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思维导图的翅膀 遨游阅读写作的殿堂

2018-11-19 09:25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课文

一、课程缘起——板书如此多彩

2014年,我初识并热爱上了思维导图。经过专业的学习后,我将思维导图广泛地运用在了学习、生活、工作中。一次上课,当我在黑板上画上代表课题的中心图时,我发现台下的一个个小身板挺得笔直,一双双熠熠闪光的眼睛里写满了惊喜和不可思议,他们做笔记的样子也前所未有地专注和认真。

下课后,学生纷纷跑到讲台上,对着黑板上的思维导图板书指指点点。当值日生拿起板擦准备擦掉时,有的学生甚至依依不舍地恳求:“不要擦,让我再多看一下。”还围在我身边询问:“老师,您画的是思维导图吗?您画得真好!你能教我们画吗?”望着他们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内心有一粒小小的种子悄悄萌芽。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东尼博赞先生在充分地研究了人脑之后,参照左右脑的机能创造出来的一种图形化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把脑中的思绪与思考脉络以逻辑与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技术和关键词技术在思考中既能发散又能收敛,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么好的工具,若是能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掌握一门受益终身的思维工具。

二、课程定位——提升阅读写作

可是,在语文的听、说、读、写中,我该从哪里入手,与思维导图进行融合呢?

回顾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无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这就阻碍了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阅读用时长,阅读效果差。写作时,学生对于习作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和详略的分配也毫无头绪,尤其是考场作文,经常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偏离主题或者抓不到重点的现象比比皆是。

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和网状脉络能让思绪的层次更为分明,更加结构化,逻辑也更加清晰,加上图像、色彩的运用,更滋长了审美的素养和创意的激发,是进行理解、分析、综合、评鉴和创造的好方法。当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内心的想法呈现出来且进行主动有意义的学习时,这对他们阅读理解和写作构思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进一步调查、了解了本班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的具体情况后,我结合思维导图制定了如下目标:

1.阅读:在阅读中能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快速找到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在阅读中能建立整体认知,降低阅读负担;建立同主题的整体认知,学会抓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整合。

2.写作:能运用思维导图高效立意、选材、研拟提纲,快速掌握写作重点、整理思绪,让结构更有层次、想法更有创意、思维更加清晰。

三、课程架构——遵循“道”,提升“术”

明确了研究的内容、目标以及重点后,根据我所任教的学段和思维导图的特点,我搭建了如下课程框架:

四、课程实施——给我一个支点

1.知识储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1)板书浸润,耳濡目染。

教师可以利用板书在班级进行思维导图的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思维导图的形式和技巧。课堂上,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教师慢慢地将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板书呈现在黑板上。刚开始的板书由教师绘制,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补充、完善思维导图。学生很喜欢简单明了、色彩鲜艳的中心图和充满生机的线条,以及简洁的关键词。这样,整个课堂充满了趣味,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而每天的“亲密接触”也为他们接下来的思维导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技法传授,归本清源。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它的用途和功效因人而異。因此,要想更高效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思维的水平,进行思维技能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顺利地开展这项课程,学生必须要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则和思考方式。如,可以在随后的三个月,在每周五下午的思维导图特色课上,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美食、游戏、运动等主题,全班进行思维导图的技法学习。

2.循序渐进——写作路上

小试牛刀

(1)以文为例,进行仿写。

所有工具和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在思维导图板书渗透和技巧的学习过程中,我将仿写思维导图提纲列为实践运用的第一选择。因为,模仿不仅仅是创造的开始,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上手,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如《观潮》所在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单元习作也是要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教材里的文章是最好的学习范本。于是,在审清单元习作题意、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对象后,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观潮》,用思维导图画出整篇文章的内容,感知课文的创作意图、描写顺序、写作方法、景物特点等。然后让学生仿照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将自己要写的景物代入其中,以此绘制自己作文的思维导图提纲。

接下来的单元习作是写观察事物日记。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每篇课文时,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所学课文的全文思维导图。当学生进行单元写作时,教师用课件带领学生回顾当时的思维导图照片,一起总结单元所学课文的特点,以思维导图呈现文章思路。(如图1)学生根据自己近两周观察的事物(观察植物的学生还把盆植带到了教室),仿照黑板上的思维导图提纲,绘制自己的观察日记提纲。(如图2)最后,学生对照提纲,快速高效地完成习作。

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根据思维导图对作文进行两次检视。写作中,检视是否偏离主题;写作完后,检视习作的组织架构是否合乎逻辑。最后,根据检视结果,对习作进行修改。虽然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那么严密,能从中检视和修改到的地方并不多,但在长期的训练中,他们不仅养成了检视和修改的习惯,也逐步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特色课上的专业学习,再加上一个学期作文提纲的仿写,为下学期学生自己用思维导图拟定写作提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技能拆分,学以致用。

在写作中,用完整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构思写作提纲,也可以有效地运用到习作的立意和选材中。思维导图的核心技能——联想和逻辑分类技术,在思维的创意和搜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第六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关爱”。因为习作立意很明确,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选材上,用思维导图专业软件imindmap来记录和指导学生整理写作素材。

