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巨大。美国历史上发生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股灾,分别是1929年“黑色星期二”、1987年“黑色星期一”、2008年“次贷危机”以及2011年“主权债务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金融投机泛滥,尤其到了1928年底至1929年上半年,股市成交量和指数连创新高,股价飙升,股市的过热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美国终于在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这天,迎来了极其黑暗的一天。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刚一开市,猛烈的抛单就汹涌而来,所有人都陷入抛售股票的漩涡中。股指从之前363点最高骤然下跌40个点。成千上万美国人的财富在几天内烟消云散。此后,银行业破产,美国经济瘫痪,西方经济迎来了大萧条。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再次达到1929年的水平。
1973年至1975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国爆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值美苏军备竞赛,政府的外贸赤字和预算赤字不断上升。美国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管制,对股票投资进行减税,使巨额的国际资本涌入美国股票市场,促进了股价持续高涨,为股灾埋下了隐患。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开盘后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约5000亿美元)瞬间蒸发。随即影响波及全球,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美国在2000年和2001年先后遭遇科技股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袭击,为刺激经济,美联储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多次降息。在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房市和股市双双大涨。从2004年开始,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利率相应大幅上升,居民偿债压力增加,特别是那些偿债能力本就非常脆弱的次级贷款借款人。美国房市从2006年起开始陷入困境,随着危机的加深,大量持有次级债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危机又蔓延至金融体系。2008年9月,危机集中爆发,美国两大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两房”)相继被政府接管,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银行被美国银行收购,保险巨头AIG接受联邦援助,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有投资银行转为银行持股公司以接受联储更严格的监管。受此影响,美股大幅下跌,9月-12月的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下跌31.2%,2009年3月更是一度跌破7000点。
美国股市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2009年开始触底反弹,期间除2010年5月6日盘中出现异常暴跌外,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同时,美国联邦政府救助华尔街的7000亿美元计划也导致联邦债务迅速增加。为此,美国从2007年到2010年连续6次提高联邦债务法定上限,也为后续的主权债务危机买下隐患。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受此影响,美股在2010年4-6月震荡下跌。到了8月初,因美国国会未能在最后期限就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股接连暴跌,标普500在8月2日和8月4日分别下跌2.6%和4.8%,8月8日更是暴跌6.7%。8月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至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至少持续到2013年中期。受此利好消息的提振,美股当日大涨,标普500收盘上涨4.7%。此后,美股总体上结束调整期,开始触底反弹,并在2012年2月突破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