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成本效益的实证验证

2018-11-17 07:33谈礼彦
中国内部审计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效益成本水平

文 谈礼彦

关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经济效果,大多数文献认为,一系列内部控制法规、指引的发布有利于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企业价值。那么,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是否会遇到美国公司内控执行成本较高的类似问题?企业从内控建设中所获得的利益是否超过其为之付出的成本,如果内控总成本过高,超出内部控制防范企业潜在风险引发的损失与带来的收益之和,则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是无效的。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内部控制的产生是对因两权分离而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的监督和制衡。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即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实施内部控制本身也必须“经济”,即在权衡效益与成本后,能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

(一)内部控制设计成本与公司效益

监管的要求及实务的发展都对内部控制定位和功能提出新的要求。Doyle J et al(2007)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监督的主要捍卫者,可以避免或缓解因管理层合谋、舞弊带来的威胁。Abbott L J et al(2007)通过向公司内部审计主管发放调查问卷,考察了萨奥法案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个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顶层设计有助于从宏观上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内部控制在设计上尤为重要。

林斌等(2012)以2011年我国参与内部控制试点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参与试点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规模越大、上市越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参与内部控制试点的积极性更高。而基于信号理论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参与试点向外界传递了一个良好信号,便于市场将其与其他内部控制较差的公司区别开来,并最终获得投资者的认同。然而董月超(2009)认为,内部控制提供的合理保证,从侧面反映出其本身的局限性。内部合谋、管理层凌驾及内外资源的约束等都会降低内部控制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并最终表现为企业价值的减损。林钟高、曾祥飞和储姣娇(2011)发现,所谓内部控制治理效率可以概括为两种计算方式:一是在给定治理成本的前提下寻求治理效益最大化;二是在治理效益一定的前提下寻求治理成本最小化。并非治理成本越小越好,也非治理效益越高越好,二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制衡关系。通过变革或完善现有内部控制,寻求正的内部控制边际效益,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动力。李红(2016)构建了内部控制治理效率的函数,推导发现随着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内部控制边际收益相应减少而内部控制边际成本随之增加。因此,公司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避免过度和不足,使得内部控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将内部控制治理效率维持在一个最优区间内。

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内部控制设计成本的增加会带来公司效益的提升;

2.内部控制设计成本的增加会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执行成本与公司效益

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缔结而成的集合体(Coase,1937;Jensen和Meckling,1976),契约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也存在于企业内部之中。当这些相互联系的契约订立之后,企业就出现了。对于契约各方当事人来说,订立契约就意味着要接受一定约束,并承担相应责任,而“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使得当事人要求能在契约履行过程中获得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基于金钱给付的显性收益,也可能是诸如控制权分享等带来的隐性权益。缺少合理的利益补偿,契约的遵守与履行就无从谈起。

Alexander et al(2013)基于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对2901家公司高管的一项调查,评估了遵循萨奥法案给公司带来的效果和效率。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承认公司的确从遵循404条款的过程中获益,但并不认可所获收益高于因遵循所带来的成本。这一结论在小公司中尤其明显,对其而言,启动遵循萨奥法案的行为会导致公司的成本压力更大(Kinney and Shepardson,2009;Iliev,2010)。

经济学认为,如果一种变革使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所失,这种变革被称作“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企业的现状没有达到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就存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余地。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承认变革会对其他人产生损害,但其强调只要能促进整体收益最大,变革即可推进。这意味着,从效果来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中应当将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并考虑如何通过变革促进企业实现卡尔多-希克斯效率。从效率来看,各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必要条件就是使这一行为具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意义。反之则是不合理的,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下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越有效,越能减少会计信息差错,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杨有红和陈凌云,2009)。

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3.内部控制执行成本的增加会带来公司效益的提升;

4.内部控制执行成本的增加会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评估成本与公司效益

内部控制对机会和风险的管控已成为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但如何量化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收益仍值得商榷。刘霄仑(2010)认为,内部控制框架下“成本效益原则”应用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风险折现期的确定问题;二是对风险损害的度量问题。正是这两大问题的存在,导致对内部控制缺乏考评标准,执行效果也难尽人意。