在快速切入作文主题后,软件出示“关爱”的中心主题。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对“关爱”的人物进行头脑风暴,并用软件及时记录和呈现学生的想法。从发散的人物中,学生选择好写作对象,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画出若干与“关爱”有关的事件。有一两个角度又触发了新思维,就让它继续延伸下去。(如图3)最后,学生进行思维的收敛,把最能触动自己的素材圈起来,综合评估,决定写作方向。(如图4)

一个学期下来,经过板书的耳濡目染、12节课的技法学习、写作提纲的仿写和立意选材的实践运用,我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单、手抄报上不经意出现的思维导图,这时我知道,他们已经初步学会了。

3.全面开花——阅读和写作齐上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的,无法分出一个一个阶段。所以,四年级下学期,阅读和写作与思维导图结合的教学实践也是随着学生的学习进程一一展开的。

(1)由扶到放,玩转写作提纲。

在前一学期仿写思维导图提纲的基础上,下学期的写作提纲指导的重点我放在了“补充提纲”和“自由创作”上。

承接前一学期的教学方式,第一单元写景的作文,我依然在示范课文《桂林山水》全文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第三、四单元开始,我便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指导之后,在黑板上画出只有主干和二级分支的思维导图,余下的分支和关键词让学生根据自己作文的内容自行补充,完成各自的思维导图提纲。比如第四单元,在口语交际课“小小新闻发布会”后,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上听到的哪则新闻印象最深刻,并把新闻标题简要写下来,这便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读 新闻有感”;之后,我给出四个主干——“引用”“想法”“联系生活”“表明观点”(即读后感写作的“引”“议”“联”“结”),并以当时霍金去世的新闻为例,进行了口头提纲的指导。学生当堂就完成了提纲和作文。虽然是第一次写新闻读后感,但学生的作文结构分明、思路清晰。(如图5)

之后的习作提纲都是学生在进行完写作指导后自主独立完成的。在周末的周记本上,也有不少学生自发采用思维导图列好提纲再进行写作。语文期末检测后,有好几名学生还把他们的考场作文思维导图提纲交到了我的手上。

写作提纲的思维导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写作前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整理和调整结构,将已有的资源和想法显性化、结构化,将写作变成 “看图说话”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容易得多,而且文章主题正是思维导图重点强调的“中心主题”,所以也减少和避免了跑题和偏题。

(2)思绪飞扬,成就“诗人”。

对于学生,诗歌学习虽然毫无抓手,指导方法也甚少,但因其内容天马行空、形式不拘一格,无疑仍是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思维导图中的联想接龙,能让思绪无限延展。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下一个思緒的起点,越想越深,越想越远,和具有丰富想象特点的诗歌非常合拍。课堂上,我们以“地铁”为题,合作创作了一首诗歌之后,学生又在我给定的题目中自选话题,进行联想接龙(起初限制在5个左右),创作了属于自己的诗歌。联想奇特、内容丰富,朗朗上口,每个学生都成了才华横溢的诗人。(如下页图6)

(3)众人拾柴,拉开自主学习的帷幕。

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学习,我最初在课堂上是用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思维导图的学习与运用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减轻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中,在进行了导读、自读等学习铺垫后,我向学生提问:“课文围绕黄河的变化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交流,写了灾难、变化、原因和治理方案四个方面。我随着学生的回答,画出相应的四个主干。在带领学生学习了“灾难”部分,并画出二级分支后,剩下的三个部分由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学习,自己思考,在书上做批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该部分思维导图。(如图7)完成后,请学生上台分享。接下来的两天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自主学习下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学习完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再进行汇总,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同类型的文章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写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可依此进行。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之后,再让学生自主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并在与小组成员进一步的质疑、讨论、学习中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在整理文章时,不得不学会快速浏览,从结构抓文章大意、论述逻辑。在反复浏览和寻找信息中,也找到了问题和阅读目的,并完成了思维导图。整篇内容汇整成导图后,就能清晰地看出作者的思绪和表达过程,知道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相应的文体特点也会把握得更加清晰,进而提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4)有法可循,半年共读7本书。

思维导图看起来复杂,其实它除了完整地使用之外,有时候还可以画简单的、迷你的思维导图,甚至还可以用主干式的思维导图在书本上做读书笔记和批注,方便后续进行整本书思维导图的整理。因此,我摈弃了以往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心得的做法。在阅读指导课上,我把迷你思维导图和主干式思维导图的用法教给了学生。在进行共读书目的阅读时,有不少学生就选择了这两种方式在书本上做批注。

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整本书后,我指导学生对整本书做一次全面的梳理,从作者、人物特点、重要事件、感悟等方面指导完成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如图8)并进行分享。读书分享后,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再次回到书中,找到与该话题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并整理成该主题的思维导图,(如图9)在组内和班级进行二次分享,最后再进行创意写作。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和主题思维导图的学习仍是由

扶到放,最初指定主干内容,指导绘制,最后自由发挥,自主

完成。

此时的阅读不再局限于零散的好词好句和点滴心得,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思考的能力。在精读感兴趣的话题内容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信息和资料的重组,这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一个学期7本书精读下来,每个学生都是收获满满。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正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阅读和写作中,只要正确使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条理,思绪更加清晰敏锐,想法也更富有创意。思维导图在思维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思维技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思维导图结合阅读、写作课程,还需要我们进行更长期和更深入的探索。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莲南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课文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