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8-11-19 09:25冯永王东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鲁肃草船借箭周瑜

冯永 王东升

师:同学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看看这些人物,你们都认识吗?(伴随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屏幕徐徐出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学生兴奋地说着人物的名字。)

师:(微笑地)今天我们将一同来学习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这是本节课中出现的词语,你能读准吗?(课件出示词语,第一行含有多音字,第二行含有人物名字。)

(生练读词语)

师:红颜色的字是这节课的生字。(将课件中词语的生字变红)你觉得哪个字的写法需要大家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生:“妒忌”容易写错。“忌”上面是“自己”的“己”字,而不是“已经”的“已”字,下面是心字底。

(师板书:妒忌)

师: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所注的《楚辞·离骚》曾指出“害贤为嫉,害色为妒”,那么,在课文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周瑜因为诸葛亮有才干而心中充满怨恨。

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没有害怕,答应周瑜说只用三天。诸葛亮在雾天出兵骗曹操,轻松借来十万支箭,最后让周瑜自叹不如。

(师板书:自叹不如)

师:诸葛亮借箭这个计谋,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生:神机妙算。

(师板书:神机妙算)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师:能不能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板书中的“妒忌、自叹不如、神机妙算”)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

干,想用借箭之名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最后周瑜自叹不如。

师:诸葛亮究竟怎样神机妙算,最后让周瑜自叹不如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看哪几个自然段是直接写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生讨论得出是第6~9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然后同桌之间讨论讨论。

(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同桌研讨。师巡视,适时指导。)

生:我是从“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这句话中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青布幔子”在雾中不容易看清,草把子利于受箭。

师:你读书真仔细。

生:我是从“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句话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绳索连接起来不容易分开,利于受箭。

生:我是从“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联系上文,他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候才和鲁肃一起去借箭,而此时又是大雾漫天,说明他早已预料到今天会有大雾。(板书:大雾漫天)

师:读原著你会知道诸葛亮是观天象而知天气,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读书,这种读书方法值得大家学习。继续。

生:我是从“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这句话看出来的。因为“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

生:我是联系下文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这句话看出来的。因为上文说“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这回掉过来,这样可以让船两边的靶子上都

受箭。

师:开始头西尾东,后来头东尾西,还有什么好处?

(生皱眉没有举手,师用手势及时引导,生恍然大悟,兴奋举手。)

生:这样可以利于船体保持平衡,避免船翻了。

生:船头调过来,返回时比较方便,利于及时返回。

生:我补充一点,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还可以吓唬曹军,让曹军以为人很多。

师:不错,擂鼓呐喊,这

叫——

生:虚张声势。

生:我是从诸葛亮说的话看出他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是笑着说的,这就说明他预料到曹操一定不会派兵出来。

师:诸葛亮是笑着说的,同学们反复读一读他说的这句话,结合书中的插图,仔细揣摩揣摩,他在笑谁呢?

师:笑鲁肃,因为鲁肃此时还蒙在鼓里,他担心曹兵出来。

师:也就是诸葛亮在安慰鲁肃。现在我是鲁肃,你就是诸葛亮,你来安慰我一下。

生:(入情入境地读)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我心里还是没底,谁再安慰我一下?

(生表情夸张、十分投入地摇头晃脑读)

师:这样我总算不害怕了,像他这样一起安慰我一下。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看,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这真是一字值千金啊!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继续!

生:我是从“顺风顺水”这个词中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他不僅了解当时的天气情况,还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回来时刮北风,而孙刘联军正好在南岸,顺风顺水,可以很快

撤退。

(师板书:顺风顺水)

师:看来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还——

生:下晓地理。

师: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到1800多年前。现在你们就是周瑜、鲁肃、曹操、诸葛亮。

(师走到一生前,轻轻拱手。)

师:您明知诸葛亮已经立下军令状,为何还派鲁肃去探听呢?

生:(生开始很惊讶,然后进入情境,显得很激动并模仿周瑜神态)诸葛亮点子太多,我怕再捣什么鬼,我派人探听一下,再破坏他的计划。

师:(面带略微轻视的表情)都督,您太小气了。(生笑)送您一句话,宰相肚里——

生:能撑船!

师:(环视一周)鲁肃呢?(生举手)鲁肃啊,您是周瑜手下的爱将,为何报告周瑜时,却不提借船的事啊?

生:(展现出很诚恳的表情)我已经答应了诸葛亮就得这么做,我是个守信用的人。

师:人无信而不立。好一个诚实守信的鲁肃啊!

生:(展现出很疑惑、纳闷的表情)我想看看诸葛亮到底使用什么办法造十万支箭,如果真能造十万支箭,对我们东吴也是好事。

师:(对于预设之外的、学生对人物的另一种解读非常兴奋)你看重的是结果,真是大智若愚啊!

师:曹丞相呢?

(生举手)

师:曹操,你有八十万军队却为何不敢派出一兵一卒啊?

