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良
篮球是一项充满趣味的运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导致教学实践相对刻板,使得学生对篮球的学习仅仅是单调的、机械的训练,在这种模式引导下, 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篮球的兴趣。因此,为了转变这种教学现状,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篮球比赛等活动, 从而缓解沉闷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投篮这一部分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他们在实际比赛中掌握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会在小组“荣誉”的“绑架”下,尽力争取竞赛的胜利,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师在实际比赛中传授篮球技巧,学生的注意力会相对集中,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继而推动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走进中职院校之前,接受的体育教育不同,因此学习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差异教学法恰好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助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运用差异教学法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差异教学法的基础是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其中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运动技能、学生的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科学分类,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如结合获得的信息,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其中一组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他们的技术也比较好;二组学生素质处于中等水平,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三组的学生则是综合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水平比较低。在划分教学小组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并综合实际进行差异性引导。对于基础比较好的一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高目标训练引导,并在引导中重视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注重技能训练,在后期划分小组中,与一组的学生相互配合,使得他们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学习水平;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并找出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巩固成果,指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通过教师基本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
不管学生的技术怎样,在差异引导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并关注学生尊严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同时,教师需要对进步的学生加以表扬,结合学生的变化进行实际调整,从而推动教学的全面、有序发展。
篮球训练不仅是单纯的运动,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精神。篮球训练讲究协作精神,需要队员相互配合,为了目标共同奋发努力。这是篮球精神的表现,也能对队员起到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中职教师在篮球训练中,除了要传授一个专业性的技巧外,还需要做好篮球精神的渗透,让学生理解篮球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音频文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篮球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篮球精神。
总而言之,要想转变中职篮球教学的效果,教师就需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篮球的兴趣。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技能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质,以学生为本,采取有效策略,实现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