增”后,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生变化,所以就需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处理好“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带给企业纳税方面的机遇和风险。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员在会计核算流程中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纳税风险和损失。
再次,认真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营改增”后的企业,做好纳税筹划能保证资金有效运行,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方面,在保证购进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购进材料的成本和购进服务,最大限度做到增值税的前转嫁。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销售价格或提供服务,从而做到增值税的后转嫁。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想申请为一般纳税人的,就要扩大销售规模和服务,达到一般纳税人销售额的标准和健全会计核算的要求,从而享受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总之,实行“营改增”的企业面对国家税制改革的重大变革存在一定的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一定的问题,要想在执行新税收政策的同时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率,应针对企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企业应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选择有效可行的措施进行管理,争取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