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红林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平台肩负着对用户、市场、社会和国家的多重职责,应重视培养编辑人员社会道德观念和主流价值观的树立,把握好道德基准和互联网平台的舆论导向;网络编辑人员应发挥信息“过滤”的重要作用,扮演好“把关人”的重要角色。
长期以来,新时代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方面。党中央提出的“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等要求,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互联网平台的总目标和方向。
事实上,我国互联网平台发展受惠于庞大的用户数量、科技进步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升级等红利,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平台的迅速成长,是我国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这也是无数技术人才和商业精英奋斗的成果。人口和市场资源的丰富养分,催生了网络信息平台爆炸式地增长,聚集了大量用户,巨大的用户群不仅仅意味着互联网平台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也意味着互联网平台“责任如山”的使命感。
网络信息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信息内容的生产与发布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公众的精神生活。一方面,这为大众网民提供了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空间,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与繁荣;然而另一方面,平台管理跟不上内容生产的需求,也导致不少低俗甚至违法内容在互联网平台上出现。因此,只有守好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出口,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的编辑原则,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讲究科学的选稿、组稿方法,关注社会民生话题,不断完善议程设置、策划重点选题、监管信息发布重要环节,守住职业道德底线,把握好科技创新的风口,才能使互联网平台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
目前,互联网成为各类信息、各种思潮的主要集聚平台,也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网络编辑工作应做到“五个强化”,从而有效确保国家网络信息的安全。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传媒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就是要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编辑人员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在网络信息的生产过程中发挥“过滤”的重要作用,扮演“把关人”的角色,引导网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抵制各种错误、腐朽、落后观念的侵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从这一立场本位出发,我们创作什么、传播什么,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的呼声和期待,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本位,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知识水平。
网络信息的发布内容为“王”,其实就是质量为“王”,优质稿件和信息源为“王”。严格贯彻并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讲究有效的选稿、组稿方法,恪守信息传播导向原则和法律底线,不得违反《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始终坚守职业道德标准和真实性原则,坚决抵制低劣、低俗信息的传播,如封建迷信、色情淫秽等不良信息。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生活期待,是互联网工作人员的使命和职责。网络编辑人员首先要保障网络信息导向的正确性,确保传播内容积极、健康,有益于网络受众文化素质和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此前提下再兼顾经济效益。凡是对网民思想和社会发展不利的内容信息,点击率再高、经济效益再好,也要坚决摒弃、屏蔽。
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新时代合格的网络信息编辑人员的基础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网络信息编辑人员而言,要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深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文字功底与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强的选题策划和业务策划能力;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细致、严谨的编辑工作作风;较强的网络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和舆情信息的反馈处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