Alexander et al(2013)发现,代理冲突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反对404条款。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地点的分散,企业从遵循404条款中获得的收益越大。但是随着业务部门的增加、内部管理层级的增多以及研发支出的增加,企业从遵循中获得的收益逐渐降低。此外,在遵循404条款过程中,更长的实施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不断纠正,都能提高企业的价值。与此同时,公司治理越好的企业越能从中受益良多(Jain and Raezee,2006)。为解决会计丑闻对企业制度的冲击,韩国借鉴萨奥法案404条款,于2005年6月发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就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对内部会计管理的评价与报告,会增加管理费、劳务费、咨询费等诸多支出,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樊子君和金花妍,2009)。佘晓燕和白瑾瑜(2017)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首次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后审计费用的变化趋势,发现对内部控制实施强制性审计会带来内部控制执行成本的增加,这与国外文献关于萨奥法案的执行结果一致。

两权分离是内部控制产生的根源,即内部控制是一项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机制。内部控制不直接产生效益,而是通过对风险的防范与监控,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者损失,从而起到为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通过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向外界传递其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以减少内外部之间的信息失衡,并提升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企业也因为披露的强制性而督促自身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杨有红和陈凌云,2009)。

2008年,上汽集团以五部委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为模板,结合自身实际,依托IT治理平台,对其2008年内部控制进行了自我评估。结果显示,设计和执行有效的控制点数超过96.61%。针对设计和执行中产生偏差的控制点,上汽集团深入剖析,寻找原因并进行修正改善,从而达到了规范企业运作、降低经营风险的效果(上海市内部审计师协会课题组,2009)。张然、王会娟和许超(2012)选取2007-2010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同时提高股票流动性。此外,同时披露自我评价报告与鉴证报告的公司表现出更低的资本成本。

由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5.内部控制评估成本的增加会带来公司效益的提升;

6.内部控制评估成本的增加会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模型

根据前述分析,本文将内部控制成本细分为设计成本、执行成本和评估成本,同时以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效益的考核指标。此外,考虑到效益不仅包括“增收”(即收益的增加),也包括“避险”(即对风险的管控),故本文还同时考察内部控制各项成本与公司面临的风险之间的关系。由于上市公司年报中并没有直接披露其为内部控制设计所付出的成本,故本文无法直接对设计成本与经营效益、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但部分公司在年报管理费用附注中披露有“咨询费”或“中介服务费”,尽管该项目下的支出并非仅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但本文认为内部控制牵涉公司方方面面、贯穿于企业整体,任何对公司战略、经营、财务方面的咨询或建议,均需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相应的内部控制予以实现,因而这些咨询和建议均对内部控制体系起到了完善与补充作用。因此,本文尝试以“扣除财务报告审计费用及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后的咨询费/中介服务费余额”作为内部控制设计成本的替代变量。此外,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公司从上到下的全面参与,故本文以标准化处理后的管理费用(工资薪酬)作为执行成本的替代变量;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作为评估成本的替代变量。在借鉴了以往研究后,本文设计了模型1来验证假设1、假设3和假设5,设计了模型2来验证假设2、假设4和假设6。各变量的名称及含义如表1所示。

模型1:

模型2: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7年沪深300指数所含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沪深300以规模性和流动性作为根本标准,每次从上市公司中选取300家上市公司,剔除了ST、*ST公司及经营异常的公司,基本涵盖了我国资本市场所有优秀公司。由于该名单每年调整两次,具有较强的及时性,故以此作为样本来考察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是恰当的。在剔除缺失值及净利润为负的数据后,一共得到753个观察值。数据来源方面,“管理费用(咨询费/中介服务费)”“管理费用(工资薪酬)”均取自公司年度报告附注,“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取自公司年度报告“重要事项”,公司上市日期取自新浪财经,其他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3及STATA9.0。

