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伟 杨雨航
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多挑战。其中很多来源于中外文化差异。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分析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以跨文化的角度加强留学生教育工作,加快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对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所谓跨文化适应,是指处于不同本体文化氛围中的主体,逐步调整、接受、适应、融入客体文化的渐进过程。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背景、学历、年龄、职业各不相同,当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常会因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引起文化冲突。笔者在长期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体会到,加快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除了用法制,校规校纪来管理和约束外,还必须协调好中外文化差异,才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方能产生互动的效果。
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和中国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尤以非洲民风民俗突出,非洲各国重视宗教信仰,信徒众多,各种宗教活动非常频繁,其宗旨是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并由此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宗教通常有一些信条和仪式。学校充分尊重留学生的宗教信仰,像非洲留学生中的穆斯林每周进行聚礼,需要一个公共的场所,我们积极配合,在留学生楼留一间备用教室,供其进行活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九月,穆斯林都要做斋戒,教徒从日出前到日落要禁止饮食,以清心寡欲,专事真主。此时,我们会主动看望他们,对他们宗教信仰表示尊重和理解。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我们在留学生楼配备微波炉、电磁炉等免费炊具供其使用,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消除来自陌生环境不适应的顾虑,使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一个人来到新的文化环境,面临不能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种种困惑,表现为心神不宁,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容易产生文化休克。其次,中国文化含蓄性高,与欧美非洲等地直观的文化形态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样,留学生与留管人员往往错误理解彼此的意思。由于误解产生沟通障碍,而消除误解的沟通渠道匮乏,往往以较为激烈的冲突方式表现出来,留学生的行为就会有非理性的表现。为了消除沟通障碍,我们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新生武汉市内一日游及参观校园和周边大型商场等活动,熟悉所居住的周边环境,明确知道他身在何处,避免了迷失感,同时,组织观看中国京剧表演和龙舟赛,座谈会,足球赛、国际文化节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冲淡他们的思乡情结,通过活动,不仅了解身边的环境,更熟悉了中国的文化,消除陌生感。
用一系列的政策,规章,制度来规范留学生管理工作。留学生往往以在其国内的习惯方式,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理解或执行这些政策和规章制度,这种以自己文化或习惯为合理的典型文化冲突的表现,在留管工作的实践中经常出现。由于我国向来对外国人以礼相待的传统,留学生往往会觉得政策面上有空子可钻,更有甚者,认为外国人在中国有着某种优越感,而漠视了法规的存在,如此一来,在法规的执行时,就会衍生不少冲突的机会。由此我们利用留学生刚来学校注册报到的契机,请公安部集中宣讲法纪法规,严肃校纪校规,同时注意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管理相结合。不同层次的区别管理,尽管管理模式各异,但留学生仍能感觉到集体的大家庭式的温暖,也增强了管理人员与留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留学生以汉语授课为主,有利于我国的文明和语言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促进世界文明和语言的传播与交流,现实中来我校学习的本科阶段的留学生,通常汉语语言能力较低,达不到直接通过汉语来学习其他科目的水平。为了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学校安排他们一边进行强化汉语学习,一边聘请能用英语直接授课的老师为他们单独授课,在留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向双语,汉语教学的过程发展,最终能使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堂上课,不同的授课模式大大的提高了留学生学习质量。
总之,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因此,对留学生的管理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努力探索并形成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留学生管理办法。必须充分尊重各国留学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在后勤管理和教育方式上采取符合外国留学生特点的模式,在不违反我国法律和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尊重的学习和生活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