生:(摇头并故作很深沉的样子)雾这么大,人可能也不少,我要是出兵损失必然大,还是射箭吧!

师:你太多疑了。

师:诸葛亮,这几个人只要有一点差错,你的借箭计划就不会成功了,你是怎么预料他们不会出错的呢?

生:(面带微笑,非常自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对他们几个人的性格非常了解,周瑜肯定会派人来探听,鲁肃绝不会泄漏秘密,曹操多疑,不会轻易出兵,我的借箭大计肯定能成功。

师:我看诸葛亮是深谙用人之道,能知人善用。草船借箭成功了,看到如此情景,(面对刚才扮演鲁肃的学生)鲁肃,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拍拍胸口)我这颗心终于放下来了。

生:我心里真高兴。

师:什么叫高兴啊,那是相当高兴啊!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面对刚才扮演曹操的学生)曹操,你心情怎么样呢?

生:(面带痛苦)别提了,我伤心死了。

师:读出来吧!

(生伤心地读)

师:(面对刚才扮演诸葛亮的学生)诸葛亮,你心情怎样?

生:(仰天大笑)哈哈哈,十万支箭都拿来了。周瑜,你还有何话可说?(笑对扮演周瑜的同学)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诸葛亮胜利的喜悦,齐读这段话。(生齐读)周瑜,你的心情是最复杂的,咱别说了,读一读吧!

(生面带愧疚地读)

师:(指板书)同学们,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就神在他细心的观察,妙就妙在他日常的积累,这就是智慧。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我觉得这诸葛亮明明是在骗箭,怎么却说借箭?

师:谁想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如果说骗箭就是贬低了诸葛亮,借箭才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我认为这“借”就意味着还有“还”,下次和曹军交战时再“还”给曹操。

师:你的见解很独到,从这“借”字我们更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周瑜妒忌诸葛亮并设计陷害他是发生这件事的——

生:起因。

师:诸葛亮神机妙算用草船来借箭是这件事的——

生:经过。

师:诸葛亮如期交箭让周瑜自叹不如是这件事的——

生:结果。

师:这篇文章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这是什么顺序?

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不仅如此,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还前后照应。而且作者还通过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每个人物鲜明的个性,这样严谨的结构神不神?

生:神。

师:妙不妙?

生:妙。

师:所以,与其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不如说是作者罗贯中的妙笔生花。

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这三足鼎立的舞台上,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演义》中像《草船借箭》这样独立成篇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生举例)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三国演义》中去感受,去品味吧!

【评析】

名著教学不外乎采用两种方式,即以阅读为本位和以写作为本位,而冯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两者兼顾,理解内容的同时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四大亮点:

一、阅读本位和写作本位的有机结合

冯老师这节课做到了阅读本位和写作本位的有机结合。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冯老师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把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放在了第二课时。本课的核心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草船借箭的过程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并由这一问题出发,把课文的留白作为本课教学的一条暗线,不局限于故事情节而是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超越时空的界限与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来体会文章写法的精妙、人物刻画的高超,这的确是本节课最大的创新点。

二、紧扣主线问题,精巧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冯老师并不像大多数教师那样展示搜集到的大量电影、电视资料,而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冯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让学生寻求统一答案,而是由问题来指向操作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带着自己的理解再回到文本,用朗读来呈现对文本的理解。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学生个性表达、真诚交流、动情朗读的一幕幕场景,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自然地体现了高品质课堂的灵动性。

三、注重方法指导,内化外化结合

冯老师在教学中还注重把语文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时,强调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妒忌”一词采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方法,“神机妙算”一词采用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起来理解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时,冯老师及時捕捉课堂生成的资源,总结朗读的方法,用自己的表情带动语调,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指导学生阅读时,冯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因为想象是读者对作家所写文字的再创作,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贯穿三个学段的方法。冯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方法,让学生用方法去阅读,这也充分体现了高品质课堂的本真、和谐。

四、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拓展阅读空间

冯老师还通过情境的创设、音乐的渲染、文字的品读,让学生置身于三国文化的氛围中,进而实现由名篇带名著,为学生在名著面前打开一扇窗,推开一扇门,充分体现了高品质课堂的高尚、丰厚。

但是,本节课也有值得探讨或深入研究的问题: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每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从局部发散到整体,抓住课文中最后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作为统领全文的主线进行教学,处理得非常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提的小问题过多,教师还是有些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更科学的预设,驾驭课堂时要更加灵活、创新。

2.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也有需要探讨的地方。比如,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7自然段的“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和第8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时,教师可否及时出示地图?曹操在长江的北岸,而且是上游,孙权的军队在长江南岸,又是下游,这样不需要太多语言,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出诸葛亮的智慧。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儿,感受到了美好的阅读痕迹。更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莲南小学 / 辽宁大连开发区格林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鲁肃草船借箭周瑜
鲁肃的深谋远虑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梦回三国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误读鲁肃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