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农村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2018-11-19 23:21卢鑫平吕建华
新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农村

卢鑫平 吕建华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对经济增长的重视超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治理不力,致使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尽管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但在治理的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到位,往往疲于应付,流于形式,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大打折扣,不少地区甚至依然难以遏制逐渐恶化的趋势,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已然陷入困境。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大数据是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重要抓手①程春明,李蔚,宋旭.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5(6).。基于此,环保部于2016年3月出台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生态大数据的建设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有了国家方案。在此前后,学界对此也作了不少研究探索。如魏斌提出大数据是“未来新石油”,政府部门可以搭建互联网平台收集公众诉求信息,并将其信息与环保部门的数据相结合形成环保大数据,对环保大数据分析处理,可达到环境治理精确性高的目标①魏斌.推进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5(19).。刘德权、苏荷认为大数据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最新手段之一②刘德权,苏荷.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环境治理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郭银波阐述了大数据在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产品开发、工程建设、运营模式革新等方面可能发挥的更大作用③郭银波.大数据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J].小城镇建设,2016(10).。总的来看,将大数据与环境治理能力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充分,很多问题尚未展开,更谈不上深入具体。而对我国农村地区如何应用大数据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环境质量,还缺乏应有的全面重视,对其具体实施面对的困境和应有的对策,更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试作初步探索。

一、大数据使用在农村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中的必要性

农村地区是我国环境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一是分布面积广;二是污染总量大;三是人口多,管理成本高;四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呈现为环境污染点分散、盲区过多,检测、治理投入成本巨大。只有通过大数据应用,才能有效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

大数据作为时代技术革命的产物,已经深入到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在医疗卫生、市场营销、人工智能、政府公共服务等各行各业都得以广泛应用,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帮助人们从中真正受益。因此,面对严峻的农村环境挑战,试图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通过对大量农村环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实现农村环境监测的高效化、环境决策的科学化以及环境公共服务质量的优质化,从而在根本上扭转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是目前必须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数据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

过去常规的人工监测手段和执法方式,在面对大面积无组织的农村环境监管对象时,在成本投入、数据记录、对象分析、监测对比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上都存在很难的可操作性。大数据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海量的环境数据转换以图形、图像的形式显现在电子屏幕上,把最终的处理分析结果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将同文字叙述、报表综合、数据陈列等传统形式相比有质的飞跃。因此,了解环境大数据,读懂环境大数据,认识大环境数据,使用环境大数据,成为环境治理工作的必修“课程”。其次,大数据的实时性使环境治理由相对静止的状态转变为一个动态过程。在过去,农村环保作业往往处于一种零散、无序的状态。大数据的推广和使用,将无序变为有序,将零散静态的环境信息串联成动态的环保数据系统。在大数据平台,环境数据实现实时更新,可根据数据走势,随时分析环境状况,预见环境风险。

(二)大数据增强环境决策的科学性

传统的用于环境检测管理的环境数据,基本是靠人工调查、用手工一个个收集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不高,且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数据错误、遗漏,导致环境评价的准确度降低。大数据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直觉判断让位于精准的数据分析。与传统的分析方式相比,大数据明显具有实时处理分析的优势,更有益于环境数据分析效率的改善。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及时更新能力,数据得以不断刷新和流动;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的计算模型和算法,整合各方面的环境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根据数据推导得出的结论作出决策。可见,决策的依据是处理过的数据,而技术的手段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大数据更有益于环境数据的分析,并大大提高了环境决策的科学性。

(三)大数据改善环境公共服务质量

大数据应用能够反映真实的环境公共服务效能。复杂多样的农村环境本就可以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样本,经过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政府根据数据指标和走向准确掌握各村的污染源、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各方面的环境质量讯息,及时发现当前农村环境事务中存在的现实需求和客观问题,使政府在农村环境事务处理上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实现对农村公共环境领域内的有效供给。而政府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在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处理上往往也力不从心,所以有些政府便将部分环境服务外包给企业或其他第三方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对数据的掌握和了解,让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改变政府单一供给的局面。通过引入市场主体竞争,既能借助社会资源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生产能力,又能满足村民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整体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颠覆以往渠道单一、管理困难、时效性差的亡羊补牢式的监管方式,使农村环境监管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拉近决策环节与现实情境的距离,降低决策误差带来的成本浪费,提高环境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大数据不仅要求从整体全局的数据出发,并且还强调数据的关联性,透过数据揭露问题的实质和潜藏在事物背后的内生逻辑和规律,从而有利于政府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治理。同时,在整个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政府不可能是唯一的数据供给源,需要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配合,整合、汇聚多方力量,有效发挥农村环境治理主体的最大合力。

二、大数据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困境

农村环境作为事关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其形势不容乐观。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各种新旧污染的交织和叠加,以及农村环保工具的繁杂、无序、分散和薄弱,致使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难度巨大。

