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萍
工匠精神是由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的逐步发展形成的。它也是工匠高层次专业素养的表现,对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追求卓越产品的态度。作为近年来的一个新概念,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奉献、卓越、耐心和继承。工匠精神对社会各界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的引导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浮躁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追求“短、平、快”能够带来更加快速、直接的利益,但往往会忽视产品的质量和内涵。工匠精神可以使企业摆脱“短、平、快”的束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人而言,积极学习工匠精神可以从其精神中汲取灵感,运用实际行动来提高整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工匠精神是工匠品格的精髓。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需要通过工匠精神来锻炼。工匠精神可以激发学徒的内在动机,并激励学徒对产品制作过程的精雕细琢。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中等职业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体,肩负着继承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心沉气淀,重塑工匠精神,把自身的工作做到极致。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健康成长。无论教育类型如何,最初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人们成为可以从事某些类型劳动的工具。人的自我发展需要各种性格、各种文化和各种能力的积累。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在过去会被人们所轻视,不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本身,而是因为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的路径。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培训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不是普通的劳动工具。这就需要拓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将核心素养培育纳入学徒培养内容。
从学徒到工匠的成长需要培养基础技能、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基础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和实践技能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由中等职业学院领导的现代学徒制度来学习;核心素养包括人格素质和心理资本。其中,人格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精神、自尊心和责任心等,心理资本包括对未来的期望、乐观态度、自我效能和适应力等。核心素养在人类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自尊心和责任心这一部分。这些品质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并推动自己实现自我的预期目标;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学校教育有关,但不仅限于学校教育,它还源于先天能力、家庭教育等其他方面。
职业价值是职业人对自我、行业、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决定了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追求和定位。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职学生中,能够充分考虑自身职业价值并结合自身发展、行业趋势和社会需求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1.5%;只注重职业的就业率和社会需求,不把自我职业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8%;没有考虑职业价值这一问题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0.6%。数据显示,目前中等职业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认识模糊,缺乏对自身发展、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的整体思考,这些都会影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职业意识是职业人的自我理性审查,其决定了他们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对他们制定和实施自我的职业规划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精神,反映在职业意识较为薄弱。中职学生往往不清楚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制定自己职业规划的意识或能力。有些学生是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够了解,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的特长、爱好也不甚了解。
考虑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养存在理论指导不足,或对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不足从而阻碍了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式。
办学理念是一种认识,办学理念会对办学行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虽然专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业技能并不能与职业素养相提并论。长时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对办学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过分追求学校规模,忽视了办学质量。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办学理念,能够引起中职学校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
从工匠做工的情况来看,构造一件物品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材料。如果工匠需要完成对一件物品的制作,则第一步就是选择材料然后对其进行设计。在选材的过程中,工匠应注意择优选取,即哪种材料适合哪种制作工艺。事实上,它就是工匠精神中扬长避短的具体体现。而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感到困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再加上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中等职业学校应分析学生职业发展的现状和原因,运用工匠精神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改善情况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一个工匠能否制作出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其对工作的热爱、勤奋和奉献精神,以及工作过程中细致耐心、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由于工匠对工作的这些良好态度,才能创造出一件优秀的作品,促进工匠的成功。由于中等职业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往往缺乏工匠精神,中职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工匠精神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更要注重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将工匠精神的亲、勤、细、实、精等内容渗透进对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中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积极组织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工匠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中等职业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榜样的力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榜样推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中等职业学生在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喜欢幻想,但自身的水平和能力不足以维持幻想的情况。换句话说,在追求梦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须教育学生脚踏实地,将职业理想与自己的现实联系起来,并将其理想目标与自身的能力水平紧密联系起来。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中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选择理念。在就业的基础上,要用工匠精神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然后根据自己的力量寻找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创办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扬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
除了依靠学校的力量,工匠精神的培养还可以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尤其是企业的力量。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后,学生应深入企业,学习企业内部积极的理念、文化和精神,在实践中接受企业标准的检验,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提高自己勤奋和努力的精神。因为在企业中实习并不像在学校中学习那么容易,缺乏克服困难的能力或是不够努力工作的学生往往会遭到企业或社会的淘汰。本着工匠精神,强调勤奋努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毅力。通过工匠精神的引领,能够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学生的精神内化为最终目标。
职业素养将对中等职业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就目前社会发展情况而言,具有更高职业素养的学生往往会更受企业和社会的青睐。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注重工匠精神的理性整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