表1 各变量名称及含义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近一半的上市公司ROA在4%以下,表明即使是资本市场颇受青睐的沪深300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也有待加强。RISK的均值与中位数均超过50%,表明一半以上的公司负债较高。DES-COST最小值为0.0013、最大值为186.9146,表明各公司对于设计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相差较大。EX-COST均值为157.6613、标准差为92.6567,表明各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成本差异较大,而该指标最大值为2205.0990,更说明个别公司为健全内部控制所付出的执行成本极高。ASS-COST均值为30.5225、中位数为19.4253,表明五成以上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估成本可控。TIME最小值为283天、最大值为4536天,表明样本中的企业至少已上市九个月,从而排除了上市时间短对最终结果的影响。MAJOR中位数为38.18%、最大值为89.99%,表明大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仍不在少数。CEO中位数为0,表明样本公司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已实现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INDEP均值为0.3863、中位数为0.3636,表明一半以上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在1/3以上,这主要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的强制性规定有关。TYPE表示公司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类型,样本中有178家公司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另外575家公司选择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TENURE的均值为7.50,说明各家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外部审计服务平均超过7年。EN最小值为1.33、最大值为16.19,表明我国各省份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水平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相差悬殊。

(二)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的Pearson双尾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DES-COST、EX-COST、ASS-COST分别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分别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内部控制设计成本、执行成本、评估成本的增加均会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并相应减少风险。MAJOR与ROA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但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降低公司效益并增加风险。CEO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两职合一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风险。TYPE在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但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聘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不能带来公司效益的提升,反而提升风险。TENURE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随着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的延长,总资产收益率增加、风险有所减少。此外,INDEP与RISK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EN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N=753)

表3 各变量Pearson双尾检验(N=753)

(三)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考察了内部控制设计成本(DES-COST)、执行成本(EX-COST)、评估成本(ASS-COST)与总资产收益率(ROA)之间的关系。其中,EX-COST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增加内部控制执行作业,会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从而假设3得证。

表4 多元回归结果(N=753)

ASS-COST与ROA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聘请外部审计师为公司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会增加其额外支出,但经会计师事务所“背书”后,最终会体现为公司经营效益的增加,从而假设5得证。

以上两个结论也是公司致力于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动力。

内部控制设计成本(DES-COST)与公司效益(ROA)之间呈正相关,表明随着内部控制设计成本的增加,公司效益能够取得同向增长,然而这一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故假设1未能得到证明。

在模型1的控制变量中,CEO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有助于统一经营层的决策、强化企业执行能力,更便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避免因高层分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TYPE与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并未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这一结果的一个可能解释是,由于样本取自沪深300名单中的上市公司,这部分公司在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居于前列,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即便不是国际四大,也是排名靠前的内资所。近年来,我国内资所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为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且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收费较低,因此从投入产出角度来看,选择国际四大会导致企业效益的减少。

模型2考察了内部控制设计成本(DES-COST)、执行成本(EX-COST)、评估成本(ASS-COST)与风险(RISK)之间的关系。EX-COST、ASS-COST与RISK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随着企业增加内部控制执行作业、聘请外部审计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有效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从而假设4和假设6得证。这也反映出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内部制衡机制,有助于企业防范风险、管控危机。

此外,内部控制设计成本(DES-COST)与公司效益(ROA)虽然呈负相关,表明内部控制设计成本的增加能够降低风险,但在统计上不显著,故假设2未能得到证明。

在模型2的控制变量中,CEO与RISK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两职合一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TYPE与RISK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意味着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公司面临的风险加剧。TENURE与RISK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事务所任期的延长有助于公司降低风险。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年限的增加,其对公司的了解也日趋成熟,在审计及其他服务中能更有效地排除危机。EN与RISK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意味着,注册于市场中介组织越完善、法律制度越齐备的地区,则表示公司对外更透明,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引爆媒体舆论,进而导致公司面临的风险加剧。此外,TIME与ROA负相关、而与RISK正相关。上市时间越久的公司,其经营理念、管理风格越趋于保守、稳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可能会做出滞后选择,从而增加风险,但这一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

由于咨询费/中介服务费除了包含与会计、审计服务等相关的支出,还可能涉及法律、评估或技术业务等非财务领域的支出,从而导致变量失真,这也是本文未能证实内部控制设计成本与公司效益关系的一个原因。公司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形式不一,有的甚至难以量化,故仅仅以“工资薪酬”这一单个指标来替代,可能稍显粗糙。

猜你喜欢
效益成本水平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张水平作品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