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强 倪考梦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制造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代表着未来产业整体发展的方向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趋势。浙江温州作为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聚集的传统制造业基地,其传统产业在经历过低迷衰落后,正迎来这轮科技变革的新机遇,当地政府部门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加快新动能培育,打造温州的集约化、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智能制造的分布式生产、网络化集成和扁平化管理等特征与温州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有很高的契合度,可使温州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产业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更加广阔的升级空间,也有利于温州众多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近年来,温州很多企业已具备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并涌现了一批像正泰电气、报喜鸟服饰与瑞明工业等智能制造领域的示范企业和项目。但温州传统制造产业的总体智能制造水平还比较低,多数还处于工业2.0-3.0阶段。
智能制造是信息与物理系统融合与运用,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和全方位的组织变革,而温州大部分企业缺少相应人才和技术,也缺少主动适应变革的思想。对温州120家制造型企业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都是跟随模仿而没有进行系统化设计,造成“形似神不似”:45%的企业只是购买设备和软件进行堆砌式升级而没有建设企业级信息化管理系统;60%的企业没有考虑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生产模式,“削足适履”导致智能设备利用效率较低,大量投入没有内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
人力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促使温州企业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生产效率优势转型,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节本增效成为企业普遍共识。自2014年以来,温州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实现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接近10%。调查数据也显示,45%的企业使用智能设备初衷是“替代人力”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5%的企业用于提升物流和营销效率;只有10%的企业用智能化提高上游研发水平。可见,追求效率仍是温州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首要目标。由于不重视设计研发、管理优化和市场预测等方面的智能应用,导致企业信息集成程度比较低,加之缺乏对数据进行集成与分析能力,缺乏研发创新的应用导向,与智能制造的本质仍有很大差距。
绝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高昂且不确定性的智能化投资,导致现阶段能够实现整个生产流程或者生产车间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多,“机器换人”也仅限于某些工序与环节,流程智能化程度仅在46%的水平,而管理决策智能化水平更低,智能制造的前期投入成本高而贡献率低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调查的120家企业数据显示,80%的企业认为智能制造前期投入过大,难以承受;有20%的企业认为未来三年不再考虑投入;只有10%企业认为智能制造投资效益明显,将加大资金投入。虽然温州民间资本充裕,但缺少社会资本支持智能制造进行实质性探索。
温州需要结合中小企业多、民营经济活跃的特点,重点化解中小型企业设备投资以及技术学习成本过高的困境,发挥温州社会资本充裕的优势,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和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增加财政资金力度,优化扶持方式;改变过去“以补代促”方式,考虑在代表性产业(如低压电器、阀门、鞋服)设立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共性技术、产业生态等市场机制失灵地带。二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向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运用股权投资、企业债券和风险补偿等支持手段,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广“银政保”等担保方式。三是扩展社会资金支持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实体制造业聚集,探索产业投资PPP模式,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重大项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出现同质化,打造差异化发展格局。与宁波、苏州等城市不同,温州仍是产业低小散、高端创新资源比较匮乏的城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需同时发力,从某种程度上,应更注重盘活温州制造的存量资源,以智能制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依托现有产业集群和基础,着力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且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中小企业智能转型的标杆样板。
《中国制造2025》更加注重基础能力和产业生态建设,而这也很好契合了温州产业形成过程,温州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间的成长不仅是建立在成本优势上,更是建立在独特的产业链基础上。这就意味着产业政策的制定不能面向单个大项目或示范样本,而要面向区域产业集群,把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放到基础地位上,建立分层次的智能制造政策,打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国家智能化工厂(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试点,以物流信息化、园区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以实时在线检测、实时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等六大试点推进专项行动,基本涵盖温州制造业的各大传统优势产业。温州应积极培育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且比较优势突出的装备制造(电气、汽摩配)、服装业等重点领域和优势企业,大力地推广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争取列入国家试点,带动整体智能制造的示范性、突破性发展。
由点到面、鼓励中小型制造业进行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在智能化制造设备对自动化制造设备的逐步替代过程中,重点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对制造模式的集成应用,引导机械、电气、纺织、泵阀与电子等行业从生产自动化向研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升级,组建产业级的大数据中心,创建特色产业集聚的智能制造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