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昊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好海南的“三农”问题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也是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作为省会城市海口的农业大区,琼山在海口市各区中乡镇数量最多、农业人口最多、农村土地面积最广,人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热切。在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 12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琼山区将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抢抓机遇,大胆实践,找准发展路径、谋划科学布局、铸就强大引擎,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新活力,力争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琼山样板”。
乡村振兴是推动琼山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琼山区具有农业基础较好、文明村庄覆盖率高、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更具备条件。琼山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村委会和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真正实现“政经分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98%,5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了工作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又能将农业农村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对全区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乡村振兴是琼山区补齐发展短板的内在要求。刘赐贵同志在省委七届五次全会上指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薄弱的基础是“三农”。农村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参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农业是我省必须着力做优做强的基础产业。作为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琼山区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脱贫巩固人口基数大,相较于其他三个区更迫切需要补齐农村的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解决“三农”问题,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夯实基础。
乡村振兴是满足琼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大举措。随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居民对于农产品品质、田园风光、农村体验要求更高,农村居民不仅需要在农村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更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文化活动。近年来,琼山区文明村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旅游收入屡创新高,城镇与农村在物质、精神、环境体验等方面交流愈加频繁,为此琼山区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琼山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安享福地。
琼山区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胡椒种植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同时还是海口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核心区。琼山区要立足农业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这“三大优势”,科学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产业振兴为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口市施茶村调研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琼山区要整合农业大区资源优势,针对农业大而不强、产业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重点推进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等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建设,探索传统农业与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互联智慧、文体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做优做强荔枝、胡椒、蔬菜、花卉、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三门坡荔枝、大坡胡椒等热带特色农业片区建设,培育云龙镇和三门坡镇这两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二是做大优势农业品牌。加强与农科院、南繁基地等科研单位合作,鼓励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保持和提升优势农业产品品质。重点对云龙淮山、大坡胡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推广策划和品牌包装。积极培育“多镇一品”的品牌主体,通过农业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服务等平台,开展品种引进、品牌推广、商品行销、咨询培训,着力提升“琼台福地”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探索完善“琼山区农业合作社联盟”组织机构和运转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合作社联盟的组织协调作用,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再组织化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重新激发农村内在组织力,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四是加快推进“接二连三”。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琼台农产品加工园项目落地,对琼山区大宗特色农产品(胡椒、荔枝、金桔、果蔗等)深加工开展技术研发;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支撑,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链主体,促进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效连接;推动智能化标准化加工厂、多功能展销中心、“一站式”仓储及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在琼山落地和建设,将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力争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五是强化农村“造血功能”。全面落实省委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大力发展三角梅、黑山羊、光伏等产业,着力打造“花卉经济”“庭院经济”等,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
以生态振兴为本。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强调,“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琼山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系发达,湿地多样化,是琼山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建设响水河、三十六曲溪、铁炉溪等国家、省级湿地公园以及新旧沟乡村湿地公园,创建一批以水库为主的湿地保护小区,构建琼山区湿地保护大格局。在保护好湿地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做活湿地生态旅游文章,整合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招商和引进优质企业,保护性开发湿地周边旅游业态,串联湿地生态旅游路线,打造休闲游憩、科普宣教、观光旅游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湿地产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多赢。二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两违”问题以及水体治理、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厕所革命”,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体系;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加快推进红旗、三门坡、大坡、旧州、甲子等五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三是打造乡村风情体验区。依托“美丽海南百镇千村”计划,打造红旗镇本立村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结合琼山区农家旅游现状,探索与推行“共享农庄”等模式,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全力推动民宿旅游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园林式客栈、民宿综合体,鼓励发展各类生态文化主题酒店和中小型家庭旅馆、乡村旅游民宿项目。将全区美丽乡村从点到线到面,串联成片,打造琼北乡村风情体验区,实现从“盆景”到“风景”。
以文化振兴为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琼山区是海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铸牢文化振兴这个灵魂,让村民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要记得住乡愁。一是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抓住琼山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的工作契机,以全区为整体,以区、镇、村三级为单位,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来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实现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守住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动员和激励琼山的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二是盘活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重视琼山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挖掘盘活历史文化、本土文化、乡贤文化,保护利用好元宵换花节、木偶戏、公期、婆期、琼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乡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发展“文化留得住游客、游客带得走文化”的特色文旅综合产业。以府城地区“七井八巷十三街”为核心,以云龙镇改编旧址及冯白驹将军故居、红旗镇本立村及大坡镇塔昌村等红色旅游资源为轴线,辐射带动龙塘镇珠崖郡、旧州镇侯家大院、三门坡镇海忠介庙等镇域人文古迹的旅游开发,进一步传承发扬琼山的文化资源,并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琼山区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和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琼山区将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分批次为村党支部输送“三农”人才,培养致富带头人。一方面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标准,从优秀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能人,不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另一方面加强脱贫攻坚专题培训,通过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夜校学习、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演练等方式,对农村党员、有为青年、企业家、返乡务工人员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保证致富能人的技术知识得到不断更新,带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强化党建联建助力发展。按照产业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互补发展的原则,整合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力量,成立多个示范片区联合党总支,同时推进市机关事业帮扶单位、区机关事业帮扶单位与农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形成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促进村党支部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之间进行合作,强化党建联建,具体通过宣讲团下乡、专家讲座、大学生社会实践、构建合作社联盟等形式,将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农村地区,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切实从方法和路径上为党建联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借鉴。
打造好“三农”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的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探索基层干部“能上能下”长效机制,让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基层双向流通,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海口市琼山区从优秀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选聘任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实施方案》,提拔使用农村基层一线实绩优秀的基层干部,同时选派年轻干部、优秀人才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进行实践锻炼,建立年轻干部下基层工作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能力过硬的“三农”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