(一)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大数据之于农村环境治理重视不够

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虽然大多已经初步认识到大数据治理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往往不高,意识薄弱,认识不到位,对于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所需的支撑体系还不了解,利用大数据改善农村环境的思路还不够明确。我国农村环境治理能力、治理手段都十分有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村民对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诉求很高。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热情并不高,他们普遍习惯于对政府提要求,而无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环境保护这项需要长期努力、艰苦奋斗的工程缺乏本质上的认识,甚至部分村民对乡镇污染企业关停、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不予支持、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环境治理参与意识和大数据意识的双重不足无疑加大了大数据在农村环境治理能力中运用的困难。基于大数据的环境治理是一项内容复杂、持续的工程,单方面只靠政府付出努力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只有让企业、公民等其他社会主体参与进来,丰富环境治理结构,才能实现善治。

(二)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缺乏技术支撑

大数据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的对大量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和处理的技术。换而言之,若没有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便难以采集到庞大、繁杂的数据子集,因此也就没有大数据这一概念可言。这几年,随着“金农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但其建设水平仍然很低,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高科技装备投入不到位,网络“信息孤岛”等多重问题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农村信息网站建设不够完善,缺少专业性、特色性的信息;对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也比较匮乏;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力度不够,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较差,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利用率低。因此,要想突破大数据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首先就得打造一个坚实的大数据环境治理平台,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数据应用于环境治理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大数据专业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匮乏

大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搜集、甄别、处理、贮存等手段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承接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如今,我国大数据呈现爆炸式发展的态势,而关于大数据专业学科建设才刚刚起步,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应用也仅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导致大数据专业人才现状与大数据高速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有关业内人士也曾表示:“人才问题才是大数据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治理农村环境,不仅需要专业的大数据知识,还要对环境领域有一定的熟悉度。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网络技术不发达,信息专业人才也主要聚集于大城市。村里的领导和相关信息服务人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几乎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乏对大数据的认知和了解,必然会存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障碍,难以为村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因此,大数据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是制约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大数据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瓶颈所在。

三、应用大数据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农村环境信息数据公开系统

农村环境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村民理应是农村环境最直接的知情者和维护者。可实际却恰恰相反,村民两耳不闻窗外事,普遍对环境保护没有意识观念,对村里相关的环保政策和措施更是无从知晓。由此可见,基层政府在政策宣传、信息公开、教育指导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为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环境信息公开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在相关网站及时发布真实有效的环境信息,亦或是更为直观的数据信息,与群众进行充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在交互过程中,让村民切身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根源上唤醒村民的环保意识和观念,从而自发地加入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来。譬如,政府就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创建各村垃圾回收APP,每家均注册成为用户。在垃圾处理软件上,政府就可以利用APP数据平台定时更新垃圾收运的时间、路线、中转站和各类资源的回收项目等讯息。同时,软件还可增设后续的环卫基础设施、垃圾处理进展、作业情况等在线监测数据的提供和服务。以垃圾处理为例,增强村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和对垃圾处理路径的了解,提高他们参与治理的热情,让村民真正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唯有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才能充分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搭建农村环境大数据应用平台

对于农村环境治理而言,加紧农村环境治理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建设的步伐极其关键,大数据能否得到有效的采集、剖释和利用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平台的建设水平。在这个主要节点上,需要不同治理主体合力参与,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以相关企业为核心,以公众参与为桥梁,从而创建一个囊括有线网络、移动网络和各种社交网络相互对接使用终端的统一化的农村环境治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因为大数据是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基础之上的,所以政府在未来应该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的网络设备技术,健全农村网络体系,才能促进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落实和发展。其次,企业作为环境治理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诸如像阿里巴巴、谷歌、帆软等大数据公司可以为农村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资金助力,在数据窗口,企业可以深度融合多源流的环境数据,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更是实现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素。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发不同的环境APP软件,为百姓提供更加个性多样、快速便捷的环境公共服务。因此,加强政企合作,将部分业务承包给企业,是实现农村环境高效治理和推动农村环境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

人才是大数据建设的立足点,加快培养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大数据治理的应用。实现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助力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齐心协力去挖掘、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打造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将其在大数据行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其一,高等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所以应该以高校为支撑,加快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科学等与大数据相关学科及专业的建设,完善大数据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大数据人才,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其二,建立和实施高校与各级政府环境管理系统联合培养人才和共同建设大数据平台的机制。各级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机构不但可充分发挥为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实践教学与知识技能应用的空间,而且也是环境管理理论、政策、问题、对策研究的直接根据、直接来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高校、政府机构、相关组织、企业等的多层次、多类型合作机制、合作平台,可建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环境大数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其三,提高全民尤其是农村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大数据应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传播媒体普及环境大数据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境大数据的认知和应用水平,无疑是最为基础的人才与素质工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这既对突破农村环境治理困境、打好农村环境治理攻坚战提出了明确的作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也为必须使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作为国家战略的时代机遇。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EPC模式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分析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环境清洁工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漫观环境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