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粮本”成了“珍藏品”

2018-11-18 16:50
中国火炬 2018年8期
关键词:粮店市镇大庆

前几天搬迁,来个彻底翻家底。在一堆老物件里,找出一个红塑料皮的小本,封面上印着黑龙江省大庆“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大庆市粮食局)金黄大字。“老粮本”捧在手里,从中抖出那沉甸甸的记忆,在情怀里拽出一丝丝印记。“老粮本”里藏有令人难忘的封尘故事。“老粮本”见证的是,改革开放发展的一段里程碑。

记得五六十年代,吃“供应粮”是一个标签,城镇人与老农的差别就是“一本定乾坤”。围绕这个差别,一系列社会上的优越待遇“泾渭分明”,身价“各有千秋”,命运“天南地北”。

想想自己,一个农村娃,1969年底离校园当兵,在部队从戎4年,退伍复员后几经波折,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工作。当年,大有“曲线求本”的经历。跨入吃“供应粮”的行列,真有“我用青春赌明天”诗意。

1978年,结束两地生活,把家在油田安顿下来,才真正意义领了大庆“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4口之家,按月定量供应,粗粮细粮限量,“老粮本”成了生活水准的主色调,是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那时买粮是主要家务活,用白色大面口袋,什么大碴子30斤、玉米面50斤,家里还用白铁皮打制油桶,上粮店都是这个装备。有的用肩扛,条件好点的用自行车驮。

我所在的红岗粮店,每月职工开工资前后,那里是最热闹的地方,排长队是家常便饭,真是一幅“民以食为天”动人画卷。挤的、吵的,有时还因“加楔子”干仗的。有段时间,粮店搞自动化售粮,用口袋站在那一接,就哗哗淌出来。一出故障,不是淌个没完,就是卡住不出,“洋相”没少出。试行一阵子,后来拆了又恢复原貌,还是人工准成。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回家里“老粮本”突然找不到了,出现“断顿”的威胁。翻箱倒柜地找,犄角旮旯都查遍了,急得跟老伴直吵架。要知道,那时补粮本要多道手续,因多部门管辖是挺难办的事。无意上立柜顶上拿东西,一看“老粮本”怎么跑这上面去啦。原来“老粮本”弄得油乎乎的,让家猫给叼上去的,把封皮都给舔去一大块。好在是虚惊一场,把猫抓过来一顿好揍,才算解气。

民生改善见曙光,有了开放搞活的大环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口头禅,没人再说了。后来企业给职工增供面粉,年节到外地采购大米,“老粮本”的地位下降了一大截。

真是记不准啦,具体是哪一天不用“老粮本”的。改革开放40年,百姓大众生活丰衣足食,餐桌上的变化更是令人大饱口福。“四海皆一家”,想吃啥就有啥;网购的、快递的,想要啥就来啥。没了“本本”的束缚,这种解脱的幸福感,谁还不由衷地说:“今天是个好日子” 呢。

翻翻“老粮本”,那份久远的思念已成往事。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蓝图,百姓追逐幸福生活的愿景,一个个甜甜的梦想,会在“美梦成真”的现实中,变为一件件“珍藏品”。

猜你喜欢
粮店市镇大庆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化妆的感受
讲价
改革中始终不变的二十三粮店服务宗旨
送你一块砖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
方砖厂粮店记忆
黄瑜航??《年年有余》
穿错了衣服
难忘国营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