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十年就有一次同教育相关的“革命性”变化。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组织倡导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发生根本变化;80年代,新信息技术革命引发途径手段变化;90年代,WTO教育服务贸易导致支付方式变化;21世纪前两个十年,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制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来,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政策价值取向,均在向保障教育公平、增强教育有用性和提升教师质量等方面聚焦。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历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大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布形成比较稳定的“正梯形”。而在同期全世界210个国家中,达到“正梯形”结构的也仅有1/3,可见我国已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站在新的起点之上。
教育与学习将担负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着公平而有质量的、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学习需求。为此,必须建设有利于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战略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和学习的总体要求,重点在于明确了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更加重视教育与学习多方位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能力,进一步吹响“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进军号角。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入学(园)率迈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预计2020年教育普及整体水平将处于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意味着,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应更顺畅地链接,绝大多数青年在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后,求学、深造与进修的机会将成倍增长,正规学校学历学位教育与多样化的非正规、非正式学习,类似两个“三角形”相互叠加,逐渐贯穿人的一生。未来我国的学习型社会,犹如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四根支柱是足够扎实的基础教育,上面的倒伞状平台则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乃至全方位混搭发展。
当前,我国正迎来教育与学习资源的“战国时代”,能者为师、愿者为生的新格局逐渐显现,泛在的自助互助学习形态已经形成,人工智能系统介入后还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政府将依法重点保障公共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普惠性与均衡性,同时市场配置学习资源的选择性、便利性和竞争性日益活跃,仅靠公办教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国家法律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与学习领域,提供多样化服务。
展望2035年前后的教育与学习,将沿着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的主线,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础支撑,借助教育信息化、教育网络化及教育国际化注入活力。总之,21世纪我国的教育与学习,将朝着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为有用与更加持续的方向迈进,让亿万人民群众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