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斌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我们要锻造什么样的人才方能适合全媒体时代竞争的需要?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1]”怎样做到“业务精湛”呢?习总书记提出,“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2]”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闻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将全媒型、专家型记者的锻造从概念变为实际操作?作为一名一线采访记者,我与同事们一起在向全媒型记者转型中尝到甜头,在锻造专家型记者中奔在前头,在建设一流的队伍中不落后头。
本人是湖北日报跑省纪委监委的战线记者。正风肃纪反腐新闻是民众高度关注的。各级纪委监委发布的官员被留置、被“双开”、巡视组进驻等消息具有突发性、即时性特点。如果我们固守传统的“头日消息、次日见报”的老习惯而让新闻“隔夜”,肯定不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第一时间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及报纸等多媒体发布新闻,是唯一正确选择。
正风反腐报道实践让我强烈感受到传统媒体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正确性。
什么是全媒型记者?“抓起笔来能写、对着镜头能讲、拿起话筒能说、举起手机能拍、打开软件能用、拍了视频能剪。”这些技能,体现了一个“全”字。全媒型记者如何炼造?习总书记指示中的“勤学习、多锻炼”六个字,是必经之路。于是,我与大家一样刻苦学习各种新媒体知识与技能,包括使用“秀米”软件制作微信新闻、手机视频拍摄技巧、视频剪辑软件等等,作为文字记者的我还学习主持节目。
今年1月,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节目开播。由于首期节目内容“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属于我跑的战线,编辑部让我负责邀请嘉宾、撰写访谈直播稿、主持访谈节目、写作见报稿。我义无反顾地上阵了。经过努力,圆满完成此次采、编、播、写等全媒体任务。节目产生良好反响,我也尝到了全媒体传播的甜头。
有段时间,我采写的微信新闻点击率不高,不太受网民关注。问题出在哪里?困惑中,我再次学习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科学论述,突然领悟到一个道理:具备了全媒体技能,不等于就是一名合格的全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的核心素质是具备“互联网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强化互联网思维”[3]。我体会,树立互联网思维,是指要有用户意识,要研究网民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努力为网民提供一流新闻服务并吸引更多网民关注;要有技术引领意识,不断关注互联网新技术进步;要有互动意识,克服传播的单向性、提高互动性。
我此前研究网民的需求不够,当然在选题的挑选、标题的制作上,与好的微信新闻稿有差距。
按照互联网思维,我不断改变观念,努力围绕网民转,实现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改变和话语方式、叙事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改变,采写了一大批标题吸引网民,内容、呈现方式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新媒体稿件,有的稿件上线后,几小时内就实现点击率过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也深感新形势下主流媒体锻造专家型记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仍以我所从事的省纪委监委战线报道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形成高压态势,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的党纪党规不断诞生或出台。如果不精通这些就做不好报道。为此,我下苦功阅读了大量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专业书籍,熟练掌握了党章和一些主要党纪党规,善于用党言党语、纪言纪语写报道。
是否只要多读专业书籍就能成为专家型记者?这远远不够。我体会,最关键的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俯下身、沉下心[4]”,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于是,我勤跑市县乡村,勤访干部群众,用心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调查研究,对我省全面从严治党有了更深的观察与思考。
2015年5月初,我听说了天门一名干部因不了解纪律规定而花275元公款买贺卡寄44个单位的事。因我熟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和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规定,加之当时全国正广泛开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活动,我立即敏锐意识到天门这件“轻微违纪案”新闻性强,典型性强,对广大党员干部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应当及时宣传报道。很快,我与通讯员合写的消息 《天门一干部275元公款买贺卡寄44个单位纪委收到贺卡拍案:顶风违纪,查!》在湖北日报见报。该消息给全省党员干部提了个醒:勿当“纪律盲”“规矩盲”,要做清醒人、明白人。2016年11月,该消息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事实上,互联网诞生前新闻界就一直要求广大记者努力做专家型记者。全媒体时代重提“专家型记者”,意义与以前是不同的。党的新媒体肩负引导网上舆论的重任,占领新兴媒体舆论阵地制高点迫在眉睫。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能力日益增强,培养一批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使之具备从众多新闻线索中发现深刻内涵的非凡洞察力,能用深厚的专业技能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已成为提高媒体舆论引导力的有效手段。
锻造全媒型、专家型记者(以下简称“两型”记者),除了记者应当付出的努力外,记者所在的新闻单位也要推出一系列举措,引导记者加快“两型”转型。
这两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速、不断深化,采编流程再造力度空前。湖北日报编辑部大力引导记者向全媒化转型,媒体融合的氛围十分浓厚,记者们人人动起来了。
我通过与许多同事的交流,深感“两型”记者队伍建设关键在用好“考核指挥棒”。通过考核奖惩机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记者的积极性,变“要我转”为“我要转”。
2018年,编辑部大力改革对记者的考核办法,提高新媒体稿件考核分值,有效推动采写“产能”向新媒体转移。本人所在的政治新闻中心要求记者做到“一鱼多吃”,记者参加一次会议或一次现场采访,要多角度挖掘新闻,尽可能拍摄照片、短视频,然后采写各类新媒体稿和传统稿件,向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和本报提供稿。作为一项硬性规定,中心要求记者每两天至少采写一条新媒体稿。我通过自己在“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过程中的学思践悟,深刻体会到,锻造“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是实现党的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能使新闻工作者“增智能”“长翅膀”,生成更强新闻生产力,实现更大传播效果。
注释:
[1]、[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页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 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群策群力把各项改革工作抓到位》《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