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蔡萌
优良的的最生大态优环势境和是生海命南线所,拥是有海南在市场配置资源条件下拥有的最宝贵财富,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最坚实依托。今年4月,海南迎来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机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为海南新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从生态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站在新起点的海南将如何扛起“先行一步”的责任担当,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记者就此专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小刚。
“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海南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深情嘱托海南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近年来,海南始终坚持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好生态环境,不断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出台并实施“水、气、土”十条,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和海岸带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取消12个生态敏感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试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为海南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在路上。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登岛,在“4·13”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海南要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并且提出到2035年,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与总书记的要求和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需要相比,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目标相比,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尚有不小差距。”面对这一历史机遇,邓小刚指出,当前需深刻反思海南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举措。
“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动绿色发展的环境治理能力比较薄弱。”邓小刚直言,我省的污水集中处理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等环境治理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部分工业园区建设未配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部分领域环境问题突出,面临较大压力。”邓小刚举例说,随着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我省采取了黄标车淘汰、扬尘污染防治等综合措施,力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优良,2017年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5.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初始监测年2015年下降10%,来之不易。但冬春季节的外来污染传输,叠加我省槟榔熏烤等本地因素影响,给我省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难。此外,城镇的内河内湖污染、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偏高也是不容忽视的突出环境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但以中部山区为代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亟待探索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2015年2月,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挂牌成立,主管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此一边组建队伍,一边开展工作,推进海南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原先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今年9月,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党政机构改革,整合分散的生态环保职能,重新组建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建立起大环保的管理体制。
按照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将原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的职责,以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相关职责,原省国土资源厅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省水务厅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原省农业厅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原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等整合,组建省生态环境厅,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
“省生态环境厅组建后,整合了分散化、碎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对所有污染物排放实行统一监管。”邓小刚认为,新机构的组建能够改善此前部门职能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管理机构“九龙治水”造成的多头管理、职责交叉重叠、权责不清晰、部分领域权责缺失等问题,可以握指成拳、集中发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减少出现监管死角和盲区,有利于形成一个部门统一部署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尽其责的管理格局,达到治理效果。“在后期进行监测、统计、考核、评价和奖惩时,也更易操作。”
在他看来,大环保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得新机构能够统筹各类环境因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监管等工作,对海南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机构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邓小刚表示,在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水蓝天的同时,省生态环境厅将按照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求,对标国际生态环境一流地区,做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顶层设计,确保海南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强改革创新,探索适合国情和地方发展阶段的生态文明制度新模式和绿色发展方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既为海南更好发挥生态环境和体制机制优势、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向海南特别是海南环保部门提出了爬坡过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严峻考验。
据邓小刚介绍,针对目前海南生态环保领域的薄弱环节,省生态环境厅正在开展几项重要工作:一是围绕海南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联合国际国内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做好顶层设计,并对海南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实施路径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二是制订并采取系列措施,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高标准建设完善海南现有六类24个园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垃圾分类转运处置、污水集中处理、危废处理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三是结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
“在大气环境方面,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开展柴油车污染专项整治,提前实施轻型汽车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推进槟榔熏烤等面源污染治理;在水环境方面,着重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治理91条全省城镇内河(湖)、18条入海河流、10个主要河流湖库、7个重点海湾共126个污染水体,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率达到95%;在土壤环境方面开展农药化肥减施行动,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邓小刚表示,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与专业优势,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扛起环保责任担当。
今年10月16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提出,“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自贸试验区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生态绿色发展新模式”“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等,充分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和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突出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特点。
据悉,明年省生态环境厅将重点牵头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做好统筹协调和任务分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好“限塑”等先导性项目;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我省的总体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清单,按照既定的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单位统筹督促推进整改;发挥好生态环境部门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排头兵”“冲锋队”作用,实施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