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约评论员 龚亮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6年新年第一次调研都是深入贫困地区。今年2月11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赴深度贫困地区四川凉山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于2月12日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打好今后3年脱贫攻坚战之策。
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一个脱贫攻坚座谈会,也是连续4年来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5个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总书记指出要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最关键的是要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这就要求着力开展好产业扶贫全覆盖工作,以“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为目标,按照选准当地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加大培育发展力度,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础上,发展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确保扶贫产业全覆盖。要以组建合作组织为渠道,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等模式,全面提高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度,并按照“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原则,通过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等,拓宽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切实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受益度。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最核心的是要做好贫困群众思想脱贫这个主体动力。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是脱贫质量的最有力保证。因此要重视思想扶贫、精神扶贫工作,把“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我能脱贫”转化。要加强扶志,解决“不想干”的问题。强化正向宣传引导,注重用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教育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要加强扶智,解决“不会干”的问题。加大培训力度,对贫困劳动力,通过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增强自主脱贫能力。要加强扶勤,解决“不愿干”的问题。改进帮扶方式,强化正向激励机制,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勤劳致富。要加强扶德,解决“不去干”的问题。通过基层组织和帮扶干部思想帮扶,以及农村理事会和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等自治方式,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不良现象,因户施策教育惩戒,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脱贫成果可持续这个长效机制。在织密筑牢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社会保障扶贫制度基础上,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在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安排,大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以促进实现振兴发展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支撑保障。加快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贫困人口精准扶贫脱贫同步推进,以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精准扶贫脱贫,以精准扶贫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贫困群众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参与度,让贫困群众更好分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实现持续稳定脱贫致富。
高质量脱贫,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